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ensity Scores
基本的概念
符号 | 说明 |
---|---|
X | covariate, 用于决策何种treatment |
\(Z \in \{0, 1 \}\) | Treatment |
\(r_{ni}\) | 第\(n\)个实例, \(z_n=i\) 下的反应(outcome) |
Strongly ignorable treatment assignment:
即满足条件可交换性:
Balancing Score:
一个关于随机变量\(X\)的函数\(b(X)\)被称为balancing score, 若:
Propensity Score:
重要的结果
\(X \perp Z | b(X)\)
一个函数\(b(X)\)是balancing score, 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映射\(f\)使得\(e(X) = f((b(X))\).
\(\Leftarrow\)
当, \(b(x) \not= b\)的时候, 显然\(P(Z=z, X=x|b(X)=b)=0\), 此时满足条件独立性, 故只需考虑\(b(x) = b\)的情况.
显然最后一个等式成立, 只需满足:
注: 最后一个等式成立, 是因为\(e(x') = f(b(x')) = f(b)\).
又
注: 显然上面的证明是要求\(Z \in \{0, 1\}\)的, 即二元的treatment.
除非有额外的条件, 比如:
对所有的\(x, x' \in \{x| b(X) = b\}\).
\(\Rightarrow\)
首先, 如果\(b(X)\)本身从\(X\)的一个单射, 那么显然存在这样的\(f\).
若\(b()\)不是单射, 且不存在\(f\)使得\(e(X) = f(b(X))\), 则一定存在\(x, x'\)使得
此时:
故\(b(X)\)不是balancing score, 矛盾.
注: 显然\(e(X)\)以及\(b(X) = X\)均为balancing score.
\((r_0, r_1) \perp Z | b(X)\)
若:
则:
不等式的证明是显然的.
只需证明:
最后一个等式成立, 是因为, \(b(X)=b \rightarrow e(X) = f(b)\).
倘若上面的额外的条件成立, 即
则有:
总结为:
若:
且:
则:
应用
假设\(X\)包含所有地confounders, 即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既然, 在\(e(x)\)下:
那么:
这个期望的过程可以分解为:
- 随机采样\(e(x)\);
- 在所有\(e(X)=e(x)\)的样本中, 随机选择\(Z=0\)和\(Z=1\)的样本;
通过此过程构造的新的数据集, 显然只需要将treated group中的群体对\(r\)取平均减去control group中的平均就能得到最后的treatment effect的估计了.
通过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重采样构造的数据集满足:
因为对于每一个treated group 中有一个样本\(e(x) = e\), 在control group中就有一个对应的\(e(x') = 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重采样的实际方式可以简化为:
- 从treated group 中随机采样一个样本\((x,z,r)\);
- 计算其propensity score \(e(x)\);
- 从control group 中找到一个对应的\((x',z',r')\) 满足\(e(x')=e(x)\);
- 若存在多个\(x'\), 在其中随机采样一个.
上述采样过程中, 会遇到的问题:
-
不存在\(x'\), 这种情况是很容易遇到的, 一般, 我们可以选取\(x'\)使得\(e(x')\)最接近\(e(x)\), 这种方式一般称为greedy matching; 或者, 我们可以指定一个threshold, 在threshold内的\(\{x'\}\)中采样, 若一个都没有, 则舍弃\(x\).
-
\(x, x'\)被选中之后, 是否仍有机会被采样, 这是俩种策略;
Stratification on the Propensity Score
即将\(e(X)\)的值域分割成互斥的K个部分, 每个部分所包含的样本数量相近.
然后对每一个部分计算treatment effect, 最后再平均(加权平均, 权重为样本数量).
一般情况下, \(K=5\), 就能使得每一个stratum内的\(e(X)\)的值非常接近, 这就能够近似保证:
在每一个stratum内成立.
那么, 此时我们只需通过取平均就能直接计算出每一个stratum的treatment effect.
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 Us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这个实际上就是普通的 IP weighting.
评估
显然, 我们多半需要从已有的数据中估计出 propensity score, 比如用常见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自然地, 我们需要判断我们拟合的模型是否正确.
既然propensity score 也是一个 balancing score, 那么如果拟合的比较正确, 就应该有: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判断, 在每一个\(e(x)\)下, \(X, Z\)是否独立.
对于matching, 若条件独立满足, 则有:
一个期望里用了条件独立, 第二个条件期望相等是因为matching 保证:
故, 我们只需要比较treated group 和 control group的一阶矩的差别:
在实际中, 比较的是如下的标准化的:
一般\(d < 0.1\)就可以认为这个propensity score拟合的不错.
对于stratification, 我们只需对每一个strata判断上面的结果.
对于IP weighing, 说实话没读懂:
For IPTW this assessment involves comparing treated and untreated subjects in the sample weighted by the 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