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 硬核 点的, 谁 把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的 计算过程 贴出来 ?
写这篇文章 的 原因 是 看了 反相吧 《再聊聊罡风吧主的奇葩言论》 http://tieba.baidu.com/p/6537627983 这个 帖 ,
里面 反反复复 颠过来 倒过去 的 说到 水星进动, 我 不管 广义相对论 怎么样, 我们 先看看 经典物理 是 怎么 计算 水星进动 的 ?
谁 把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的 计算过程 贴出来 ?
到底 这样算 准不准, 还有 什么 因素 没考虑 到, 一起 看看 不就 清楚 了 嘛 !
skywalkerwyj (阿索卡-塔诺) , 小青莲, 你刚刚 举办了 第一届 “青莲杯” 数学竞赛, 一起来 研究 研究 。
本文 已 发到了 反相吧 《来个 硬核 点的, 谁把经典物理计算水星进动的计算过程贴出来?》 http://tieba.baidu.com/p/6539561735 。
2020-05-29 补充 :
数学 解出来的 二个 物理学 的 大题 : 二体 和 最速降线 。
数学 解 二体问题 已经 很费劲 。 事实上, 二体 是 单纯的, 水星近日点进动 比 二体 复杂 。
二体问题 的 解 也不是 完备 的, 这个 解 只 描述 了 一个 质点 相对于 另一个 质点 的 运动状况, 没有 描述 2 个 质点 相对于 第三方 参照系 的 运动状况 。
二体 和 最速降线, 一个 是 微分方程, 一个 是 简单泛函, 是 数学能力 的 集中体现 。
本文 已 发到 反相吧 《来个 硬核 点的, 谁把经典物理计算水星进动的计算过程贴出来?》 https://tieba.baidu.com/p/6539561735 。
12 楼
回复 @xzwqstt @lzmsunny96
百度百科 “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 里 说
“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值与观测值的分歧。1859年,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发现水星近日点进动的观测值,比根据牛顿定律算得的理论值每世纪快38",
”
注意, 水星近日点进动 不是 用 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得到 椭圆轨道, 再 用 观测结果 减去 椭圆轨道 得到 的, 而 是用 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得到 的 。
也就是说, 这个 近日点进动 是 用 经典物理 计算 得到 的 。
为什么 这里 要 强调 计算 椭圆轨道 和 近日点进动 ?
因为, 用 经典物理 可以 计算 椭圆轨道, 这是 二体问题, 大家都知道 。 从 对 椭圆轨道 的 计算 来看, 可以想象 经典物理 计算 近日点进动 比 计算 椭圆轨道 要 复杂的多, 更难 。
要 计算 水星近日点进动, 需要用 积分 计算 水星 受到 的 引力 (太阳 的 引力) , 即 不能 把 太阳 的 质量 放在 一个 质点上 来 计算 太阳 对 水星 的 引力, 这个 思路 我是在 @刘岳泉 《【原创】八大行星的牛顿引力摄动轨道近日点进动的精确计算结果》 https://tieba.baidu.com/p/3901683485 看到的 。
关于 用 积分 计算 天体 的 引力, 我写过 《在引力问题中, 实心圆 是否可以认为是一个 质点》 https://tieba.baidu.com/p/6402553849 , 文中 是 对 实心圆 的 二重积分, 实际计算 水星近日点 进动, 需要 对 球体 三重积分 。 在 没有 计算机 的 时代, 计算 这样 的 积分 可能 比较 麻烦, 或 困难 。
《在引力问题中, 实心圆 是否可以认为是一个 质点》 里 对 实心圆 的 二重积分, 第一重积分 是 ʃ 1 / ( b + u ² ) ^ (3/2) du 这种类型 。 这个 积分 好像 推导不出 解析解 。
如果 是 ʃ 1 / ( b - u ² ) ^ (3/2) du 倒可以 积出来,
ʃ 1 / ( 1 - u ² ) ^ (3/2) du = tan ( arcsin u ) + C , C 为 任意常数
就算 推导不出 解析解, 还可以 用 泰勒级数 。
但 上面 的 这些 只是 基本 的 理想 的 计算过程, 还要 考虑 这样一些 条件 : 太阳的质量 、水星的质量 、 还有 百度百科 “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 说的 “岁差常数”; 其它 行星 的 引力, 太阳 和 水星 是不是 标准 的 球体 …… ?
最主要的, 首先是 太阳的质量 、水星的质量 。 说起来, 我们 是不是 要先来 测算 一下 地球的质量 和 万有引力常数 ? @dons222 @dark_memeory
17 楼
回复 8 楼 @lzmsunny96
度规 是 水星 的 活动坐标, 测地线方程 是 引力场, 太阳 的 引力场 。
活动坐标 这个 词 是 我 发明的, 用来 笼统的 表示 度规(张量), 度规 也是 一种 张量 。
(度规) 活动坐标 里 包含 坐标 的 变换规则(算子), 变换规则 包括 相对论 的 时空效应,比如 尺缩钟慢, 四维力, 标架 ……
(度规) 活动坐标 类似 软件 设计模式 的 适配器模式 。 把 算法(变换规则 / 算子) 封装在 适配器 里, 对外 提供 统一 的 形式 。
一个问题 是, 如果 引力场 不只 是 太阳 的 引力, 还有 其它 天体 的 引力, 引力场方程 要 怎么写 ? 测地线方程 要 怎么写 ?
或者, 如果 考虑 太阳 在 水星 引力 下 的 运动, 引力场方程 要 怎么写 ? 测地线方程 要 怎么写 ?
可以想见, 这些 引力场方程 和 测地线方程 会 写成 描述性 的, (度规) 活动坐标 也会 写成 描述性 的 。 这首先 是 由 架构 决定的, 广义相对论 放弃了 力学架构, 改用 几何化架构, 将 引力 的 作用力 和 反作用力 拆分 成 天体 和 引力场 两类角色, 由此 数学 的 推导计算 功能 被 大大 削弱, 数学 只好 大量 发挥 描述性 的 作用 。
不单 计算机 软件 硬件 讲 架构, 数学 、物理 也 讲 架构 。 一个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等等 科学 理论, 也讲 架构 。 这个 理论 什么样子, 骨架 、基因 什么样 ? 这是 架构 。 架构 也 反映了 理论 的 思想 和 意图 。
在 数学 上, 张量 (度规) 本身 也是 描述性 的 。 也可以说 黎曼 的 思想超前, 在 计算机 出现前, 就 有了 计算机 思维 和 架构 思维 。
张量 的 数据 是 向量 / 矩阵, 操作(方法) 是 算子(函数 ?), 这是 妥妥 的 面向对象 。 张量 是 黎曼几何 的 内容, 是不是 黎曼 提出的, 不知道 。 这些很有意思 。
在 数学 上, 偏微分方程 多数时候 也是 描述性 的 。
广义相对论 的 方程 就是用 偏微分方程 和 张量 写 的, 比如 引力场方程 、测地线方程 。 这些 方程 是 描述性 的, 就像 需求说明书, 把 关系 描述清楚, 具体 的 计算 交给 计算机 。
老爱 一辈子 在做 的, 就是 用 时空 来 描述 物理现象, 把 物理规律 时空 化 。 把 物理规律 时空化 这个 工作 是 可以做的, 但 它 会
1 让 物理 复杂化,
2 容易 造成 矛盾 和 问题, 理论 存在错误 和 不能自洽
刚好 相对论 (包括 狭义相对论 和 广义相对论) 这 2 点 都 占 了 。
但 我们 今天 先 不说 这个, 老爱 找到了 时空化 的 数学工具 : 黎曼几何 。 张量 可以 封装 时空 的 变化, 可以 让 物理规律 以 统一 的 形式 表达 出来 。
但 这样 并 没有 让 物理学 简化, 也没有 获得 更多 的 计算方法 。
把 (度规) 活动坐标 代入 偏微分方程, 可以 做 一些 数学推导, 但 偏微分方程 割裂了 ∂ x / ∂ t 、∂ y / ∂ t 、∂ z / ∂ t 之间 的 联系, 这些 推导 不管 怎么 推导, 都 局限在 一个 微分 的 范围 里, 对 计算 天体 的 运动状态 意义不大 。
这些 推导 可以 继续 创造 一些 形式, 用来 写 需求说明书 。
《偏微分方程 张量 矩阵 可以 归为 计算机 语言》 https://tieba.baidu.com/p/6655949347
《看了一下 复变函数 黎曼曲面 流形 复流形 仿射空间 射影空间》 https://tieba.baidu.com/p/6774588778
19 楼
张量 的 封装 也 不利于 人 做 数学推导, 把 算子 都 封装 在 里面 了, 和 外面 的 式子 和 推导过程 就 不在一起, 不合在一起 你 怎么 使用 数学技巧 ?
张量 适合用于 描述, 尤其是 追求 “简洁优雅” 的 描述 。
张量 也 适合 给 计算机 阅读, 计算机 可以 递归 把 封装的 、封装的封装的 …… 算子 一层一层 拿出来, 和 外面的 、外面的外面的 …… 式子 和 推导过程 合在一起, 再来 做 推导 和 使用 数学技巧, 这 类似 计算机语言 的 “内联优化” 。
21 楼
《《【竞价】宏观微观统一量子化波动方程》 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7888468974
回复 25 楼 @dark_memeory
我们来做一个 应用题, 设 有 O 、O ′ 两个 系, O ′ 以 速度 v 远离 O, 在 O 处 发生 的 事件 通过 光 传播 到 O ′ 会 越来越 延迟(滞后), 试推导 延迟公式 。 初始时, O 、O ′ 相距多远 这些 可以 自己设定 。
可以发现, 这题 的 延迟公式 和 相对论 洛伦兹变换 得到 的 洛伦兹因子 和 时间变换公式 是 不一样 的 。
哈, 这 就是 为什么 那么多人 反相 的 原因 吧 !
@winandshine 发了 《经典物理计算水星进动的计算过程》 https://tieba.baidu.com/p/7941125622 。
《经典物理计算水星进动的计算过程》 里 的 计算过程 写的很简略, 公式 间 跳跃 很大, 看不太懂 。 好像 用到 了 引力 减 离心力 什么的 。
感觉 这个 计算过程 很像 笔尖上发现海王星 。 虽然 我 也 不知道 笔尖上发现海王星 是 怎么计算 的 。 这个 水星进动 计算过程 很像 笔尖上发现海王星 的 延续 。
这个 水星进动 计算过程 是 经典物理 应用 数学计算 的 一个 顶峰 了 吧 ?
看了 《经典物理计算水星进动的计算过程》 , 虽然 不太懂, 但 也 受到一些 启发, 我想 计算 水星进动 可以 这样 : 以 椭圆轨道 为 “基底”, 进动因素 为 “扰动”, 把 扰动 累加 到 基底 里, 这样 可以 得到 存在 进动 的 轨道, 也就可以 得到 进动角度 。
在 知道 进动轨道 后, 我想 进动角度 是 这样 得出 的, 设 R近 为 近日点 时 的 r (水星 离 太阳 的 距离), 先 计算出 椭圆轨道 在 r = R近 时 的 θ, 记为 θ近, 再计算出 存在 进动 的 轨道 在 r = R近 时 的 θ, 记为 θ近_进动, 用 θ近_进动 减 θ近 就 得到 进动角度 。
即 ⊿ θ = θ近_进动 - θ近
⊿ θ 为 进动角度 。
一个 问题 是, 这样 公转一周, 计算一次 进动角度 ⊿ θ 后, 接着开始下一次公转, 因为 有 进动, 第二次 公转 的 基底椭圆 和 第一次 公转 的 基底椭圆 并不重合, 但 它们 的 形状 是不是 一样 ? 如果 形状 不一样, 则 第二次 公转 发生 的 进动 和 第一次 会 不一样, 公转后 的 进动角度 ⊿ θ 也会 不一样 。
第三次 公转 、第四次 公转 …… 也是 同理 。
也就是, 这里 计算 的 进动角度 ⊿ θ 是 “一次性” 的 , 还是 “周期性” 的 ?
一般 看到的说法 是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的 结果 是 如此 精确, 但还是 差了 43 角秒 。”
这样看来, 并没有 提到 计算几次, 好像 水星进动 角度 是 恒定 的, 误差 也 恒定 是 43 角秒, 我刚查了一下 资料, 原来 43 角秒 是 每百年 43 角秒, 不是 每公转一周 43 角秒 。
100 年 也够 水星 公转 几百圈 了 。
但 不管转 多少圈, 还是 几百年,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也没提这些, 看起来 计算结果(进动角度) 和 43 角秒 这个 误差 应该是 “周期性” 的 了, 也就是 一劳永逸 的 了 。
如果 是 周期性 的, 那 计算过程 中 有没 证明 每一次 公转 的 轨道 的 基底椭圆 的 形状 都是 一样 的 ?
如果 计算 的 进动 是 100 年 的 累积, 100 年中, 水星 公转了 几百圈, 也就是 几百圈 的 进动累积, 那 计算过程 有没 证明 每一次 公转 的 轨道 的 基底椭圆 的 形状 都是 一样 的 ?
水星进动 成因 至今 没有 定论,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看起来 更像是 数学拟合, 刚好 这几天 我写了一篇 和 数学拟合 有关 的 文章 《读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 有感》 https://tieba.baidu.com/p/7938239456 。
我 刚 在 资料 上 看到 的 是 经典物理 计算 水星进动 考虑了 “金星 对 水星 的 吸引 以及 其它种种因素” 。
回复 26 楼 @dark_memeory
dark 兄 说的 很有启发, 古典科学 是 怎样发展起来的, 对 当今 科学 何去何从 也有 以古鉴今 的 作用 。
绘画 到 光学, 光学 到 望远镜, 望远镜 到 伽利略, 伽利略 是 古典科学 演变成 近代科学 的 一个 节点 。
望远镜 需要 玻璃生产 和 研磨打造工艺, 成像原理 的 发现 和 掌握应用, 这些 都 极好 的 刺激了 技术实践 和 科学思想 的 积累, 为 近代科学 萌芽 打好 基础, 就像 猿人 吃到了 森林大火 烧出来 的 熟肉, 极大 的 刺激 和 促进 了 脑 的 发育进化 。
光学原理 和 几何 对应, 比如 成像 。 几何 抽象, 可以 定量计算, 抽象 也可以说成是 研究(描述) 理想状况 。
达芬奇 是 一个 画家, 也是 一个 科学家, 他 把 理性思维 和 想象力 结合起来, (发明)创造了 许多东西, 有意思的是, 他 可以用 绘画 把 设想 和 设计 表现出来, 这 具有 独特 的 文化印记 、文化美感 、文化感染力 。 后世 的 科学家, 塔塔里亚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都被 感染了 吧 ?
刚 查了一下 达芬奇 的 资料, 他 在 科学 方面 的 研究 和 成果 很广泛, 力学 引入了 数学模型 和 定量计算, 光学(声学) 应该也有 数学模型 和 定量计算, 机械工程 包括了 大量 的 系统设计 。
@dons222
回复 28 楼 @dark_memeory
我先查了一下 流数法, 《流数法和微积分谁是正统,两个大牛一个岛屿跟一块大陆的学术之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0138908237094230 。
牛顿 的 流数法 是 从 微分 到 积分, 从 二项式定理 入手 。 莱布尼兹 的 微积分 是 从 积分 到 微分, 从 平方数列 、自然数列 入手 。
在我看来, 牛顿 从 二项式定理 开始 建立 微积分 的 这套 思路 挺 正统 的, 如果 是 我 发明 微积分, 很可能 也是 这个 思路 。
莱布尼兹 从 平方数列 入手, 那么 他 是 如何 从 积分 到 微分 呢 ? 我猜 从 平方数列 可以 推导 出 平方和公式, 而 从 平方和公式 可以 计算出 二次函数 的 定积分 。
可以想象, 牛顿 从 物理系统 出发, 来 寻找 解决 速度 和 路程, 连续条件 下 的 变化率 和 变化积累 的 数学方案 。 莱布尼兹 也许 更偏 数学 自身 的 研究 。
dark 说 “例如那个巴贝奇,他担任卢卡斯教授的时候,把牛顿的流数法废除,从他以后,物理学家也不在关注哲学,把分析数学引入了英国。”
我 查了 巴贝奇 废除 流数法 的 资料, 没有 看到 巴贝奇 担任 卢卡斯教授 期间 废除 流数法 的 资料, 但 看到 这篇 《一次参观引发的机缘巧合?计算机的前身,万事俱备只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20663991421356 , 文中有这样一段
“
根据巴贝奇的回忆,那应该是 1812 年或 1813 年在剑桥大学的时候。他与同学赫歇尔 (John Herschel )、皮考克(George Peacock)三人都不满意学校采用牛顿的”流数”,而不是莱布尼兹的记法来教授微积分,于是创立名为”分析学会”的社团,大力宣扬莱布尼兹的版本。
”
这段文字 里 说 巴贝奇 和 同学 希望 用 “莱布尼兹的记法来教授微积分”, 这里 说的是 “记法”, 可能 是指 微积分 公式 的 写法, 即 书写规则 和 符号 。 看起来 倒 不是 指 内容, 内容 应该 是 相通 一致 的 。 n 次式 的 导数 / 积分 公式 还是要用 二项式定理 推导 吧 ?
dark 说到了 “分析数学”, 刚好 这段文字 里 巴贝奇 和 同学 创立 的 社团 也叫 “分析学会” 。 巴贝奇 发明 的 计算机 也叫 “分析机” , 当然, 还有 差分机 。
巴贝奇 在 生命垂危之际 留言 : “任何人不惜步我的后尘, 而能成功的建造一个包括了数学分析的全部执行部门的机器,…… 我就敢把我的声誉交给他去评价, 因为只有他才能充分鉴赏我努力的实质和成果的价值 。”
这里 也说到了 “数学分析” 。
客观唯心主义 也好, 理性 的 抽象 也好, 理念 也好, 或是 什么 也好, 西方 数学家 对 “数” 的 强烈兴趣 和 信仰, 造就了 数学 技巧学派 的 大繁荣, 也是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数学 的 大繁荣 。
我们 现在 用 的 数学 的 基础, 就是 技巧学派 打下的 。
但 20 世纪 中叶 以后, 技巧学派 逐渐 走向 瓶颈 了, 虽然 越来越 繁荣, 分支 越来越多, 越来越 深厚, 都 数学深渊 了 。 我在知乎 上 看到的, 大意 是 “把 一般 的 微积分 线性代数 这些 学完 也 远远 没有 接触到 现代数学, 现代数学 发展 到 远远 超乎 一般人 想象 。”
比如 霍奇猜想, 按照 技巧学派 的 思路, 去 研究 同调类 的 积分路径 怎么怎么样 …… 这样 就 很 抽象 空洞 苍白 , 无从下手, 难以证明 ; 就算证明了 也 不了然 其 意义, 若 证明 中 有 逻辑错误 和 数理错误, 也 不容易 察觉 。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是错的→觉醒→寻找控失的智慧 02》 https://tieba.baidu.com/p/7927896956 8 楼 。
怎样 证明 或者说 研究 霍奇猜想 ? 应该 展开 成 n 维 空间 模型 投影, 这就 实实在在, 具体, 无论 研究 还是 证明, 都 了然 其 意义 。
霍奇猜想 应该可以说 是 一个 比较复杂 的 系统问题 。 我们 搞 3D 的 算法, 都 挺复杂的, n 维空间 投影 加上 代数方程 的 根, 就 更复杂了 。
n 维 空间 投影 的 情况 太多, 太复杂, 可以说 “无孔不入” 。
《物理 的 游戏学派 和 数学 的 七大难题》 https://tieba.baidu.com/p/7768927355 。
《与K歌之王的交流》 https://tieba.baidu.com/p/7745278545
《【劝告】大家不要在理论物理上花功夫了》 https://tieba.baidu.com/p/770266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