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践2019第四次作业

 

031702601 

031702603

这款APP名字经过几番探讨后,终于敲定——“柚觅“,表意为”又遇见“,也相当符合产品要实现师生间或学生间联络的初衷。

界面设计采用墨刀软件。

 

一、 客户的现实困扰(同门师生们长久以来的困扰)

1.   老师的困扰: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总会经历结识新生、相处多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又一批新生加入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过程。这既是老师这个职业的悲哀,也许也是老师这个职业有活力的地方。作为老师,夜深人静时,偶尔会想,几年前毕业的某某学生,现在怎么样了啊;某某学生,在哪里工作啊,发展如何啊。但是又不好主动去问。不知道是不便打扰,还是老师太矜持,还是想想就够了而答案不重要。也许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动态就够了;不一定非得等到教师节,才收到学生在问候中也许包含的关于现状的描述。

2.萌新学生的困扰:

作为萌新学生,我不知道要选择哪个老师作为我的毕设导师,或选择哪个老师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除了了解导师的个人主页介绍、和老师邮件沟通以外,其实最有效、客观、避免踩坑的方法是和老师现在带的或之前带的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交流一下,听听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看法和对我的建议。这也许对我选择老师会更有帮助呢。看看已毕业的学姐学长们的去向和现状,我也能知道我加入实验室后,我今后可能的发展前途和趋势是什么样的。

3.在读学生的困扰:

学姐学长们都是谁啊,该怎么联系啊。我要找工作了,应该如何准备公司面试或进一步深造啊,有没有同门学姐学长可以给我内推的机会啊。我应该如何和他们联系呢?

4.已毕业学生的困扰:

偶尔想念老师啦。主动敲老师的现状,会很尴尬吧;老师也没有特别有空吧。现在实验室的学弟妹们都有谁啊,他们都在研究什么课题,做什么项目啊。我能不能提供工作招聘的内推机会给他们啊,这样我也能顺便得到内推奖金😁,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可是学弟妹是谁呢,有谁需要呢,如何联系呢。

5. 总结:客户的主要需求由下图得出

 

 

 

 

 

 

 

 二、 解决方案

由客户的需求出发,我们发现客户主要为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他们需要一个媒介将他们同门的家族(师生以及学生间)关系建立起来,以达到能够了解现状以及能够实时联络和互动的效果。由此,我们设计了一款社交APP以期能实现客户需求。(以下,皆称客户为用户)

 

三、 结对过程

1. 我们在设计初期,先利用MindMaster并结合第二次实践作业的要求画出了思维导向图,如下

 

 

 

 

以上流程为此款APP的框架。

 2. 考虑了作业提供的设计要求,我们先从动态分享下手,参考了如今各大社交平台上动态分享的功能,我们将该功能简单分为“我的动态“和”朋友动态“,便于用户在自己的动态界面进行查看和删改操作,且动态仅限于好友可见,以保护用户隐私。其次则是进行社交功能方面的设计,因为这是一款主打社交的软件,同时我们又希望能够在简单的联系中增加一些话题性的交流,以此为用户的问题解答提供一个更大更广的交流平台,故我们设计了”广场“这一互动平台,并且这一平台是任何用户都可以进行提问和回答的。(”广场“这一功能在优势方面有具体体现)

 

 

 

 

 

3.创建家族树是本次作业以及此款APP的主要功能中的基础功能,我们在设计初期联想到了一款市面上用于“记录分享家族故事“的应用软件——”我是谁“,这款软件内的云族谱功能非常强大,只要根据要求填写好资料,就可以立刻将你加入到你所在的族谱中,并且可以实现实时修改,可以实现找出功能非常强大(当然,前提是你有根可寻)。所以我们最初设想的是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利用十分庞大的树形图建立起来,但是,商讨后我们发现,假设一位导师带过10届学生,一届有7名学生(只是假设,以真实情况为准),那这位老师麾下就有70名学生,那么以老师作为根结点,那么这个根结点下就有70个叶结点,那么这个树形图在实现起来会很困难,因为它不像”我是谁“里的族谱图一样,一个家庭最多能够养育7—10个孩子(大部分情况是如此,当然存在个别情况),因为没有可比性,所以最终决定以跳转页面的方式实现用户关联。比如在学生的主页增加了大学导师,并且可以通过选择大学各学习阶段,找到其导师,而导师还增加了”我的学生“这一栏,通过点击选项框中导师或学生的姓名,然后跳转到该用户的主页,就可以实现” 知道同门家族的前驱后继,自己的前人和后来者,自己的导师,乃至导师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上翻18代,也许是牛顿。“然而,这一功能目前还有一个尚待改进的问题就是,被查找的导师或者学生一定需要是这款APP的用户,否则无法实现查询。

 

4由于国庆期间结对伙伴不同时留校,故很多方案的商讨都是在聊天软件和通话完成的,

由此也感受到了项目合作中同伴的重要性,在同一个空间下完成项目真的会更加省力和省

时。

 

 

 

 

 

NABCD模型成果

 

1、   N(Need,需求)和A(Approach,做法)两者在一、三中的思维导向图中有体现。

2、   B(Benefit,好处)

首先,此次设计采用接近于莫兰迪色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蓝色是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颜色,它可以使明亮的,也可以是忧郁的,但是这款我们尝试了很多次才调出来的色调,可以给人以一种舒适的、愉悦的感官体验。再者,这个app在最开始注册的界面,会选择你的身份,在校导师、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游客。除了游客,其他三个身份都需要审核,要填身份证号和学号(或者教师工号),调用一次后台数据,来核实。

 

 

 

 

 

 

 

通过审核后继续完善信息,详细信息也会根据不同的身份提出不同需求。

在录入信息完成,后台自动生成家族树。

    基本信息每个身份必填,用于对陌生人可见。

 

 

 

详细信息用于对好友可见

在校学生  /导师

 

 

 

 

 已毕业学子

 

 

在发布动态这方面,我们这里设计了三个板块,一个是自己发的动态,一个是朋友的动态,还有一个是广场。广场就是用于大家对某个话题畅所欲言的地方。在广场这里有搜索栏,用于查找感兴趣的专业(以及专业相关用户)或者导师

 

 

 

进入话题讨论区

 

 

 

当用户添加了好友后,看到的界面里看到的就是详细资料的信息。

由于考虑到导师会带过很多学生,所以在学生那块,会以年份分类,用户想了解导师带过哪些学生,可以看通过年份查找。查看同学或学长学姐的导师亦是如此。

这是好友看到的界面     

 

 

这是非好友见到的界面 

 

 

这是用户见到自己的界面

        

 

 

 

3、C(Competition,竞争)

这款app优势在于,当某个学生想要了解这个导师曾经的学生是谁,能很快的查找出来,找到名字后,通过广场的搜索栏,找到这位学长或学姐,可以直接交流。

在身份核实这个位置,保证了使用者的隐私不被外人侵犯。劣势也在这,由于涉及到身份证号,可能会有用户觉得透露过多信息。所以这点就一定要保证后台数据的安全。不能泄露用户资料

用户可以通过发送动态说自己最近忙什么,自己的恩师可以通过你的动态默默关注着你。

4、D(Delivery,推广;Data,数据)

   由于此款APP还未面世,没有数据可参考,故仅进行推广。

   我们的产品“柚觅“是为了解决在校生、毕业生和在校导师的痛苦,他们需要相互间的实时联络以及满足他们对于选导师或找工作或深造方面困惑的解决,但是现有的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需求。我们有独特的办法,通过关系网下的用户间的社交和广场话题互动,能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用户体验,以及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查找到学生的导师,或者导师的学生,以及导师的导师,远远超过竞争对手XX(不好意思,对手的话应该就只有其他同学了<^0^>)。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校园推广的方法,先让身边的同学以及家人朋友先进行试用,这样能很快让目标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并进一步传播。

pdf链接:软件工程实践2019第四次作业pdf.zip

 

posted @ 2019-10-02 21:47  一粒心火  阅读(179)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