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境界

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做自己的事情和工作,却无暇停下来思考。就像一个埋头走路的人,却不知道抬头看看自己的路和前面的方向,说不定都是在走错误的道理和方向。如果有一架直升机,我们就可以在上面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状况,不是吗?

 

物质与精神

 

西方社会有宗教信仰,而我们却生活在一个物质满足却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

 

我们每天都忙于追求物质境界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追求精神境界。而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苦苦追寻,得不到就很累,欲壑难填,没有得到会空虚和失落;而物质上的满足后精神如果空虚,生活同样不会感到幸福。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的人物质虽然不富裕,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很乐观、乐于助人,也很快乐。相反,有的人虽然物质富裕,却是一副空壳,没有精神上的自由,恐惧、忧郁、自私、虚伪,追功逐利,却从来只有一时的快乐而没有幸福感。

 

物质满足并不一定意味着精神匮乏。相反,物质满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精神自由,因为有更好的条件来修养精神境界了,不用为了柴米油盐而愤世嫉俗了。物质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我们的精神自由。我们不能仇视物质追求,而过分强调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不对的。

 

人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生活的境界

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繁忙,无暇思考,也无暇追求高尚的精神,思考生命的意义。 

太忙,自然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了。好比我们每天忙于编程,就没有思考其它东西的时间。

 

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提出"治学三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书生意气,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参禅的三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懵懂)
  •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雾里看花,诱惑,彷徨,痛苦与挣扎)
  • 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和大彻大悟)


习武的境界

  • 境界一:有招有势。(手中有剑、心中却无剑;用形不用劲)
  • 境界二:无招胜有招。自己无招方可寻敌招之破绽,破有招之敌。(用意不用气)
  • 境界三:化腐朽为神奇。大凡高手,均能化腐朽为神奇,于平凡之处见真章。(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形成而有劲)
    射雕:黄蓉上街买菜,买的却是豆腐、白菜。洪七公知道:烹饪之道,愈是平凡之物,愈能见出手段。是故越发急不可耐。洪七公果然不愧是五绝之一,一语道破天机。 习武之道,正同烹饪。二流高手只以招数奇诡取胜,一流高手却以内力取胜。平凡之物,亦可化为神奇。
  • 境界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看似手中无剑,剑却在心中,手中无剑然天下万物皆可为手中之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意成而有气)
  • 境界五: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一种至大则空的平和。似乎忘记自己会武功,却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了。(气劲合一)在符合本心与道义的情境下,淡然处世、宠辱不惊、宽以待人、有舍有得。归根结底:"无"乃一切的最高境界。


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道家的最高境界: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全是合乎规矩的。就好像在篮球场任意一个地方,把球随便一扔,好像随便扔,"啪",就进了,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


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
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


销售也是如此。所谓三流销售靠产品;二流销售靠理念;一流销售靠人格魅力,就是这个道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要学的不是剑术,是剑道。

 

总结,编程境界,人生的境界

 

编程境界,对照以上的各种境界,想必大家也可以悟道了。

道家说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自然,道法自然。忘我,忘物。

当为则为,顺其自然,事后如雁过无痕,如江河泽万物而无求。(厚德载物)

如果我们做到了忘我,忘物,或许在街边市井的茶馆喝一杯茶,都能喝出境界来。(茶道即禅道)

所以,境界的关键在人格。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境界。你的人格很低,你怎么会有高境界出来?你要有一个高的境界,必须有一个崇高的人格,崇高的灵魂。

posted on 2008-07-13 21:59  Mainz  阅读(562)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