005-卷积神经网络01-卷积层

网络要做的步骤:(一个中国人,给中国人教学,为什么要写一堆英语?)

1, sample abatch of data(数据抽样)

2,it through the graph ,get loss(前向传播,得到损失值)

3,backprop to calculate the geadiets(反向传播计算梯度)

4,update the paramenters using the gradient(使用梯度更新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做的事情:

 

分类                                            取回(推荐)

 检测出(同事有分类和回归)                    分割

 

 自动驾驶(推荐利用GPU)

特征提取

 

姿势识别(关键点的定位)

 

 

 

   癌细胞判别               字体识别                  图标识别                            

 

 

 图像字幕(让机器读懂世界)CNN+LSTM

 

 style transfer(风格转移)

如何实现?

 

卷积神经网络组成:

[INPUT -CONV -RELU -POOL -FC]

•输入层
•卷积层
•激活函数
•池化层
•全连接层

 

卷积是什么鬼?

暂时有个小助手,叫做filter,帮我们在32×32×3上提取特征。

如何提取?先从直观上理解卷积到底干了一件什么事,先看二维的:

将32×32划分成一些区域,例如划分成好多5×5的区域,那么一个5×5的区域提取出一个特征值

特征值提取出来之后形成5×5的矩阵。

 

 提取出来的叫做特征图

 

 

前面少说了一个filter的深度,这里说一下:

filter的深度3,必须要与输入的深度3保持一致才可以。

为什么提取出的特征图是2个?

因为这里设置了filter1和filter2,分别提取出不同的特征,而且这两个特征图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说这个:

有f1,f2,f3,f4,f5,f6

就得到了6层特征图,将这6个特征图堆叠在一起,就会得到卷积的输出结果

 

 

 多层卷积:

说白了就是将卷积提取完的特征图当做输入,再进行卷积特征提取。

32×32×3用6个5×5×3的filter提取出了28×28×6的特征图,再将这个28×28×6的特征图用10个5×5×6的filter提取出了24×24×10的特征图

 

卷积提取的结果,大概是怎么样的?

通过输入→卷积→特征→卷积→特征→卷积→特征

相当于一步一步的浓缩,将最后的特征拿来作为分类或者回归的任务。

 

卷积(特征提取)的具体计算方法:

w0与x蓝色区域做内积(对应位置相乘后相加):

f1第1层  = 0×1+ 0×1+ 0×1     + 0×-1+ 1×-1+ 1×0     + 0×-1+1×1+1×0 = 0

f1第2层  = 0×-1+0×-1+0×1     +0×-1+0×1+1×0     +0×-1+2×1+2×0 = 2

f1第3层 = 0×1+0×0+0×-1+      0×0+2×0+2×0+     0×1+0×-1+0×-1+ = 0

那么根据神经网络得分函数:f(x,w) = wx+b

这里的b  =1

那么输出的得分值就为f1+f2+f3+b = 0+2+0+1 =3

最右边绿色的矩阵第1行,第1列,就是3

 

第二步:同理计算出特征值的第1行,第2列,得到-5

 

 第三部,同理计算出特征值的第1行,第3列,得到-4

 

同样大小的filter在输入上向下挪2行,按照1,2,3的步骤继续计算,得到特征矩阵的第2行

再向下挪2行,得到特征矩阵的第3行

同理再得出f2(w1)的特征矩阵,也就是下面绿色的矩阵

 

卷积核的参数分析:

为什么是挪2格呢?为什么要按照这种方法滑动?

滑动的步长叫做stride

如果输入是7×7的矩阵,stride = 1的时候,每次滑动1格,filter = 3×3

那么最终得到的矩阵是5×5

如果stride  = 2,每次滑动2格,filter = 3×3

最终的矩阵是3×3

可见,stride越大,得到的特征图就越小。

我们希望stride比较小,那么我们得到的特征矩阵就会大一些,这样得到的特征就会多一些,

但是,效率与精度之间成反比关系,所以stride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pad:

在用卷积提取特征值的时候,里面有一个+pad 1 是个什么东西?

先说一下在7×7用3×3,stride = 2 的卷积核提取特征的时候,

①,②,③号窗口中的①被利用了1次,②被利用了2次,③被利用了2次

也就是说,边缘上元素的利用率低于中间元素的利用率

那么②和③对最终的结果贡献要超过①,如何让①(边缘上的元素)也对最终结果贡献大一些呢?

其实,最初的图像是5×5大小的就像下图 黄色部分

pad的意思就是在原始输入图像的边缘上,加上一圈0

使得边缘上的元素利用率提高一些。

为什么要加0,因为这一圈,不是我们的原始输入,只是让他帮我们把边缘点都利用上,

这些0对网络来说,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输入= 7 x 7

Filter = 3 x 3

Pad = 1

stride = 1

Output =7×7

 举个例子:

 

所有filter的大小必须一致。

参数共享:

试想一下,如果讲一个输入为32×32×3的矩阵进行卷积特征提取

filter  = 5×5,共有10个filter,stride = 1 pad =2那么特征矩阵就是一个

28×28×10的矩阵

输入一共有32×32×3 = 3072个权重参数,

filter提取特征一共有5×5×10 = 250个权重参数

如果输入层与卷积层全连接的话那么将会有76万个权重参数

对于计算和效率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如果在输出层上将多有的参数进行共享(相等)的话,

28×28的每一个格子对应32×32中的5×5的一个区域的权重参数都相同的话,那么只需要5×5×3 = 750个参数

在加10个b参数,那么只需要760个参数就可以了。

个人理解:filter在整个提取过程中不变,所以filter的w权重参数也不变,那么特征矩阵对应于输入的w参数就不会变,特征矩阵的所有点都是用同一个权重参数提取的。

 

 

总结:

卷积层主要干了一件什么事?说白了就是特征提取,用权重参数提取输入的特征,得到特征矩阵。

 

posted on 2018-10-16 11:13  医疗兵皮特儿  阅读(2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