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总结
-
7月初的一个周末,准确的说应该是7月1号周六,在网上看到一本《大话设计模式》的书,而且看到很多很好的评论,于是乎,下载了电子书看看,一下子看了几章之后,对设计模式有了个了解,于是继续上网搜些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设计模式。。。最终结论:设计模式是个好东西,具体怎么好,一两句话是无法概括的,也是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学习设计模式,于是就看《大话设计模式》,至七月十多号,大概看了一百多页后,感觉有点难,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于是上网找其他的好方法,无意间发现了李建忠老师的《C#设计模式纵横谈》系列讲座,微软的Web Cast课程,主要讲解GOF的23个设计模式,每个一讲,加上一头一尾,共25讲,试听了一节课后,感觉很有用,于是就抽时间去边听课边看书,并在我的博客里写下笔记,依赖加深印象,二来可以督促我的进度。。。
-
三个月以来,总算把设计模式学完一遍了,原计划是两个月学完(一星期三个模式),由于。。。计划两个月学完实际花了三个月,感触多多,收获多多——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OO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下一步在设计模式方面的计划:巩固并运用设计模式,巩固:把《大话设计模式》,《.Net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可复用的面向对象基础》,《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这些书再结合起来系统的看一看,当然还会去买一些我手头上没有的关于设计模式的书;运用:部门前几天也提倡用C#来改版VB程序,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好有机会把理论的东西在实际中应用,理论加实际——唯一的学习方法。。。
- 下面对各个模式再简单总结一下:
-
1、创建型模式:
-
Singleton:解决的是实例化对象的个数的问题,比如抽象工厂中的工厂、对象池等,除了Singleton之外,其他创建型模式解决的都是 new 所带来的耦合关系。
-
Abstract Factory:创建一系列相互依赖对象,并能在运行时改变系列。
-
Factory Method:创建单个对象,在Abstract Factory有使用到。
-
Prototype:通过拷贝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
Factory Method,Abstract Factory, Builder都需要一个额外的工厂类来负责实例化“一边对象”,而Prototype则是通过原型(一个特殊的工厂类)来克隆“易变对象”。
-
如果遇到“易变类”,起初的设计通常从Factory Method开始,当遇到更多的复杂变化时,再考虑重构为其他三种工厂模式(Factory Method,Abstract Factory, Builder)。
-
-
2、结构性模式
-
Adapter:注重转换接口,将不吻合的接口适配对象,用于旧代码复用、类库迁移等。
-
Bridge:注重实现抽象和实现的分离,支持对象多维度的变化。
-
Composite:注重同意接口,将“一对多”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的关系,屏蔽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实现对象和对象容器使用的一致性。
-
Decorator:注重稳定接口,在此前提下为对象扩展功能,实现对象功能的扩展,避免子类膨胀。
-
Facade:注重简化接口,屏蔽各子系统的复杂性,提供更高层接口供客户访问。
-
Flyweight:注重保留接口,在内部使用共享技术对对象存储进行优化(通过共享大量细粒度对象,提供系统性能)。
-
Proxy:注重假借接口,通过增加间接代理,实现更多控制,屏蔽复杂性。
-
-
3 、行为型模式
-
Template Method:封装算法结构,定义算法骨架,支持算法子步骤变化。
-
Strategy:注重封装算法,支持算法的变化,通过封装一系列算法,从而可以随时独立于客户替换算法。
-
State:注重封装与状态相关的行为,支持状态的变化,通过封装对象状态,从而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
Memento:注重封装对象状态变化,支持状态保存、恢复。
-
Mediator:注重封装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复杂交互,使他们不需要显式相互引用,实现解耦。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注重封装对象责任,支持责任的变化,通过动态构建职责链,实现事务处理。
-
Command:注重将请求封装为对象,支持请求的变化,通过将一组行为抽象为对象,实现行为请求者和行为实现者之间的解耦。
-
Iterator:注重封装特定领域变化,支持集合的变化,屏蔽集合对象内部复杂结构,提供客户程序对它的透明遍历。
-
Interpreter:注重封装特定领域变化,支持领域问题的频繁变化,将特定领域的问题表达为某种语法规则下的句子,然后构建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这样的句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
Observer:注重封装对象通知,支持通信对象的变化,实现对象状态改变,通知依赖它的对象并更新。
-
Visitor:注重封装对象操作变化,支持在运行时为类结构添加新的操作,在类层次结构中,在不改变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类实例的新的操作。
-
-
正确对待模式:
-
设计模式建立在对系统变化点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变化,哪里就应用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应该以演化的方式来获得,系统的变化点往往是经过不断演化才能准确定位。
-
不能为了模式而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的软力量,而非规范标准,不应夸大设计模式的作用。
-
2009-02-05:
大话设计模式读书心得:——公司部门去年十月份成立读书会,学习设计模式,现要求写读书心得。
从一开始学习设计模式至今已半年有余了,第一次接触设计模式是一次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大话设计模式》一书,看了前言了第一章后,就感觉到其诱惑力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是无比巨大的。大概是去年十月份的时候,部门决定成立读书会,系统学习设计模式。
通过学习设计模式,除了学习到“一些设计模式”,还让我进一步熟悉、巩固了面向对象思想,进一步熟悉了C#语言。。。我曾多次设想,我们如果引入面向对象思想,并结合设计模式来重写或改善我们的系统(必须重写,虽说设计模式只是一种思想,语言只是实现而已,但是选择一门好的语言,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而VB6在面向对象方面却有很大欠缺甚至不具备其条件),那么我们的系统将会像目前一样需要那么多人来维护吗?
《大话设计模式》一书其实是对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的“翻译”,让人更容易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模式”,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用最好的设计方法(代码高内聚,低耦合,使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达到我们的目的,或许其方法有很多很多,但是寻找到最好的方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模式是对前人的设计经验的一个总结,告诉我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这样的设计师最好的,学习设计模式有助于我们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我对GOF的23个设计模式虽然都有看过,但是只有理解,实现,应用及思考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其精妙之处,至今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模式:1. Strategy——封装系列“算法”,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算法”并不是单指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在实践中,它几乎可以封装任何类型的规则,这使得策略模式的运用极其广泛;2. Template Method——有人说是用的做多的模式,只要有抽象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模式,它通过把不变行为移到父类中去,去除子类中的重复代码,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码复用平台;3. Facade——提供了对基础架构的统一访问,减少复杂性,在Web编程者中的三层架构,就是此思想,每一层都封装好一部分功能,提供给上一层统一的方法调用,整个Framework体系就是Facade模式的封装,随着1.0升级到3.5,越来越多复杂的高级功能被封装,可以说Facade无处不在;4. 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咋一看,太抽象了,说个例子,在三层架构中,BLL层对DAL层的调用会直接用到DAL层中的类,如果DAL层是分别对SQL Server,Oracle的访问,BLL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实例化哪一个DAL层中的类,我们又希望在两种DAL层切换时,BLL层和UI层都不做改变,那么可在BLL层和DAL层中增加接口层(体现了“抽象”的精神,或者说是“面向接口编程”的最佳体现)和抽象工厂(DALFactroy),让它来实例化DAL层中的实例;5. Singleton——确保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如单件窗体,点一下Menu,弹出一个窗体(实例),在关闭这个新窗体之前,再次点击该Menu,不会再次出现同样的弹出窗体(实例)。。。篇幅有限,其他模式或多或少都有点感觉。
最后,引用《设计模式解析》书中的一句话:设计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而思想是指导行为的一切,理解和掌握了设计模式,并不是说记住了23种(或更多)设计场景和解决策略(实际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实际接受的是一种思想的熏陶和洗礼,等这种思想融入到了你的思想中后,你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思想去进行你的设计和开发,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出处:http://maobisheng.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