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连接神经网络(DNN)

全连接神经网络(DNN)是最朴素的神经网络,它的网络参数最多,计算量最大。

网络结构

  DNN的结构不固定,一般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一个DNN结构只有一个输入层,一个输出层,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都是隐藏层。每一层神经网络有若干神经元(下图中蓝色圆圈),层与层之间神经元相互连接,层内神经元互不连接,而且下一层神经元连接上一层所有的神经元。

  隐藏层比较多(>2)的神经网络叫做深度神经网络(DNN的网络层数不包括输入层),深度神经网络的表达力比浅层网络更强,一个仅有一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就能拟合任何一个函数,但是它需要很多很多的神经元。

优点:由于DNN几乎可以拟合任何函数,所以DNN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非常强。往往深而窄的网络要更节约资源。

缺点:DNN不太容易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很多技巧才能训练好一个深层网络。

感知器

  DNN也可以叫做多层感知器(MLP),DNN的网络结构太复杂,神经元数量太多,为了方便讲解我们设计一个最简单的DNN网络结构--感知机,

  DNN中的神经元由五部分组成:

  1. 输入:一个感知器可以接收多个输入$(x_1,x_2,...,x_n|x_i\in R)$
  2. 权重:每一个输入都有一个权重$w_i \in R$
  3. 偏置项:$b \in R$,就是上图中的$w_0$
  4. 激活函数:也叫做非线性单元,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有很多,我有一篇博客专门介绍了激活函数
  5. 输出:$y=f(w*x+b)$

神经网络的训练

  神经网络的复杂之处在于他的组成结构太复杂,神经元太多,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设计一个最简单的神经网络

  这是一个只有两层的神经网络,假定输入$x$,我们规定隐层h和输出层o这两层都是$z=wx+b$和$f(z)=\frac{1}{1+e^{-z}}$的组合,一旦输入样本x和标签y之后,模型就开始训练了。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求隐层的w、b和输出层的w、b四个参数的过程。

  训练的目的是神经网络的输出和真实数据的输出"一样",但是在"一样"之前,模型输出和真实数据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把这个"差异"作这样的一个参数$e$代表误差的意思,那么模型输出加上误差之后就等于真实标签了,作:$y=wx+b+e$

  当我们有n对$x$和$y$那么就有n个误差$e$,我们试着把n个误差$e$都加起来表示一个误差总量,为了不让残差正负抵消我们取平方或者取绝对值,本文取平方。这种误差我们称为“残差”,也就是模型的输出的结果和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损失函数Loss还有一种称呼叫做“代价函数Cost”,残差表达式如下:

$$Loss=\sum_{i=1}^{n}e_i^2=\sum_{i=1}^{n}(y_i-(wx_i+b))^2$$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比较好的w和b,使得整个Loss尽可能的小,越小说明我们训练出来的模型越好。

反向传播算法(BP)

BP算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

  1. 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
  2. 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项$e$
  3. 最后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迭代更新权重w和b。

  我们把损失函数展开如下图所示,他的图形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到底该怎么求他的最小值呢?OK,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把Loss函数给你们画出来。

$$Loss=\sum_{i=1}^{n}(x_i^2w^2+b^2+2x_iwb-2y_ib-2x_iy_iw+y_i^2)=Aw^2+Bb^2+Cwb+Db+Dw+Eb+F$$

  我们初始化一个$w_o$和$b_0$,带到Loss里面去,这个点($w_o,b_o,Loss_o$)会出现在碗壁的某个位置,而我们的目标位置是碗底,那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往底部挪吧。

$$x_{n+1}=x_n-\eta \frac{df(x)}{dx}$$

  上式为梯度下降算法的公式,其中$\frac{df(x)}{dx}$为梯度$\eta$是学习率,也就是每次挪动的步长,$\eta$大每次迭代的脚步就大,$\eta$小每次迭代的脚步就小,我们只有取到合适的$\eta$才能尽可能的接近最小值而不会因为步子太大越过了最小值。到后面每次移动的水平距离是在逐步减小的,原因就是因为整个函数圆乎乎的底部斜率在降低,不明白那就吃个栗子:

如图所示,当$x_n=3$时,$-\eta\frac{df(x)}{dx}$为负数,更新后$x_{n+1}$会减小;当$x_n=-3$时,$-\eta\frac{df(x)}{dx}$为正数,更新后$x_{n+1}$还是会减小。这总函数其实就是凸函数。满足$f(\frac{x_i+x_2}{2})=\frac{f(x_i)+f(x_2)}{2}$都是凸函数。沿着梯度的方向是下降最快的。

  我们初始化$(w_0,b_0,Loss_o)$后下一步就水到渠成了,

$$w_1=w_o-\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b_1=b_o-\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b}$$

  有了梯度和学习率$\eta$乘积之后,当这个点逐渐接近“碗底”的时候,偏导也随之下降,移动步伐也会慢慢变小,收敛会更为平缓,不会轻易出现“步子太大”而越过最低的情况。一轮一轮迭代,但损失值的变化趋于平稳时,模型的差不多就训练完成了

梯度下降算法

  我们用$$w_{new}=w_{old}-\eta\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讲以下梯度下降算法,零基础的读者可以仔细观看,有基础的请忽视梯度下降算法,我们定义y为真实值,$\hat{y}$为预测值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frac{\partial}{\partial\mathrm{w}}\frac{1}{2}\sum_{i=1}^{n}(y-\hat{y})^2=\frac{1}{2}\sum_{i=1}^{n}\frac{\partial}{\partial\mathrm{w}}(y-\hat{y})^2$$

y是与$w$无关的参数,而$\hat{y}=wx+b$,下面我们用复合函数求导法

$$\frac{\partial Loss}{\partial\mathrm{w}}=\frac{\partial Loss}{\partial \hat{y}}
\frac{\partial \hat{y}}{\partial w}$$

分别计算上式等号右边的两个偏导数

$$\frac{\partial Loss}{\partial\hat{y}}=\frac{\partial}{\partial \hat{y}}(y^2-2y\hat{y}+\hat{y}^2)=-2y+2\hat{y}$$

$$\frac{\partial \hat{y}}{\partial\mathrm{w}}=\frac{\partial}{\partial\mathrm{w}}(wx+b)=x$$

代入$\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求得

$$\frac{\partial Loss}{\partial\mathrm{w}}=\frac{1}{2}\sum_{i=1}^{n}\frac{\partial}{\partial\mathrm{w}}(y-\hat{y})^2=\frac{1}{2}\sum_{i=1}^{n}2(-y+\hat{y})\mathrm{x}=-\sum_{i=1}^{n}(y-\hat{y})\mathrm{x}$$ 

有了上面的式字,我们就能写出训练线性单元的代码

$$\begin{bmatrix} w_0 \\ w_1 \\ w_2 \\ ... \\ w_m \\ \end{bmatrix}_{new}= \begin{bmatrix} w_0 \\ w_1 \\ w_2 \\ ... \\ w_m \\ \end{bmatrix}_{old}+\eta\sum_{i=1}^{n}(y-\hat{y}) \begin{bmatrix} x_0 \\ x_1\\ x_2\\ ... \\ x_m\\ \end{bmatrix}$$

  哈哈哈,是不是发现我刚才讲的明明是线性回归模型的训练,和大家想知道的神经网络的训练有毛线关系呀!你们说的没错,就是有一毛钱的关系,嘿嘿[笑脸]!

这个网络用函数表达式写的话如下所示:

第一层(隐藏层)  $\begin{matrix}z_h=w_nx+b_n,&y_h=\frac{1}{1+e^{-z_h}}\end{matrix}$

第二层(输出层)  $\begin{matrix}z_o=w_oy_h+b_o,&y_o=\frac{1}{1+e^{-z_o}}\end{matrix}$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w_h、b_h、w_o、b_o$参数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求出来,把损失函数降低到最小,那么我们的模型就训练出来呢。

第一步:准备样本,每一个样本$x_i$对应标签$y_i$。

第二步:清洗数据,清洗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网络更高效、更准确地做好分类。

第三步:开始训练,

$$Loss=\sum_{i=1}^{n}(y_{oi}-y_i)^2$$

我们用这四个表达式,来更新参数。

$$(w_h)^n=(w_h)^{n-1}-\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h}$$

$$(b_h)^n=(b_h)^{n-1}-\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b_h}$$

$$(w_o)^n=(w_o)^{n-1}-\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o}$$

$$(b_o)^n=(b_o)^{n-1}-\eta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b_o}$$

问题来了,$\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h}$、$\frac{\partial Loss}{\partial b_h}$、$\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o}$、$\frac{\partial Loss}{\partial b_o}$这4个值怎么求呢?

$$Loss=\sum_{i=1}^{n}(y_{oi}-y_i)^2\Rightarrow Loss=\frac{1}{2}\sum_{i=1}^{n}(y_{oi}-y_i)^2$$

配一个$\frac{1}{2}$出来,为了后面方便化简。

$$\frac{\partial Loss}{\partial w_h}=\frac{\partial \sum_{i=1}^{n}\frac{1}{2}(y_{oi}-y_i)^2}{\partial w_o}=\frac{\partial \sum_{i=1}^{n}y_{oi}}{w_o}=\sum_{i=1}^{n}\frac{\partial y_{oi}}{\partial z_o}·\frac{z_o}{w_o}=\sum_{i=1}^{n}\frac{\partial y_{oi}}{\partial z_o}·\frac{z_o}{y_h}·\frac{\partial y_h}{\partial z_h}·\frac{\partial z_h}{\partial w_h}$$

其他三个参数,和上面类似,这是一种“链乘型”求导方式。我们的网络两层就4个连乘,如果是10层,那么就是20个连乘。但一层网络的其中一个节点连接着下一层的其他节点时,那么这个节点上的系数的偏导就会通过多个路径传播过去,从而形成“嵌套型关系”。

DropOut

  DropOut是深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克服过拟合的现象。全连接网络极高的VC维,使得它的记忆能力非常强,甚至把一下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都记住,一来使得网络的参数过多过大,二来这样训练出来的模型容易过拟合。

  DropOut:是指在在一轮训练阶段临时关闭一部分网络节点。让这些关闭的节点相当去去掉。如下图所示去掉虚线圆和虚线,原则上是去掉的神经元是随机的。

 python代码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

  MNIST的段代码在TensorFlow官网的Github上面也是有的,地址:https://github.com/tensorflow/tensorflow,文件目录在:tensorflow/tensorflow/examples/tutorials/mnist

  然后我有一篇博客专门讲解了如何用tensorlfow和keras框架搭建DNN CNN RNN神经网络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地址链接

 

posted @ 2018-11-18 20:22  凌逆战  阅读(192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