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为什么要用markdown写读书笔记?
我这个人好奇心特别强,而且记性不好,如果看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人名地名——尤其是地名,没有具体的对这个地方的具体感知,比如它的地理位置、周边地貌等等,那些篇章看过以后很快就会被我遗忘,所以我喜欢边阅读边查资料,写读书笔记。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 因为我想补充的知识太过于详细,导致一开始我手写笔记的时候,看书速度总是特别特别慢;后来我想用PDF的编辑批注功能,但是这样做出来的笔记非常分散,且难以独立成篇,翻阅查找时也非常困难;再后来我找过各种笔记软件,比如主流认可的印象笔记,都觉得非常难用。直到2021年寒假接触了一点编程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发现有markdown这样的编译器,与pandoc、幕布两个软件结合使用,完美满足了我对笔记的需求,即:
既要储存尽可能多的我想储存的知识,又方便查找提取,同时,还可以显示出简略的大纲,便于节省时间快速复习,掌握主要内容。
同样,您也可以在本篇读书笔记中,看到我在阅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时提取的知识框架。
为什么要发布在博客园?
确实,如果仅仅是出于搭建知识框架的目的,我大可以自己在typora等编译器上写笔记,但是第一,有时候我会有提交读书笔记的作业,比如这篇读书笔记就是为了提交我的外国历史要籍作业,老师看到这个网站便知我对这本书的阅读情况,然后线下提交一份更加偏向于阅读后的所思所想的读书笔记,这样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一份非常详尽的读书报告。这样就省去了我重复抄写的精力,有更多时间做一些思考。
第二呢,如果说的伟大一点,就是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吧。(哈哈哈哈,谁会来看别人写作业哦!)
声明
关于引用
这篇读书笔记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徐岩松先生译注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作,直接使用书中内容的部分我会使用“引用”,譬如这样:
引用的对象我会标清楚
另外笔记中的图片多来自于网络,我尽量使用超链接方便大家跳转到原网站观看图片,如有需要使用截图的尽量标注清楚来源,如无特殊注解即为网络图片,侵权必删。
其他
更新说明
正文的更新
由于本书篇幅很长,我会按照阅读进度逐渐更新整理
其他更新
本人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尝试,这份声明里可能会有其他补充内容。
笔记作者信息(作业身份认证)
姓名:李欣雨
学号104012020047
2020.3.10
正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作者生平:修昔底德(BD460-BD400/396)
出生年代考证
伯罗奔尼撒爆发之初修昔底德处于壮年
雅典法律规定担任将军的必须年满30岁,bd424担任将军职务,出生在bd471-bd455(可以根据社会制度结合人物叙述推算生卒年月)
家庭背景
故乡
出生于雅典阿里莫斯alimos德莫demos(村社的意思,距离雅典卫城七千米,濒临萨罗尼克湾)
富裕显贵
父亲 奥洛鲁斯olorus 与马拉松战役主帅米太亚德(miltiades)的后辈以及色雷斯王族有亲戚关系
自己在色雷斯沿海拥有金矿开采权
生平
青少年时代
随父亲一起聆听希罗多德历史
bd431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bd424 七年间
-
担任将军
-
居住在雅典
-
开始收集史料以撰述战争历史
-
bd430 染上雅典瘟疫
-
亲自听到伯利克里演说
bd424 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
-
被诬陷通敌
-
详细经过
-
这年冬天,斯巴达名将伯拉西达(Brasidas)统率远征军,在色雷斯人的协助下,向雅典人在爱琴海北部地区的战略重镇安菲波里斯(Amphipolis)发动进攻。此时修昔底德正驻扎在塔索斯(Thasos)。安菲波里斯守将攸克利斯(Eucles)向他求援,他迅即率7艘战舰驰援。然而,当他赶到时,守将已降,安菲波里斯落入敌手(IV. 106)。显然,安菲波里斯的失陷,主要责任不在修昔底德。可是,有人(据说是克里昂[Cleon])诬陷修昔底德,说他有通敌之嫌,雅典民众因此而表决将他放逐。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注修订本》/(古希腊)修昔底德(Thucydides)著;徐松岩译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新版译序
下文再提到此书,简称为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序简称为译序
bd 424 以后 20年
- 二十年间利用闲暇时间在希腊世界,特别是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了多方面的史料
- 修昔底德著作中的记载与考古发掘基本相同
bd404 重返雅典
- bd404 四月 雅典长城以及雷埃夫斯的城墙被拆毁
- bd 396年以后的事情全未提及 可能已经死了
第一卷
第一章 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破前的希腊国家
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 爱皮丹努斯事件 波提狄亚事件
战争的起因: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错综复杂
-
军事对峙
- 具体内容
- 波斯人向爱琴海扩张
组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老牌霸主斯巴达在雅典僭主政治被推翻时(bd 6c末)出兵干涉,双方并不团结御敌,马拉松战役marathon前夕,斯巴达不援助雅典,,萨拉米斯salamis海战bd480** 斯巴达要求雅典人放弃父祖之邦 收尾科林斯地峡,协助斯巴达护卫伯罗奔尼撒
- 战后雅典势力增长,扩张主义政策
(1) 波斯战争与雅典国力的增长雅典帝国的形成密切相关,bd5c中期伯利克里反对斯巴达不惜一战,斯巴达在海上难以对抗雅典但在陆上保有优势.
(2) bd445 雅典斯巴达 三十年和约后,雅典陆上扩张缩减,海上活动有增无减 。
(3) bd440-bd439 雅典全力镇压萨摩斯samos起义 、建立安菲波利城
-
政治摩擦
- 雅典人支持民主党、斯巴达支持寡头党(一般)
-
经济因素
-
斯巴达盟邦科斯林利益受到雅典的损害
-
波提狄亚bottidaea争端
-
波提狄亚是卡尔基狄克(Chalcidice)半岛西部重镇。它是科林斯的殖民地,科林斯每年指派常驻官员,对其加以行政管理,证明子邦并非完全独立于母邦。波提狄亚在一定程度上受科林斯管辖。然而,这个地区一向属于雅典帝国的势力范围,此时波提狄亚已经被降为雅典的纳贡属邦。在此前雅典和科林斯因为科基拉争端已经兵戎相见的情况下,科林斯人与雅典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由于雅典介入马其顿王位之争,与马其顿关系不睦。马其顿及邻近的色雷斯、卡尔基狄克半岛等地酝酿着反雅典的活动。雅典人意识到这一点,便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公元前432年夏,雅典命令波提狄亚拆除城墙,交纳人质,驱逐科林斯官员,科林斯人当然不服,要求该邦退出雅典同盟。雅典派兵围攻波提狄亚,科林斯方面有2000“志愿兵”(部分科林斯人,部分是伯罗奔尼撒的雇佣兵)进驻该城,双方交战。
——本书译序
-
麦加拉事件
-
世纪初,雅典人就从麦加拉人手中夺占了萨拉米斯岛,后向该岛派遣军事殖民;雅典强盛时,麦加拉人在与雅典人海上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据普鲁塔克记载,大战之前,雅典人以麦加拉收容其逃亡奴隶和耕种其埃琉西斯(Eleusis)圣地为借口,禁止麦加拉舰船在雅典帝国各港口停泊。麦加拉人就此向斯巴达人提出控诉,而雅典则派传令官安特摩克利托斯(Anthemocritus)前往麦加拉和斯巴达予以谴责。但派出去的传令官被杀。据说麦加拉人涉嫌此事。于是经雅典人卡利诺斯(Charinus)提议,公民大会作出决定:与麦加拉人为敌,废除盟约,断绝传令官往来;任何麦加拉人踏入阿提卡境内,格杀勿论;每年将军们就职宣誓时,要加上每年必须两次入侵麦加拉领土的誓词。 此所谓卡利诺斯的“麦加拉法令”或“麦加拉禁令”。这无异于对斯巴达的盟邦直接宣战。麦加拉与科林斯既是友好邻邦,又同为斯巴达人的盟友,两国都面临雅典人的重大威胁,便携起手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本书译序
-
第一卷
第一章 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破前的希腊国家
本章概述
希腊地区最早的居民是早期亚非希腊语移民,陆上主要是皮拉斯基人,海上主要是勒勒吉人,此时有爱琴海-克里特文明BD3000
一波发源于土耳其伊奥尼亚地区和卡里亚地区的印欧语系非希腊语人,入侵了希腊地区,建立了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BD2000。
写作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刚爆发就开始写,因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希腊世界几乎完全分为两个阵营,双方竭尽全力准备,也影响了非希腊人。
其凝聚性,之前的时代都不能与当时相比:
希腊地区的弱点:没有共同行动,甚至作为共同体的名词出现都很晚
越富饶的地方越是纷争不息
希腊古时候没有人定居,因为比自己更强大的一方入侵时总是放弃自己的土地(我认为这些移民也去占领更弱小部族的土地了)
没有商业:1.没有安全的贸易通道
2.没有足够的产品,只在土地上生产自己的必需品
(商业即,连接【通道】商品和需求【生产】)
最早的居民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
希腊地区最早的居民是早期亚非希腊语移民,陆上主要是皮拉斯基人,海上主要是勒勒吉人,此时有爱琴海-克里特文明BD3000
徐松岩认为:
考古角度来说,希腊人来到之前各地主要是来自非洲和亚洲的移民
1.地中海地区在新时期时代之初就是欧亚非大陆交往的海上走廊
2.一些专有名词带有非希腊语地中海居民语言的残存(这里有疑问,为什么断定一定是残存,而不是后世传来的呢?是因为流传年代早晚吗。一般神话名字不会更改?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中国古代的传说就经历了演变)
徐松岩:《希腊人与皮拉基斯人古代希腊早期居民源流考述》
3.语言 克里特岛的非希腊语线形文字a没能被破解,但是同样克里特人使用的希腊语线形文字B就被破解了,意味着至少有过文化交流,地中海无疑是一个整体。
个人持保留意见,需要看更多资料确定。
徐松岩:《希腊人与皮拉基斯人古代希腊早期居民源流考述》
克里特文明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
BD2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bd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器时代
历史分期:岛屿中部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出现了王宫建筑,考古学家根据王宫建筑的特点等分期
早王宫时代(BD2000-BD1700)
特里克文明的早期阶段。手工业已经与农业分离,手工业比较发达,考古发掘出的青铜双面斧等等非常精美,彩陶卡玛瑞斯陶瓶。
王宫建筑富丽堂皇,宽广。
后王宫时代(BD1700-BD1400)克里特文明全盛时期
生产力发展,农业犁耕,作物大麦小麦大豆芝麻、园艺作物橄榄葡萄。
海外贸易活跃。
象形文字→线形文字A
最强盛的城邦:克诺索斯(BD16-BD15 米诺斯王朝)
米诺斯王朝远征西西里岛,身败身死。
BD1450 克里特岛被来自南希腊的迈锡尼人占领,克里特文明走向衰落
BD1500 爱琴文明转入以迈锡尼文明为主
克诺索斯(希腊语:Κνωσός)是克里特岛上的一座米诺斯文明遗迹,被认为是传说中米诺斯王的王宫。它位于克里特岛的北面,海岸线的中点,是米诺斯时代已发现最为宏伟壮观的遗址,可能是整个文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克诺索斯、米诺斯传说
- 迷宫传说
从荷马史诗《奥德赛》描述得知,国王米诺斯(Minos)统治著这片土地,征伐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变得暴虐专横且狂妄自大,不再对诸神顶礼膜拜,宙斯决定对他施以惩罚,将他的妻子与公牛私通并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名为米诺陶洛斯(Minotaur)。为了遮丑,米诺斯将他关在一座迷宫中。后来,米诺斯的儿子安德洛吉亚斯到雅典参加体育竞赛,遭到雅典国王的嫉妒而被杀害。盛怒之下,米诺斯率领舰队一举攻下雅典,命令雅典人每九年选送7对童男童女供凶残的米诺陶洛斯享用[5]。 第三次进贡时,雅典王子特修斯(Theseus)自告奋勇前去杀死牛怪。公主阿里亚特(阿丽阿德涅)爱上了英俊勇敢的特修斯,悄悄送给他一把锋利的宝剑和一个线团。经过一番恶战,特修斯终于杀死米诺陶洛斯,依靠线团的指引顺利走出迷宫,带着公主启程回国[5][4]。
- 米诺斯
在希腊神话中,米诺斯(Minos)是克里特之王,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拉达曼迪斯和萨尔珀冬的同胞兄弟。古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冥界三判官之一(另两人是拉达曼迪斯和艾亚哥斯)。[1]但是,关于艾亚哥斯、米诺斯是冥界判官的说法出现得相当晚,荷马史诗中只提到过一个判官拉达曼迪斯。 据说米诺斯、拉达曼迪斯和萨尔珀冬三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位名叫米利都的美丽男孩,并为此争吵了起来。后来米利都选择了萨尔珀冬。米诺斯怀恨在心,一个人独占了整个克里特岛。萨尔珀冬和情人米利都逃到了吕西亚。米勒都斯在吕西亚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即米利都。 米诺斯为了取得王位,乞求海神波塞冬给他一头公牛活祭作为继承王位的证明。波塞冬给了他一头公牛。但这头牛长得太好看了,米诺斯舍不得杀了它献祭给波塞冬,于是用了别的牛代替。波塞冬恼羞成怒,对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Pasiphaë)施了咒语,使帕西菲患上了动物恋,并且和那头公牛结合生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米诺斯下令让代达罗斯建造了一座迷宫,把米诺陶洛斯关在里面,让雅典人每(或为9)年献7对童男童女来供它食用。雅典王子忒修斯于是跟随第三次献祭的童男童女一起来到克里特岛,准备杀死公牛。临行前与老国王埃勾斯约定:倘若平安回国,船则升起白帆,否则挂黑帆代表噩耗。忒修斯到达米诺斯王宫,遇到公主阿里阿德涅,两人一见钟情,便赠送一柄魔剑和一团线,以杀死怪物并走出迷宫。忒修斯进入迷宫时沿路放线以作标记,经过殊死搏斗最后忒修斯杀死了牛头怪并循原路离开迷宫。 杀死了牛怪的忒修斯兴奋不已,很快启程回国,期间酒神戴奥尼索斯迫使忒修斯遗弃公主阿里阿德涅,思念情人的忒修斯忘记将船上黑帆换成白帆,结果使得老国王误以为他已遇难,悲痛之中而投海。 为了掩盖迷宫的秘密,米诺斯把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关了起来。代达罗斯用自己发明的飞翔翼与儿子飞离克里特岛。但是其儿子飞得太靠近太阳,以至于翅膀融化,伊卡洛斯就坠入海中。代达罗斯逃走以后,米诺斯追踪代达罗斯来到西西里岛。米诺斯想到一计狡猾的方法可以引出代达罗斯,他在西西里岛各处昭告:若可以将一条细丝穿过一个螺旋贝壳即可享有重大的奖赏,由于代达罗斯是个聪明的建筑师,他知道全西西里岛只有他解得出来。果然,代达罗斯告诉西西里岛王他会解,他在一只蚂蚁身上绑上了细丝,将错综复杂的螺旋贝壳底处打一个小洞,将绑线的蚂蚁放进去后把那个洞堵起来,这样蚂蚁就只能从原本唯一的洞口出来了,而线也穿过了错综复杂的螺旋。代达罗斯解出来后米诺斯去见西西里岛国王,要求国王将代达罗斯交出来。西西里岛国王拒绝向他妥协,米诺斯愤怒要求决斗,若赢的话便要带走代达罗斯,但米诺斯在决斗中被杀了。
非希腊语移民
新石器时代初期,长期的非希腊语印欧语系希腊语移民迁入
——《世界上古中古史》
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创造了迈锡尼文明
- 移居希腊半岛时间BD2000
- 爱奥尼亚地区,实际发音为伊奥尼亚,爱奥尼亚地区,实际发音为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伊奥尼亚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的一个叫做伊奥尼亚人的部落。这个部落于前两千年后期在爱琴海岸定居。有意思的是,这个部落本来很分散,但当他们在小亚细亚定居后开始形成一个共同体。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爱奥尼亚产生了风格以及哲学家泰勒
图一来自维基百科,图二来自91卫图助手自带卫星地图
- 卡里亚
卡里亚(古希腊语:Καρ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在今土耳其境内。
卡里亚位于伊奥尼亚以南,弗里吉亚和吕基亚以西。希腊人把当地的原住民称为“卡里亚人”。远在希腊人到达之前,与“卡里亚”这个名字相当的地名可能就已经出现在许多中东古国的记载中了,如赫梯人所说的“卡尔基亚”,巴比伦人所说的“卡尔萨”和波斯人所说的“库尔卡”。另一些文献则称,该地区原来被叫作“腓尼基亚”,因为当地在很早的时候曾有一个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至于“卡里亚”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与神话传说中的腓尼基国王卡耳有关。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写到,在特洛伊战争时米利都城属于卡里亚人,并且是特洛伊一方的盟友。
——维基百科
爱琴文明的灭亡
BD1200最后一批希腊语人,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半岛以后直达南希腊,并侵入克里特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并且掀起了希腊半岛居民向爱琴海各岛屿和小亚细亚两部沿海一带迁徙的浪潮。
希腊一词的来源
希伦的传说
希伦及其子在弗休提斯【此为徐译本说法】(英语:Phthiotis)或者泰俄提斯【此为谢译本说法不能确定到底指哪里......】、势力增长,阿喀琉斯(阿溪里、阿基里斯、阿基琉斯)的部下佛秀提斯/泰俄提斯人是最早的“希伦人”,原始希腊人。
【这一句话我对照了两个译本都不能确定,真的焦头烂额.....只能确定一定是在色萨利某一地区的势力增长】
- 阿喀琉斯
泰坦之子普罗米修斯被宙斯绑缚在高加索岩壁上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普罗米修斯掌握了一个足以危及宙斯统治的秘密。直到普罗米修斯被赫拉克勒斯所拯救,并与宙斯达成和解后,这个秘密才大白于天下: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儿子必将远远胜过其父。其时宙斯正巧在追求忒提斯,得知预言后便作主将忒提斯许配给人间的英雄佩琉斯。结果生出的子嗣阿喀琉斯,其实力果然远胜乃父。
佩琉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色萨利国王,宙斯之孙,阿基里斯之父。早年随伊阿宋参加阿尔戈号探险。海洋女神忒提斯的丈夫,泰坦神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告诉宙斯如和忒提斯(Tethys/Thetis)结婚将诞下一个比父亲更强的人,谨慎的神祇也不想生出一个危险的竞争对手,因此他劝宙斯将忒提斯嫁给佩琉斯为妻,而他们的孩子将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不过条件是要佩琉斯先战胜忒提斯。 佩琉斯在神祇帮助下躲在那个忒提斯常休息的山洞趁她不觉时捉住她,忒提斯无论变成母狮、水蛇及海水,佩琉斯都没放手,就这样在神祇帮助下佩琉斯就胜利了。
在一出生之时其女神母亲便将其捉住脚踝放入冥河斯堤克斯里浸泡,但由于抓住的脚踝没有沾水而使其成为日后的弱点,除去此处之外阿喀琉斯全身近乎刀枪不入,更是有着超越凡人的战争智慧与强大力量,只要他出战希腊联军在他的领导下就战无不胜。
- 色萨利(阿提卡希腊语:Θεσσαλία;罗马拼音:Thessalía,或 Θετταλία;Thettalía),是巴尔干半岛南部的一个古希腊传统区域名称(今属希腊)。在 迈锡尼时期,色萨利地区被称为伊奥里亚(Aeolia),这个名字被继续用于希腊主要部落伊奥里斯人(英语:Aeolians),他们的语言被称作伊奥里斯语(英语:Aeolic)。
严格地说,在古代色萨利中部平原的主要居民是色萨利人。该地区被划分成四片区域:皮拉斯鸠提斯(英语:Pelasgiotis)、弗休提斯(英语:Phthiotis)、 色萨利奥提斯(英语:Thessaliotis),以及希斯提奥提斯。
徐松岩:《希腊人与皮拉基斯人古代希腊早期居民源流考述》
希腊人构成:
1.原始希腊人(希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