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概括为一个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的通信系统。
- 通信子网:负责网络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 终端系统:负责信息的处理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是计算机网络分层及其服务和协议的集合。
- 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而不涉及每层的具体组成和实现细节。
网络的分类
按照拓扑结构
- 星型结构:存在一个中心节点与其他计算机互连
- 树形结构: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呈现层次性
- 总线型结构:存在一条主线,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主干线
- 环形结构:存在一个环形的总线,节点到节点间存在两条通路
- 网络型结构:不规则的连接,其特点是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连接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
个人区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Ienternet)
按传输介质
有线型,无线网(无线个人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
网络协议
协议定义
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须的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协议三要素
- 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的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回答“怎么讲”
- 语义: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回答“讲什么”
- 同步: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
协议特点
- 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 协议的分层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协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正常和正确通信的保证,只有协议可靠和有效,才能实现系统内各种资源共享
OSI-RM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是一种分层的结构,遵循协议分层的原则。
物理层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
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包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
维护通信中的两个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表示方式。
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通过应用服务。
TCP/IP体系结构
网络接入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应用层的协议相对较多,分别使用传输层的UDP和TCP协议进行承载,它们位于各自的上方。
- 网络层除核心协议IP外,还有ICMP、IGMP、ARP和RARP,分别位于IP协议的上下方。
- TCP/IP模型中的核心协议是TCP、UDP和IP,且呈现漏斗状,IP协议处于漏斗的最窄处。
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