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团队作业第六次—事后诸葛亮

易校园项目Postmortem结果

归属班级 →2019秋福大软件工程实践Z班
作业要求 →团队作业第六次—事后诸葛亮
团队名称 未来之光
这个作业的目标 总结
作业正文 →Light of future-团队作业第六次—事后诸葛亮
其他参考文献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答:在一定程度上便利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兼职,代取快递,顺风车等问题,定义清晰,也有清楚描述具体在需求文档。
    
  2.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答:有时间,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做计划。
    
  3.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答:主要通过站立式会议,每个人发表各自看法,通过投票赢取大部分人同意,从而解决问题。
    

计划

  1.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答:我们已经完成绝大部分工作,剩余部分由于我们各自有其他事情要做,没有时间继续完善。
    
  2.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答:没有。 
    
  3.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答:大部分都有,因为我们有严格的验收标准,但是有些任务,我们并没有考虑清楚等原因,而导致没有严格验收。
    
  4.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

    答:基本上,因为组长的“光环”,大家大部分情况下都听他的。
    
  5.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答:没有。
    
  6.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如果将来有时间我们会继续完善,并且考虑缓冲区问题。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答: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学习资源支撑我们完成项目相应的目标。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答:参考往届学长学姐的项目经验以及一些开源项目的项目安排。
    
    精度较为准确。
    
  3. 用户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答: 组内较强的组员,可以稍微留出一些比较轻松任务交给能力较弱一些的组员,这样可以共同进步也不耽误项目进度。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答:可以,因为我们有微信群以及各自联系方式,加上住的也比较近,所以消息流通比较方便。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答:根据我们的项目进度,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功能优先实现,一些联系没有那么高的功能如果时间不足可以稍微延后。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是否得到清晰的定义?

    答:我们项目并没有使用到这个条件,所以没有比较清晰的定义。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答:基本没有。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答:我们的所有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都转到我们的技术总监,通过他进行人员调动。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答:在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阶段进行,由小吴和小邹完成,非常合适。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答:主要通过站立式会议,每个人发表各自看法,通过投票赢取大部分人同意,从而解决问题。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答:运用了单元测试的组员,整体来看Bug不多。TDD 要求PM要清楚地确定功能说明(spec),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

    答:个人中心的个人订单查询产生的bug比较多,因为牵涉到页面的动态交互导致功能实现在逻辑上看起来很复杂。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起初代码量较少的时候没有进行代码复审,但随着项目的进展,BUG逐渐增多导致我们分出一位人手去进行代码复审。根据复审人员说:基本有执行代码规范。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答:我们有测试计划,也通过这个测试计划解决了一些之前未发现的问题。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答:目前还没有,还未完成正式的验收。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答:否,但是有进行相关的代码功能测试和人工测试。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答:通过项目项目人员参与功能测试,在个人的测试过程中会发现相应的输入BUG和字符编码BUG,从运行的实际结果看,这些测试工作帮助我们完善项目的功能,改进的话,应该利用现有大家认可的测试工具来完成比较妥善。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答:该项目目前只在本地进行发布,发现在手机端会出现屏幕不适配得问题,以及在其他计算机上可能因为没有完整配置好环境出现一些运行上的问题。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角色是当初在进队伍后大家自己选择的。人尽其才的话,由于我们组组长是比较有代码能力的,在后端工作上很大依赖于他,要是当时把任务多分派下去,感觉人力资源能得到更大的利用。
  1.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主要是在前端彼此和后端彼此,然后组长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1.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通过开会讨论解决,合作方面一般是由合作双方自行商讨。

总结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我们认为目前团队还处于CMMI一级,执行级的档次。
    
  2.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我觉得团队目前处于规范阶段。
    
  3.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相较于之前,前期的需求分析更周到,设计更详细,团队成员的配合更紧密,技术方面也进步了不少。
    
  4.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我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了解大家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每名成员的贡献比

组员 工作量比例
黄槟鸿 10%
林国钦 9%
吴姗姗 10%
邹旖 8%
胡成宇 12%
王星雨 10.5%
张启荣 10.5%
叶艳玲 10.5%
邱炜旭 10.5%
温俊欣 9%

团队照片

posted on 2019-12-15 17:11  FutureOfLight  阅读(240)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