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慢查询日志就是系统在命令执行前后计算每条命令的执行时间, 当超过预设阀值, 就将这条命令的相关信息(例如: 发生时间, 耗时, 命令的详细信息) 记录下来。
一条客户端命令的生命周期
注:慢查询只统计步骤3的时间, 所以没有慢查询并不代表客户端没有超时问题。
慢查询的两个配置参数
slowlog-log-slower-than 预设阈值,单位微妙(默认10000)。超过预设阈值的才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
slowlog-max-len 慢查询日志的列表长度(能记录的慢日志条数)。一个新的命令满足慢查询条件时被插入到这个列表中, 当慢查询日志列表已处于其最大长度时, 最早插入的一个命令将从列表中移出
注:如果slowlog-log-slower-than=0会记录所有的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0对于任何命令都不会进行记录。
在Redis中有两种修改配置的方法:
1、修改配置文件。 2、使用config set命令动态修改,再执行config rewrite将配置持久化到配置文件。
常用命令:
获取慢查询日志 slowlog get [n] 示例: 127.0.0.1:6379> slowlog get 2) 1) (integer) 665 2) (integer) 1456718400 3) (integer) 12006 4) 1) "SETEX" 2) "video_info_200" 3) "300" 4) "2" 可以看到每个慢查询日志有4个属性组成, 分别是慢查询日志的标识id、 发生时间戳、 命令耗时、 执行命令和参数 获取慢查询日志列表当前的长度 slowlog len 慢查询日志重置 slowlog reset
最佳实践
slowlog-max-len配置建议: 线上建议调大慢查询列表, 记录慢查询时Redis会对长命令做截断操作, 并不会占用大量内存。 增大慢查询列表可以减缓慢查询被剔除的可能, 例如线上可设置为1000以上。
slowlog-log-slower-than配置建议: 默认值超过10毫秒判定为慢查询,需要根据Redis并发量调整该值。 由于Redis采用单线程响应命令, 对于高流量的场景, 如果命令执行时间在1毫秒以上, 那么Redis最多可支撑OPS不到1000。 因此对于高OPS场景的Redis建议设置为1毫秒。
慢查询只记录命令执行时间, 并不包括命令排队和网络传输时间。 因此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时间会大于命令实际执行时间。 因为命令执行排队机制, 慢查询会导致其他命令级联阻塞, 因此当客户端出现请求超时, 需要检查该时间点是否有对应的慢查询, 从而分析出是否为慢查询导致的命令级联阻塞。
由于慢查询日志是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 也就是说如果慢查询比较多的情况下, 可能会丢失部分慢查询命令,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可以定期执行slow get命令将慢查询日志持久化到其他存储中(例如MySQL) , 然后可以制作可视化界面进行查询。
关注我的公众号,不定期推送资讯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链条君,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acoLee/p/1398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