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大神
源
前几天微信群里一个朋友突然给分享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是《全中国最堕落的地方》(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OeQSqReSONIeu2l64fjMg)。讲的是深圳龙华三和的一群人,他们拒绝奋斗,拒绝改变。他们活着只是为了满足最原始的欲望,他们用自己的慢对抗着深圳的快。
开始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挺震惊的。一是今年是我来到深圳的第五个年头,深圳的快我有很深的感触,却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个地方以及这样一群人。二是我觉得我特别能理解三和大神,虽然从未谋面,却似曾某一刻的我洞察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理解了他们的丧,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委屈,他们的骄傲,他们的不屑,他们的反抗,他们的妥协,他们的逃避…...
Mariana
最近几天头脑里一直想着三和大神,不自觉的翻出以前听的一些后摇。在我状态最低迷的那段时间,听歌这个爱好我依然始终坚持着。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入坑后摇。开始被这种矛盾的音乐风格所吸引—形式多变却又颇具节奏感,没有歌词却感情饱满,颓废却又充满力量,绝望却又蕴含反抗。那时候发光曲线
的《死在旋转公寓》
和Childs
的《Mariana》
是对我冲击最大的两首歌。
在我刚看到死在旋转公寓
这个名字的时候,按照后摇音乐的反抗特性,本以为这会是一首打击感特别强的音乐。结果一开始的八音盒就出乎我的意料,惊艳到了我。整首歌以八音盒清脆的声音开始,让人觉得心情舒畅。紧接着却矛盾地夹杂着用笔在纸上乱画的声音采样,接着又是纸被撕碎的声音,笔掉在了地上。结合歌曲的名字,不得不让人脑海中浮现这样的一种场景:安静的旋转公寓里放着舒缓的音乐,歌曲中的人却无心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心烦意乱地在写着什么,写完似乎又不太满意,绝望地撕掉刚写的纸。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重复,最后索性放弃,瘫软在沙发上,笔顺势落到了地上。随后音乐进入到了舞曲循环,沙发上的人,抬头望着旋转楼梯,回想以前的热闹而又快乐时光,此刻却是如此地孤独、绝望,死在旋转公寓也就成了他必然的结局。相比这种纯粹的绝望,三和大神的状态应该和Mariana更加类似。
Mariana
是一首墨西哥的电子后摇,人声采样却来自于日本动漫《萤火虫之墓》
。和死在旋转公寓
不一样的是,Mariana
是通过人声采样来突出孤独的。歌曲开头人声就道明It's September 21st 1945, She never woke up
.最后又不断重复着It's September 21st 1945,That was the night I died
。 有的人活着,但心已经死了。我想很多三和大神在成神的那一刻,嘴里也一定嘟囔着类似的一句话: That was the night I died
矛盾
毫无疑问,三和大神内心是矛盾的。没有人生来不想努力奋斗,实现自己梦想的。撇开一些内心阴暗的人不说,我相信大部分大神内心是有光的。他们对未来还抱有一点点期望,但却不想去改变,这是想法和行动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大神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没有去偷去抢,没有杀人放火。但却为了赚钱不知不觉地走上黑中介,能坑一个是一个,这是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大神说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赚很多钱,出人头地。却以不到一百元贱卖身份证,每天日结赚取三天"挥霍",这是不甘与妥协之间的矛盾。青春本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事情需要趁着年轻赶紧去做。大神们却整日在三和无所事事,肆意挥霍着青春这最廉价的资本,这是宝贵与廉价之间的矛盾。大神们似乎是那看破世事的得道高僧,不惧怕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却害怕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害怕走出三和面对现实,这是勇敢与懦弱之间的矛盾…...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就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试想下如果三和大神们出来找工作,那么又有什么工作适合他们呢?无非还是最底层的那些工作。因为接受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将会逐渐被机器取代,三和大神将更加无法立足。再试想下,如果一个富家子弟,手上握有几套房产,那么每天即使他无所事事,每个月靠收房租也能获得比三和大神们多的多的收入。更何况因为从小就接收良好的教育,富人往往更会理财,也更懂得投资。说到底,这是一个滚雪球效应。
终
写的有点多了,好多话本来想好了要说,结果文字却表达不出来,倒是感觉写了一堆废话😢
个人认为三和大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三和这一个地方的人。而是指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下,迷失的一群人。资本的市场只相信结果,不相信努力。他们以自己的不变应对世界的快速变化。他们被迫接受排山倒海的信息,身处大都市却想做自由的隐者。他们不甘心平凡,却又如此享受堕落。
我们都是三和大神,或多或少,或曾经或现在,不管你承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