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力学模型

梁和板在几何上表现为一个方向上的尺寸远小于其他维度,若直接使用弹性力学理论,进行三维实体的数值分析,会由于一个方向上的单元尺寸与另一方向上相差过大导致数值奇异(单元不同方向上刚度系数相差过大)。或者保 持单元各方向上尺寸相近,但将导致整体计算规模过大。因此需要考虑梁和板的简化模型。

2022-10-1 昨天重新对约束变分有限元学习了一下,今天小幅更新,国庆快乐!

梁和板

在理论力学中,物体受力后本身的变形根本不考虑,属于刚体假设。材料力学中,会介绍应力应变和Hookean定理,以及梁杆的拉压弯剪扭变形分析。记得第一章讲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小变形。后边章节就很少提及它们了,以至于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假设的重要性。随后就是杆件受拉下的伸长率,在简化的一维情况下定义了应力应变。在圆杆扭转和梁弯曲的分析中,补充了一个重要假设:平面假设,变形前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平面(考虑横向剪切,Timoshenko梁)且与轴线垂直(不考虑横向剪切,Bernouli-Euler梁)。欧拉梁的假设简化了梁的变形问题,求欧拉梁的挠曲线也就成了材料力学中的常见例题。而铁莫辛柯梁考虑了横向剪切,计算更加复杂,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很少提及。但铁莫辛柯梁可以用来计算深梁(剪切变形不能忽略)的变形,并在理论上可以直接退化为欧拉梁,显然它的应用更为广泛。

厚板模型

为了理论介绍方便,我们首先建立一维无限延伸(定义为 \(y\) 方向)厚板的圆柱形弯曲的力学模型,后续薄板模型和梁模型可以通过添加约束假设得到。假设载荷和边界条件与\(y\)无关,定义单位宽度上\(x\)方向上的合应力(stress resultants):力矩 \(M_x\)、轴力 \(P_x\)、横向(transverse)剪力 \(Q_x\)。假设垂直于中面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平面,\(z\) 方向上的直接应力(direct stress)很小(理解:\(q_z\) 主要与切应力相关,几乎不产生正应力),因此忽略\(z\)方向上的直接应变。

基于上述的两个假设(Reissner-Mindlin 假设),板的变形可由中面(\(z=0\))的\(x\)方向上的位移 \(u\)\(z\) 方向上的位移 \(w\) 以及转角 \(\phi_x\) 表示。于是板截面上一点的位移可以表示为:

\[u_x(x,z) = u(x) + z\phi(x) \\ u_z(x,z) = w(x) \]

对应的应变为:

\[\label{strain-displacement} \tag{1} \epsilon_x = \frac{\partial u_x}{\partial x} = \frac{\partial u}{\partial x} + z\frac{\partial \phi_x}{\partial x} \\ \epsilon_y = \epsilon_z = 0 \\ \gamma_{xz}= \frac{\partial u_x}{\partial z} + \frac{\partial u_z}{\partial x} = \frac{\partial w}{\partial x} + \phi_x \\ \gamma_{xy}= \gamma_{yz} = 0 \]

因为 \(y\) 方向上无限延伸,\(y\) 方向的应变为0可以由对称性得到,而\(z\)方向的挠度仅与 \(x\) 坐标相关,显然 \(\epsilon_z = 0\),但是 \(\sigma_z \neq 0\)。又根据板层的平面应力状态(不太理解?)推导出应力应变关系:

\[\sigma_x = \frac{E}{1-v^2}\epsilon_x \quad \text{and} \quad \tau_{xz} = G \gamma_{xz} \]

合应力表示为:

\[P_x = \int_{-h/2}^{h/2}\sigma_x \ \text{d}z = B \frac{\partial u}{\partial x} \\ Q_x = \int_{-h/2}^{h/2}\tau_{xz} \ \text{d}z = \kappa Gh(\frac{\partial w}{\partial x}+\phi_x) \\ M_x = \int_{-h/2}^{h/2}z\sigma_x \ \text{d}z = D \frac{\partial \phi_x}{\partial x} \]

其中

\[B = \frac{Eh}{1-v^2} \quad \text{and} \quad D = \frac{Eh^3}{12(1-v^2)} \]

将局部平衡方程(类似于弹性力学微元体的平衡方程)沿厚度方向进行积分,得到轴向合应力的坐标导数与轴向载荷 \(q_x\)

\[\frac{\partial P_x}{\partial x} + q_x = 0 \]

同理剪切合应力的坐标导数与侧面载荷 \(q_z\)

\[\frac{\partial Q_x}{\partial x} + q_z = 0 \]

而合力矩的坐标导数与剪切应力:

\[\frac{\partial M_x}{\partial x} + Q_x = 0 \]

薄板模型

方程 \(\eqref{strain-displacement}\) 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对于转角 \(\phi_x\)),建立了厚板的应变位移方程(几何方程)。而薄板理论中不考虑剪切变形,即 \(\gamma_{xz}=0\),得到:

\[\frac{\partial w}{\partial x} + \phi_x = 0 \]

假设也退化为:垂直于中面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垂直于中面的平面(Kirchhoff-Love 假设)。

Timoshenko梁模型

采用方程 \(\eqref{strain-displacement}\) 确定的应变位移关系,梁的应力应变关系简化为:

\[\label{TB_1} \tag{2} \sigma_x = E \epsilon_x \quad \text{and} \quad \tau_{xz} = G \gamma_{xz} \]

合应力表示为:

\[\label{TB_2} \tag{3} P_x = \int_{A}\sigma_x \ \text{d}A = B \frac{\partial u}{\partial x} + \frac{\partial \phi}{\partial x} \int_{A}z \ \text{d}A \\ Q_x = \int_{A}\tau_{xz} \ \text{d}A = \kappa GA(\frac{\partial w}{\partial x}+\phi_x) \\ M_x = \int_{A}z\sigma_x \ \text{d}A = \frac{\partial u}{\partial x} \int_{A}z \ \text{d}A + D \frac{\partial \phi_x}{\partial x} \]

其中

\[B = EA \quad \text{and} \quad D = EI_y \]

\(A\) 为横截面,\(I_y\)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 \(y\) 的惯性矩。梁模型的几何特点:\(yz\) 方向小于 \(x\) 方向。应该还得加个单向受力假设,不然没法解释 \(y\) 方向上的应变为 0。

Bernouli-Euler梁模型

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但不考虑剪切变形 \(\phi_x = -\frac{\partial w}{\partial x}\),同样得到如 \(\eqref{TB_1}\)\(\eqref{TB_2}\) 确定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合应力平衡关系。

有限元分析

梁的平截面假设将梁的变形问题简化为挠曲线的计算,而平截面假设让几何方程不得不考虑截面转角(通过转角计算变形和应变),提高了挠曲线方程的连续性要求。这个连续性条件使得在使用有限元求解时,需要使用高连续性的 Hermite 单元,增加了复杂度(当然可用混合有限元避免使用高连续性单元)。使用 Hermite 插值构造 \(C_1\) 连续的多项式并不复杂,因此 Hermite 单元在 [一维梁] 的有限元分析中可以直接使用。但 Hermite 插值单元并不是等参元,在 [二维平板] 问题中,构造出任意形状的 Hermite 单元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在Timshenko梁中,由于挠度和转角相互独立,控制方程是不可约格式(控制变量最少的格式),分别对挠度与转角离散,就得到了所谓的不可约有限元格式。

在Bernouli-Euler梁中,由于转角可用挠度的一阶微分表示,控制方程是混合格式(控制变量非最少的格式),若分别对挠度与转角离散,就得到了所谓的混合有限元格式。由于变量增加,还需要添加变量间的约束条件,如:\(\theta = w'\),罚函数和拉格朗日乘子法皆可。



最后更新于 2022年10月1日 --- 最初发表于 2022年8月23日
原创作者:LitBro
关于作者:学海无涯以及狗刨的我...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LitBro/p/166167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 BY-NC-SA协议,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关于后续:碍于学业不精,如有描述不当,还请见谅并非常感谢指出

posted @ 2022-08-23 16:20  LitBro  阅读(8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