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修心能养生,你应该怎样三省吾身
这篇文章咱们说一个科学观念上的新进展,这个进展可能直接对你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咱们先讲两个故事。
- 老王进入四十岁以后,明显地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他白天稍微工作一会儿就会感到很劳累,四肢乏力,常常犯困。老王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好,晚上躺在床上总爱想事情,有点焦虑。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老王甚至觉得已经有点抑郁了,他赶紧去看了医生。
医生的诊断结果的确是长期失眠导致的身体不适。医生给老王开了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药,可是老王仍然抱怨睡不好。最后医生让老王佩戴一个智能手环,他要实时记录老王的睡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几周之后,医生看着老王的睡眠数据,感到非常不理解。老王的睡眠质量相当好。他每天都能连续睡八九个小时,不管按什么标准,这都已经足够了啊。
老王以为自己没睡好,他的身体表现就好像真的没睡好一样。
- 小张今年二十多岁,她正在减肥。小张知道,要想保持身材,就必须尽量吃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有时候小张的午餐就是一点水果和蔬菜。但是小张也深深地体会到,“健康食品”真的都不怎么好吃……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根本吃不饱。小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她只允许自己每周吃两顿正常的、好吃的、能吃饱的饭。
有一次参加公司活动,小张看现场提供的蛋糕很不错,做得很漂亮,感觉应该好吃。小张决定破戒一次,她走上前去拿起一块蛋糕。这时候旁边有个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她,这个是低热量的健康蛋糕,你多吃点没关系。小张就连吃了两块。确实很好吃……可是确实没吃饱。
小张不知道的是,那个工作人员说谎了。这个吃蛋糕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实验。现场有一半的人被告知这是健康蛋糕,而另一半人则以为这就是正常的、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蛋糕。人体内有一种“饥饿激素(ghrelin)”,能促进脂肪吸收,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并且让你感到很饿。吃一顿正常的食物之后,饥饿激素的水平应该下降。这也是那些相信自己吃的是正常的蛋糕的人的表现,他们不饿了。
但是小张和她所在的这一组的人,他们的饥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另一组。他们以为自己吃的是健康蛋糕,他们以为自己没吃饱,他们的身体就真的像没吃饱一样,拼命吸收和储存脂肪。
这两个故事取材于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的几项研究。老王和小张的情况,叫做“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
你肯定听说过“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一个人觉得自己身上这儿疼那儿疼,到医院医生给开了个药,他吃下去感觉真的好多了,殊不知,那个所谓的药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没有对症的作用,是个“安慰剂”。病人所谓的“感觉好多了”,其实完全是个心理作用。然而有意思的是,对很多病症,在最科学、最客观的检测之下,研究者发现服用了安慰剂的病人不仅仅是“感觉好多了”,而且他身体的硬指标,比如血压之类,也真的变好了。
人的思想,可以切实地,影响人的身体状况。
而所谓“反安慰剂效应”,则是这个人本来没事儿,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有问题,结果就真的有了身体问题。老王睡眠没毛病,小张吃的其实是个正常的蛋糕,可是他们的身体反应就跟失眠和吃了健康蛋糕一样。
反安慰剂效应的极端例子是自己能把自己吓死。1970年代,美国的一个病人被医生诊断是肝癌晚期,过了几个月他就死了,可是解剖显示,当时的医生是误诊,他根本就没有肝癌。他不是死于癌症,他是死于以为自己有癌症。
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思想到底是怎么影响身体的,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想说的是这里面并没有一个什么神秘莫测的、统一的机制,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作用原理不同的几种机制,而且大多跟大脑让身体分泌某种激素有关,比如刚才说的“饥饿激素”。
还有我们以前多次讲过压力对人身体的影响,包括“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压力怎么影响细胞端粒的长短。心理压力的作用在于影响皮质醇这个激素的分泌。长期的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身体内部发炎。
如果你不是科学家的话,你最想知道的可能不是机制,而是这有什么用。
这可能有大用。《新科学家》这篇报道说,斯坦福大学心理与身体实验室(Mind & Body lab)的科学家艾莉雅·克拉姆(Alia Crum),现在专门研究怎么用一个好的心态,获得好的健康。
我们以前说过,你如果把压力当做挑战,而不是威胁,压力对你的健康就不会有危害。这就是心态(mindset)的作用。你需要改善心态。老王之所以有失眠的各种症状不是因为他真的睡眠不好,而是他以为自己睡眠不好。研究表明,“抱怨的睡眠好的人”,各种症状远远多于那些“睡眠不好但是不抱怨自己睡眠不好”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睡眠足够,哪怕你明明睡得很少,你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会有什么睡眠不足的症状。
所以小张应该以享受美食的心态去吃每一顿饭,哪怕她吃的是健康食品。她应该说服自己,这顿吃得很好、很多、很饱,让身体减少分泌饥饿激素。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但是克拉姆等人做的研究还是比较过硬的。克拉姆曾经找到84个在酒店里工作的清洁工,她们的身体状况一般,普遍都有点血压高。克拉姆告诉其中一半的人,说你们做的这些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小时要消耗200卡路里的热量,这其实已经满足了美国医学界给的锻炼标准,你们干活儿,其实就是在锻炼身体啊!对另一半人什么都没说。
结果短短一个月以后,那些被告知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的清洁工,平均体重下降了一公斤,血压也下降到了正常水平。而另一半人没有这些效应。
这个结果有两种解释。一个解释是清洁工的心态直接地、自动地影响了健康;还有一种可能性则是那些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的清洁工,她们干活的时候特意更卖力气了。
如果是后一种解释,那这个效应就不怎么神奇,但结果更像是第一个解释!有人做了一个长期跟踪研究,考察了6万人的“健身心态”和他们二十多年来的实际健身状况。结果是心态比实际的锻炼更重要。哪怕两个人的实际锻炼时间长度和锻炼水平一样,那个自以为练得好的人,他的死亡率会比那个悲观的人低很多。
所以克拉姆的建议是你要积极承认自己在锻炼。你不必骗自己,但是千万别总说自己的锻炼水平不如别人。别忘了打扫卫生也是一种锻炼。
心态对“抗衰老”的影响就更大了。《新科学家》报道过一项研究:让一群七八十岁的人在一起假装自己年轻了20岁,哪怕只有五天,他们的关节炎症状也减轻了,站的也更直了,大脑反应也更快,连智商都提高了。
《新科学家》说,如果你心态年轻,你能平均比别人多活7.5年。如果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了、真是老了,你甚至可能会提前38年得上老年病。
……所以,心态是真的很重要。为了让你进一步相信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我们最后再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安慰剂效应。
生活中有些人早上要是不喝几杯咖啡就无法工作,说咖啡能让他们头脑清醒,但是,有研究表明,喝咖啡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个安慰剂效应。事实上,哪怕你给人喝的是清水,只要你告诉他这水里有咖啡因,他喝下之后也能感到精神倍增!
关于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哪怕你知道这是安慰剂,它还是会对你有用!这是一个重大好消息,这意味着安慰剂效应不是一个害怕被拆穿的戏法。你大可以放心了解相关的研究,做一个理性的、清醒的明白人,同时你还能享受安慰剂的好处。
我了解了这些研究,感觉简直是人生何处不是安慰剂。下次看到有人说他如何如何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在心里问问,这到底是他被迫如此,还是他的主观心理把自己变成了那个样子。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主观的世界之中。
那么了解了心态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时刻考察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你得学会“三省吾身”。《论语》里说的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动力。老年朋友圈经常说的什么“不生气”之类的鸡汤,则根本上不了台面。
从今天讲的这些科学知识的角度,对我们最有用的三省吾身,应该是下面这样,
- 装什么病?
- 卖什么老?
- 你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