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势在必行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兵势篇》
1.1 数智化
随着信息技术基本盘的发展,信息化转型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叫信息化、数字化甚或数智化,这个XX化的进程都不可避免的会充斥着噱头、潮流、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
数智化的Why
某跨境女装电商,销售额从2016年的约40亿元人民币攀升到2021年的近千亿元,它爆发式增长的秘诀之一就是凭借智能算法实现了服装潮流的精准洞察、敏捷生产和高分口碑营销。某“全球灯塔工厂”通过数字化工厂项目深入推广数字化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旗下产品上市时间缩短50%;此外,各类造车势力纷纷布局L4自动驾驶,抢占千亿美元级别新市。
数智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对企业创智型活动的赋能。从用户需求趋势预测到创意快速验证,数智化应用具有巨大的价值前景。因此,尽管研发的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大,数智化研发具有极大的潜力。 (德勤《数智化赋能企业研发转型》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technology/articles/digital-intelligence-empowers-enterprise-rnd-transformation.html)
不论管理咨询这些神棍们怎么忽悠,技术更新迭代,必然会对现实世界的各行各业有所影响、赋能,甚至是淬炼,的确是大势所趋。
数智化的What
企业的研发可以分成三种模式:流程驱动、用户驱动和数据驱动。三种模式分别依托信息化和数智化技术次第发展。
简单来说将数字优先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的所有方面,包括业务模式、客户体验以及流程和运营。 采用大数据、AI、自动化、混合云以及其他数字技术,借助数据推动智能化工作流程,更迅速,更智慧地做出决策,实时响应市场颠覆性事件。 最终,它改变了客户期望,创造出新的商机。
IT研发数智化的How
数智化转型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需要转型的不仅仅是各个传统的产业,也包含信息产业本身,如互联网公司。尤其针对IT研发信息产业本身的数智化更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
犹如K8S成为服务编排的事实标准一样,科技类企业产品研发生命周期也有事实上的标杆,这就是DevOps。
1.2 DevOps
什么是DevOps呢?此处直接截取一篇博文的章节,做个引子。后续再《第三章 知己知彼》中继续解读。
出处:(《什么是 DevOps?看这一篇就够了!》https://www.danielhu.cn/what-is-devops/)
1.3 IT研发的ROI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如今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IT和业务的一体化,IT要从成本中心转变为赋能乃至引领业务的利润中心。技术必须跟业务一起配合、融合、有机协调,才能让数字化转型得到成功。
脑力劳动本来就有别于传统的科学管理学中的计件工资制,程序猿的工作本身都不好度量,更何况要度量整个IT研发对业务的赋能和价钱。而且IT技术的作用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即使是一笔糊涂账还是理应算一算的,要不然寒冬来了,降本增效了,误伤了核心业务的保障,以后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借用经济学的一个名词,投资回报率(ROI)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即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尝试对IT研发进行一定程度的度量。成本是实实在在的,其实最终还是能精确归结到¥、$等等法定货币的。那产出呢?能不能借鉴一些时髦的技术手段归结到某种“加密货币”呢?拭目以待,万一可行。
1.4 实践说
部门其实是负责公司PaaS平台的,最开始的定位主要是容器化,经过4年多的沉淀与积累,基本把云原生这一套彻底落地了,外加友军部门各种系统,基本上一站式DevOps的雏形早都有了,从计划(Jira、Wiki),CI\CD(核心能力不止一个团队再整的),监控告警(Prometheus、Grafana、AlertManager)、日志、ServiceMesh,以及发布流水线等等。散落各处的,只差整合与串联了。
肉食者谋之,也看到了是有必要整合一下了,比如让很多能力下沉(提供能力接口),统一研发工作台入口为PaaS等。外加近年来各一线大厂都在毕业员工、优化人员,降本增效一直都被各个内部通知、文件各种“口头”提及。做完“流水线二期项目”之后,随着部门人员的扩张,偏K8S层面和面向业务层面的人员也进行了分离。面向业务层就不得不探寻更广泛的领域和市场,渐渐的“大流水线”就被提出来了,核心目标有二:①继续整合已有能力,统一之;②探索IT研发本身的数智化,为降本增效添砖加瓦。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竞品分析(阿里云效、简单云ezone.work),个人更倾向于叫“DevOps流水环”建设。将IT研发的工作过程形成无穷环;过程中沉淀数据,为数智化夯实基础;统一定义、度量成本和效能,为降本增效基础依据。
1.5 结语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有些时候善于发现平凡事件中的机遇,好过无脑的探寻。面临35岁的门槛,年初也一直再思考下一站何以自处?既然送来了DevOps,那就拿捏住了。这把年纪才正式入门,其实已经晚了些。
以上即为理论分析+实际案例+个人掺和的一些流水记录,下一章依然从理论+亲身案例入手分享认真想做好这件事情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