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中RPC机制
Hadoop中RPC机制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Hadoop底层的交互都是通过rpc进行的。例如:datanode和namenode 、tasktracker和jobtracker、secondary namenode和namenode之间的通信都是通过rpc实现的。下面是rpc交互过程图:
1.客服端调用的总过程:
Hadoop的RPC客户端代码其实就一个类:org.apache.hadoop.ipc.Client。这个类使用Java的动态代理技术,生成服务器的业务接口的代理,通过socket将调用的业务方法和参数传送到服务器端,并且等待服务器端的响应。
客户端调用的序列图如下:
例如:TaskTracker请求与JobTracker的通信:
TaskTracker通过:
this.jobClient = (InterTrackerProtocol)
RPC.waitForProxy(InterTrackerProtocol.class, InterTrackerProtocol.versionID,
jobTrackAddr, this.fConf);
中的InterTrackerProtocol 去和JobTracker通信。
在RPC中通过:
VersionedProtocol proxy =
(VersionedProtocol) Proxy.newProxyInstance(
protocol.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protocol },
new Invoker(addr, ticket, conf, factory));
产生一个动态代理完成JobTracker和TaskTracker之间的心跳交流。
2.客服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
客户端(C)要发起对服务端(S)方法的调用主要通过:
public Writable call(Writable param, InetSocketAddress addr,
Class<?> protocol, UserGroupInformation tick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IOException 实现
2.1首先在该方法调用中:
Call call = new Call(param); //将param转换成Call对象 其实就是将Invocation(用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RPC客户端的调用信息,包括方法名和参数信息)转化为Call 。
2.2 客服端创建一个通向服务端的连接connection,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Connection(addr, protocol, ticket, call);然后将此次调用放入CallList里,这样客户端就可以同时发生很多调用,每个调用用ID来识别。
(1) 根据RPC服务端的地址和接口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如果取到Connection则直接返回。
(2) 否则新建一个Connection,并将它放入到连接池中
(3) 然后通过SocketFactory创建一个Socket,并建立到RPC服务端的连接,如果连接不成功,则重试。
(4) 创建和关联输入和输出流对象。
2.3 发送调用参数connection.sendParam(call)。调用参数是Client的调用方(比如NameNode,DataNode等)指定的,一般就是一个Invocation对象,里面包含要调用的方法和参数。
2.4等待调用结果.Client.Connection是个线程类,启动了之后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调用结果。
synchronized (call) {
while (!call.done){ //done就是服务器端返回该call的结果,判断该call是否处理
……………………
………………
}
}
3.服务器端对客服端的call请求处理
对于服务器端,其有一个方法start指定了启动服务器开始监听,这个start被四个类调用,分别是TaskTracker.initialize,Namenode.initialize,Jobtracker.offerService,Datanode.startDatanode,显然,任何两者之间的通信都是考这个client-server模型实现的。
3.1 server start后,干了三件事,就是启动三个线程
1.启动listener,监听客户端Call
2.启动response,随时准备将处理结果发回client
3.启动10个handler,处理具体的请求。
3.2上面三个线程的具体工作过程
3.2.1. Listener线程
该线程负责监听客户端请求以及数据的接收,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组成一个Call实例,放到请求队列里面。具体做法如下:
1) Listener线程循环等待RPC客户端的发送数据过来
2) 当有数据可以接收时,调用Connection的readAndProcess()方法。readAndProces()又调用processData()方法
3) Connection边接收边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接收到一个完整的Call包,则构建一个Call对象。readAndProcess()调用processData()方法把Call对象加入到Call队列的,并将这个Call对象PUSH到Call队列中,由Handler线程来处理Call队列中的所有Call。
3.2.2.Handler线程
该线程负责从请求队列中取出调用请求,通过调用抽象方法
1) Handler线程循环监听Call队列,如果Call队列为空,则进入wait状态,否则按FIFO规则从Call队列取出Call
2) 将Call交给RPC.Server处理(调用RPC.Server的public Writable call(Class<?> protocol, Writable param, long receivedTime)
throws IOException ),因为RPC对Server的一些功能进行了实现
3) 借助java里的反射机制,完成对目标方法的调用
4) 返回响应。由于响应需要通过SOCKET返回给RPC客户端,所以响应的类型必须是Writable。
3.2.2. Response线程
Response也监视responselist,如果responselist中某个call需要将结果写入客户端就写出,当某个call的结果被发送完毕,从responselist中删除该call对象。
注意:handler完成call之后就开始向客户端写call结果,但是结果可能太多,无法通过一次性发送完毕,而发送之后还要等待client接受完毕才能再发,如果现在handler在那里等待客户端接受完毕,然后再发,效率不高。解决办法是handler处理完毕之后,只向client发送一次处理结果。如果这一次将处理结果发送完毕,接下来就没有response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发送完毕,接下来response负责将剩下的处理结果发送给客户端。这样handler的并发量会大一些。
服务器实现中大量利用监视队列,比如handler就直观坚持calllist,一旦发现数据就开始处理,而response就监视responselist,发现数据需要发送就开始发送。
参考:
1.http://bbs.hadoopor.com/thread-329-1-2.html
2.http://jackosn-liao.iteye.com/blog/851914
3. http://blog.csdn.net/wuixiaobao/article/details/6549781
4.http://bbs.hadoopor.com/thread-3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