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源码剖析——序列式容器#1 Vector

  在学完了Allocator、Iterator和Traits编程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进入STL的容器内部一探究竟了。STL的容器分为序列式容器和关联式容器,何为序列式容器呢?就是容器内的元素是可序的,但未必有序。C++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序列式容器array(即数组),而STL就提供了多种序列式容器,这些容器都是基于常见的数据建构开发出来的,例如vector、list、deque等等。接下来我们将会对STL里的所有序列式容器进行逐一的学习。

  本节要学的容器就是我们日常开发中使用最多的vector,vector的数据安排以及操作方式,与array非常相似。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空间运用的灵活性。array是静态空间,配置了其大小就不能被改变,如果空间满了,要换大的,这只能自己手动来:配置新空间,将元素从旧址一一复制过去,再把原来的空间释放。而vector是动态空间,随着元素的加入,它内部会自行扩充空间,进行元素的复制并释放旧空间。所以在使用上,我们更趋向于使用vector而非array,因为不用考虑元素个数的问题,很适合动态元素个数的情况。我们不必因为害怕空间不足而一开始就要求一个大块头的array了。

  我们先从vector类里的public部分出发,因为这部分是我们在使用vector时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接口,从这些接口开始逐渐深挖,探究其里面的运作机制。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vector内部,我们把vector的public部分再细分为五个部分学习,分别是vector的迭代器、vector的数据结构、vector的构造与析构、vector的内存管理、vector的元素操作。

Vector的迭代器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 alloc> 
 2 class vector {
 3 public:
 4     // 1. 这里是vector的迭代器部分,包含迭代器的各种特性,在上几节中有详解
 5     typedef T value_type;                // (1)
 6     typedef value_type* pointer;             // (2)
 7     typedef const value_type* const_pointer;
 8     typedef const value_type* const_iterator;
 9     typedef value_type& reference;         // (3)
10     typedef const value_type& const_reference;
11     typedef size_t size_type;
12     typedef ptrdiff_t difference_type;     // (4)
13     // 以下,由于vector 所维护的是一个连续线性空间,所以不论其元素类型为何,
14     // 原生指针都可以作为其迭代器而满足所有需求。
15     typedef value_type* iterator;    
16         ...
17 }

  vector维护的的是一个连续线性的空间,所以不论其元素类型是什么,普通指针都能作为vector的迭代器而满足所有必要条件,因为vector迭代器所需要的操作行为,如operator*,operator->,operator++,operator--,operator+,operator-,operator+=,operator-=,普通指针天生就具备。vector支持随机存取,而普通指针正有着这样的能力。所以vector提供的是Random Access Iterators。例如

vector<int>::iterator it;
vector<Shape>::iterator its;

  it的类型其实就是int*,its的类型其实就是Shape*。

 

Vector的数据结构

  在讨论Vector数据结构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并与之相关的函数的实现: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 alloc>  // 預設使用 alloc 為配置器
 2 class vector {
 3 public:
 4     ...
 5     //获取指向首元素的迭代器
 6     iterator begin() { return start; }
 7     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 { return start; }
 8 
 9     //获取指向容器末尾的迭代器
10     iterator end() { return finish; }
11     const_iterator end() const { return finish; }
12     //获取容器元素个数
13     size_type size() const { return size_type(end() - begin()); }
14     //获取容器总大小
15     size_type capacity() const { return size_type(end_of_storage - begin()); }
16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17     bool empty() const { return begin() == end(); }
18     //重载[]运算符,实现随机访问
19     reference operator[](size_type n) { return *(begin() + n); }
20     const_reference operator[](size_type n) const { return *(begin() + n); }
21     // 取出第一個元素內容,可作左值
22     reference front() { return *begin(); }
23     const_reference front() const { return *begin(); }
24     // 取出最後一個元素內容
25     reference back() { return *(end() - 1); }
26     const_reference back() const { return *(end() - 1); }
27     ...
28 }

  可以看到在这几个函数中涉及到了几个变量start、finish和end_of_storage,而它们都是迭代器类型iteartor(从返回类型中看出),而对应它们的定义,vector是把它放到了protected部分:

1 protected:
2     ...
3     iterator start;    //表示目前使用空间的头 
4     iterator finish;    //表示目前使用空间的尾,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空的)
5     iterator end_of_storage;    //表示目前可用空间的尾

  这三个迭代器是用来管理vector的存储空间的,那么究竟vector的空间是如何的呢?是连续还是不连续的呢?我们可以从上面某些函数定义里获得结论,例如size()或是capacity(),其定义就是两首尾迭代器的相减,可见vector的数据结构就是连续线性空间。而finish与end_of_storage的区别就是:为了降低空间配置时的速度成本(减少因容量不够而多次扩充造成的成本),vector实际配置的大小可能比用户的需求量更大一些,以备将来可能的需求增加。这便是容量(capacity)的概念。一个vector的容量永远大于或等于其大小,一旦容量等于大小,便是满载,下次再有新增元素,整个vector便得另觅居所。

 

 

 

Vector的构造与析构

  在创建vector对象时,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构造函数是:

vector(size_type n, const T& value) { fill_initialize(n, value); }

  例如vector<int> iv(2, 9); ,用的就是上面这个构造函数,它能创建一个具有n个元素其值为value的数组。从其构造函数的定义中能看到,里面仅仅是一个转调用而已,而fill_initialize()又是什么来头呢?我们在protected部分发现了它的踪迹:

1 void fill_initialize(size_type n, const T& value) {
2     start = allocate_and_fill(n, value);  // 配置空间并设置空间的首端
3     finish = start + n;            //设置使用空间的尾端
4     end_of_storage = finish;         //使用总空间的尾端
5 }

  我们发现这个函数只是负责初始化容器3个管理空间的迭代器,而真正配置空间的还另有其人:allocate_and_fill(),而它里面又是怎样的?情理之内,我们又是在protected部分找到的它的定义:

 1 protected:
 2     // 专属空间配置器,每次配置一个元素大小
 3     typedef simple_alloc<value_type, Alloc> data_allocator;
 4 
 5 iterator allocate_and_fill(size_type n, const T& x) {
 6     iterator result = data_allocator::allocate(n); // 配置n个元素空间
 7     __STL_TRY{
 8         // 全局函数,將result所指之未初始化空间设定初值為为x,n个
 9         // 定义于 <stl_uninitialized.h>。
10         uninitialized_fill_n(result, n, x);
11     return result;
12     }
13         // "commit or rollback" 語意:若非全部成功,就一个不留。
14     __STL_UNWIND(data_allocator::deallocate(result, n));
15 }

  能看到这个函数分为两部分,一是分配空间:用了在protected部分定义好的一个simple_alloc对象data_allocator,而这个simple_alloc类我们之前在学习空间配置器时已经有所了解,就是一个有四个成员函数的类,而这四个成员函数里面都是转调用(allocate()就是其中之一),调用的是alloc类里面真正负责分配内存的函数,这里不再赘述。在分配完空间后,第二部分就是对刚分配好的空间进行内容的填充,这里用到的一个函数就是uninitialized_fill_n()它的功能是将result所指的未初始化的空间初始化为n个值为x的元素,再往里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去到STL的算法世界了(uninitialized_fill_n函数里的仍有转调用的函数fill_n(),其函数定义在了<stl_algobase.h>里),所以我们就到此为止了,知道这个函数的功能就好,而至于这个函数的源码,我打算在之后专门拿一节来学习这个内存处理的基本工具(它是之一)。

  至此,我们了解了vector构造函数的调用逻辑就是vector()→fill_initialize()→allocate_and_fill()→allocate()与uninitialized_fill_n()。

 

Vector的内存管理

  我们前面也有提到,当vector容器内部空间已被填满时,再往其加入元素会进行寻找更大的空间,把旧址的内容复制到新空间,再释放旧空间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知道这是在空间已满且再往其加入元素时发生的,那其中的乾坤就应该发生在push_back函数内部。

1 // 在容器尾部增加一个元素
2 void push_back(const T& x) {
3     if (finish != end_of_storage) {  // 还有备用空间
4         construct(finish, x);           // 直接在备用空间构建元素
5         ++finish;                              // 调整已使用空间的尾部迭代器
6     }
7     else                                  // 已无备用空间
8         insert_aux(end(), x);
9 }

  push_back函数内部会做一个判断,判断此时容器空间是否被填满,如果没有就如常构建;如果满了就转调用另外一个函数insert_aux来处理: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2 void vector<T, Alloc>::insert_aux(iterator position, const T& x) {
 3     if (finish != end_of_storage) {  
 4         //这部分负责insert函数的,与push_back无关,因为finish==end_of_storage不会进入这部分
 5         construct(finish, *(finish - 1));
 6         ++finish;
 7         
 8         T x_copy = x;
 9         copy_backward(position, finish - 2, finish - 1);
10         *position = x_copy;
11     }
12     else {        // 已无备用空间
13         const size_type old_size = size();
14         const size_type len = old_size != 0 ? 2 * old_size : 1;
15         // 以上配置原则:如果原大小为0,则配置 1(个元素大小);
16         // 如果原大小不为0,则配置原大小的两倍,
17         // 前半段用來放置原内容,后半段准备用來放置新内容。
18 
19         iterator new_start = data_allocator::allocate(len); // 实际配置大小
20         iterator new_finish = new_start;
21         __STL_TRY{
22             // 將原vector 的內容拷贝到新 vector。
23             new_finish = uninitialized_copy(start, position, new_start);
24            // 为新元素设定初值x
25            construct(new_finish, x);
26  
27            ++new_finish;
28            //此处也是对应与insert函数的情况的,因为于push_back而言,此时的情况是position(就是end()) == finish
29            new_finish = uninitialized_copy(position, finish, new_finish);
30         }
31 
32 #       ifdef  __STL_USE_EXCEPTIONS 
33             catch (...) {
34             // "commit or rollback" 语意:若非全部成功,就一个不留。
35             destroy(new_start, new_finish);
36             data_allocator::deallocate(new_start, len);
37             throw;
38         }
39 #       endif /* __STL_USE_EXCEPTIONS */
40 
41         // 析构并释放原vector
42         destroy(begin(), end());
43         deallocate();
44 
45         // 调整迭代器,指向新vector
46         start = new_start;
47         finish = new_finish;
48         end_of_storage = new_start + len;
49     }
50 }

  insert_aux不仅负责在push_back时为其新增空间,也负责在insert时为其新增空间,但由于现在我们讨论的是push_back函数,所以我们先把关于insert函数的部分忽略不谈,等我们学到insert函数时再去讨论。我们可以把insert_aux函数分为3部分:分配新空间、复制并新增内容、析构并释放旧空间。

  1. 分配新空间

  从代码或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vector扩充空间时,其容量的分配原则,那就是如果此时容器容量为0,则配置一个元素大小的空间;如果此时容器不为0(即容器被填满的情况),则配置两倍原来大小的空间。

  2. 拷贝旧内容,构建新内容

  该函数用了uninitialized_copy函数来完成拷贝旧内容,该函数的功能就是:将一容器某区间的内容[start, position)复制到一未被初始化的空间里(第三个参数的指针指向该区间)。于push_back而言,position就是旧vector的end(),所以就会把整个旧vector复制到新空间里去。然后再利用construct()构建新元素放在旧内容的后面。而uninitialized_copy函数会与uninitialized_fill_n一起放在内存处理的基本工具这一节中学习。

  3. 析构并释放旧空间

  利用destroy析构,deallocate释放。最后调整管理空间的迭代器指向新vector。

  可以看到,所谓的动态增加大小,并不是在原空间之后接续新空间,而是以原大小的两倍另外配置一块更大的空间,然后将原内容拷贝过来,然后才开始在原内容之后构造新元素,并释放元空间。因此,对vector的任何操作,一旦引起空间的重新配置,指向原vector的所有迭代器就都失效了。

 

Vector的元素操作

  vector提供的元素操作有很多,这里只挑几个比较常用的逐一学习,例如pop_back()、erase()、clear()和insert()。

  • pop_back()——弹出容器最后一位元素,但切记vector的pop_back()并不返回弹出的元素,要想获取弹出的元素,最好先用back()获取,再用pop_back()弹出。
1 void pop_back() {
2     --finish;        //finish是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所以先自减,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3     destroy(finish);    //再把它析构
4 }
  • erase(iterator first, iterator last)——该函数清除[first, last)中的所有元素。
1 iterator erase(iterator first, iterator last) {
2     iterator i = copy(last, finish, first);    //先把后面不在清除范围内的元素,往清除范围内复制,覆盖其内容,获取覆盖后的位置
3     destroy(i, finish);        //覆盖后,后面空间的内容已经失去意义,析构之
4     finish = finish - (last - first);    //调整已使用空间的尾部迭代器
5     return first;
6 }

 

 

  •  erase(iterator position)——清除某个位置上的元素
1 iterator erase(iterator position) {
2     if (position + 1 != end()) // 如果 p 不是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3         copy(position + 1, finish, position);// 將 p 之后的元素一一向前移动
4 
5     //并把最后一个元素析构
6     --finish;  
7     destroy(finish);    
8     return position;
9 }

  copy函数的功能是将[position+1, finish)区间的元素复制到position指向位置上,与uninitialized_copy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复制到已经有内容的空间上(覆盖),后者是复制到未被初始化的空间上,这个函数的源码跟uninitialized_copy()、uninitialized_fill_n()一起放在内存处理的基本工具这一节中学习。

  • insert(iterator position, size_type n, const T& x)——从position开始,插入n个值为x的元素。由于该函数面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决定分开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是,备用空间大于新增元素个数n,此情况下又分文两种情况:一是「安插点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大于「新增元素个数」,二是「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小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不同。

  「安插点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大于「新增元素个数」: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2 void vector<T, Alloc>::insert(iterator position, size_type n, const T& x) {
 3     if (n != 0) { // 当 n != 0  才进行以下所有动作
 4         if (size_type(end_of_storage - finish) >= n) {
 5             // 备用空间大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6             T x_copy = x;
 7             // 计算安插点之后的元素个数
 8             const size_type elems_after = finish - position;
 9             iterator old_finish = finish;
10             if (elems_after > n) {
11                 // 「安插点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大于「新增元素个数」
12                 // 先将尾端倒数「新增元素个数」(即倒数n个)的元素复制到尾端之后
13                 uninitialized_copy(finish - n, finish, finish);
14                 finish += n;    // 將vector 尾端标记后移
15                 //从安插点开始,将剩下未被复制的元素倒序复制到旧尾端之前
16                 copy_backward(position, old_finish - n, old_finish);
17                 //这样从安插点开始,空出了「新增元素个数」的空位能给予安放新值
18                 fill(position, position + n, x_copy);    // 從安插點開始填入新值
19             }
20             else // 「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小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21 ...
22 }

 

 

 

   「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小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2 void vector<T, Alloc>::insert(iterator position, size_type n, const T& x) {
 3     if (n != 0) { // 当 n != 0  才进行以下所有动作
 4         if (size_type(end_of_storage - finish) >= n) {
 5             // 备用空间大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6             T x_copy = x;
 7             // 计算安插点之后的元素个数
 8             const size_type elems_after = finish - position;
 9             iterator old_finish = finish;
10             if (elems_after > n) {
11                 // 「安插点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大于「新增元素个数」
12                 ...
13             }
14             else {
15                 // 「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小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16                 //计算「新增元素个数」与「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的差值(n - elems_after),并从尾端开始,填充该差值个数的新值元素
17                 uninitialized_fill_n(finish, n - elems_after, x_copy);
18                 finish += n - elems_after; // 將vector 尾端标记后移
19                 //再将「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全部复制到新尾端之后
20                 uninitialized_copy(position, old_finish, finish);
21                 finish += elems_after;
22                 //这样从安插点开始,空出了「新增元素个数」的空位能给予安放新值
23                 fill(position, old_finish, x_copy);
24             }
25         }
26     else {    // 备用空间小于“新增元素个数”
27                   ...
28 29     ...
30

 

  第二种情况就是:备用空间小于新增元素个数n,处理方式就比上面容易理解多了:

 1 template <class T, class Alloc>
 2 void vector<T, Alloc>::insert(iterator position, size_type n, const T& x) {
 3     if (n != 0) { // 当 n != 0  才进行以下所有动作
 4         if (size_type(end_of_storage - finish) >= n) {
 5             // 备用空间大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6             T x_copy = x;
 7             // 计算安插点之后的元素个数
 8             const size_type elems_after = finish - position;
 9             iterator old_finish = finish;
10             if (elems_after > n) {
11                 // 「安插点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大于「新增元素个数」
12             }
13             else {
14                 // 「安插點之后的现有元素个数」小于等于「新增元素个数」
15         }
16         else {
17             // 备用空间小于「新增元素个数」
18             // 首先決定新长度:旧长度的两倍,或旧长度+新增元素个数
19             const size_type old_size = size();
20             const size_type len = old_size + max(old_size, n);
21             // 以下配置新的vector 空间
22             iterator new_start = data_allocator::allocate(len);
23             iterator new_finish = new_start;
24             __STL_TRY{
25                 // 以下首先將旧vector 的安插點之前的元素复制到新空间。
26                 new_finish = uninitialized_copy(start, position, new_start);
27             // 以下再將新增元素(初值皆为 n)填入新空间。
28             new_finish = uninitialized_fill_n(new_finish, n, x);
29             // 以下再將旧vector 的安插點之后的元复制到新空间。
30             new_finish = uninitialized_copy(position, finish, new_finish);
31             }
32 #         ifdef  __STL_USE_EXCEPTIONS 
33                 catch (...) {
34                 // "commit or rollback" semantics.
35                 destroy(new_start, new_finish);
36                 data_allocator::deallocate(new_start, len);
37                 throw;
38             }
39 #         endif /* __STL_USE_EXCEPTIONS */
40             // 以下清除并释放旧的 vector 
41             destroy(start, finish);
42             deallocate();
43             // 以下调整管理空间的迭代器
44             start = new_start;
45             finish = new_finish;
46             end_of_storage = new_start + len;
47         }
48     }
49 }

posted @ 2019-10-25 11:05  羽园原华  阅读(2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