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职场人爱犯的低级错误,阻碍了你成功的高度,精辟!
很多人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但其实“怀才”就和“怀孕”一样,日子长了必然会显露出来。如果你一直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可能真是你“自感有才”了。
从兼职服务生到广告文案,从节目编导到自由撰稿人,我自己的职场轨迹是非常多变的,在职场上也遭遇了不少挫折,所以结合自己在职场上获得的经验教训,从书里学习到的,以及他人的案例和经验,给刚毕业工作的职场新人一些建议。
一、择业时,警惕爱上幻想中的职业
职业咨询师西蒙斯说过:大多数英国人随波逐流,将成人后的毕生精力用来做16岁时未经仔细斟酌便选定的工作。我觉得这不仅是英国人的问题,也同样是世界上其他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职业时,对这个职业并没有多少的认识,比如有的人想当医生,只认为医生职业神圣,受人爱戴,却不知其漫长的学习历程,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尖锐的医患矛盾,较低的收入,以及要在生存和良心之间挣扎。我毕业时选择广告业,其实不是很了解这个行业,以为这个职业文艺又时尚,以为可以在步行街看到自己写的惊艳广告语,不是有句话说: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吗?现实是大部分的广告人常常加班,工作非常辛苦,受客户和老板虐了又虐,心理卑微又无奈……
无法对想从事的职业内容有过多的认识显示了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欠缺。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会存在一个问题:对某一职业的过度意淫,尤其是那些名称听起来很酷的职业,如广告人、平面设计师、摄影师、产品经理、自由撰稿人、投行研究员等。一听到别人说 “某某行业很风光”“某某职位薪水最高”就一拥而上。一个人选择哪个职业之前最好先认真了解这个职业工作内容、利与弊,再看看与自身兴趣和能力是否匹配。一个人对自己和职业越认识,就越不会爱上幻想中的职业。另外,要清楚没有哪一个职业是完美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对于自己最看中一份工作的哪一部分,是薪水、个人兴趣、工作环境、还是能力的提升,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当然也需要积极地尝试,在实践中更多地认识自己和所选择的职业。
二、 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懂得沟通、心态积极、谦虚踏实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收到很多封邮件,来信者说“感觉自己很有才华,但是不被老板认可,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为此气愤又难过”。我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刚大学毕业那会我做影视广告,常常觉得自己的广告创意特别好,但是却得不到老板和客户的认可,为此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后来才慢慢认识到不是自己怀才不遇,而是“自感有才”。怀才者有两种:真才与自以为有才。不是有句话说吗?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自然会显露出来……如果你感觉自己很有才华,但是才华却一直没有被人赏识,那你有必要自我怀疑和审视一下:我是否真的有才?如果有那是什么阻碍了我发挥才华?不过,真相常常是很多人都不是“真才”而是“自以为有才”。那些懂得越多的人越认识到自我的局限与不足,做人往往谦逊温和,而那些只知道一点的人则喜欢显摆自己,一副自己了不起的样子。
经过一番自我审视,我开始积极主动地向自己的上司学习,经常问他们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与他们在一起沟通,自己想到的创意主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谦虚接受大家的批评和修改,他们提到的书、电影和广告片子都去认真找来看。慢慢的,我学习到很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专业知识,更加认识到自己所谓的才华其实是多么有限。有意思的是,在认识到自己没有才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我的工作反而得到了上司和客户的认可,还偶尔被人称赞“有才”。
在职场中,年轻人有没有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有正向积极的心态,谦虚踏实的工作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再加上做事细心严谨,个性开朗大方,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容易与人相处,别人愿意和他共事那就更好了。相比才华,天赋,这些才是在职场中更为可贵的品质与能力。
三、职场无大事,如果有也需要把大事切割成无数的小事
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多数人在工作上做的事情都不会是所谓的大事,比如做一个决策关系到几千人的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一句话影响全国股市的走向等诸如此类的大事。大多数人的工作其实都是由无数琐碎的小事组成,比如写邮件、确定会议时间和场地、与客户打电话沟通等。但是我发现就算是一件小事,很多人都做不好。就比如回邮件这事情,它本是一件小事,但是又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把对方写的邮件内容看清楚并理解,把对方的名字写对,把邮件格式写正确,邮件内容没有错别字,意思表达清楚等要求全部做到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
朋友Y先生最近刚把自己的下属W骂了一顿,事情是这样的:他让W和客户确认双方开会的时间和地点。他定下来后,告诉Y先生会议时间定在下周三下午。到下周一时,Y接到客户的电话,询问会议时间的事情,Y很惊讶,他此时才知道他的下属只是单方面确定了会议的时间。他跟本公司的人事部门确认会议的场地和时间,并没有和客户协商,客户完全不知情,还在等待双方协商。最后结果是周三客户没有时间,于是双方经过协商后定在了周五下午。W之前做的工作则完全无效,浪费时间。听起来W是不是犯了一个很傻的错误,相当低级?但是职场上有不少人正一直在犯这种低级错误。
在职场上就算需要完成一件大事,常常也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比如说要去外地参与一个房地产空调安装的竞标项目,标的为1000万左右。这件大事就需要分割成许许多多的小事:技术方案策划和撰写、初稿确认、修改一次、修改两次、修改三次、技术方案通过、制作商业方案、报价确认、打印方案、与客户确认竞标时间、购买机票…… 只有将一连串的小事都做好,才能保证大事情不出现纰漏。
四、主动是法宝,主动学习,主动执行,主动反馈,主动表白工作成果
朋友李先生是某民企的开发总监,他最近决定辞退手下的一名员工。这个员工是公司刚招进来三个月的应届的大学毕业生。他在一个月前和小伙子谈过一次,让他凡事自己多积极主动一点,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懂得提问,也要自己多学习和思考。李先生本来想,如果小伙子表现好一点,再过一两月就给他涨工资,无奈这个下属的表现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让他无法理解。比如交代给他的工作,他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法推进,他既不主动向领导汇报,也没有询问自己的同事,请求帮忙,而是默不作声地拖延着。直到李先生问他事情做得怎样,他才告诉说,事情没完成,因为我遇到什么什么困难,不会做。
李先生提到这个下属不免失望和生气,他说:什么都不懂,没关系啊,可是又不主动学习。有那么多专业书可以看,有那么多同事可以问,可是他偏偏做什么事情都被动。好几次我走进办公室还看到他匆匆忙忙地关掉游戏和视频的页面。这么被动的表现,一点都没有年轻人在职场上的朝气。
虽然这个小伙子的月薪只有1600元,但是他的上司李先生,以及该公司的老板都觉得这个小伙子连1600元都不值得,所以准备辞退他。
职场不是你的父母,愿意无条件地给你工资。如果你工作消极被动,不主动,没法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无法在职场立足,极有可能别人开给你月薪1600元的低薪都觉得太多,都觉得你不值得。
五、具体化,帮助你清晰和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从而推动你顺利完成目标
几个月前有一个编辑向我约稿,那是一套青少年丛书的序言,有8本书要写8篇序言。写作之前我们简单沟通了下写作的方向,挖掘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3个多月后,我将自己辛苦工作后的成果——8篇序言发编辑看。他读过之后,觉得书评的质量和选取的视角等方面离他的要求还有距离,发给我几篇序言做参考,提出了修改意见。修改的意见是“突破传统的序言路子”“增加高度和深度” “要有灵活的角度和语言”“对主人公精神闪光点挖掘的有点少和浅”。因为三个原因1、修改意见不够具体,我评估之后,感觉要修改的地方有很多。2、稿费支付、图书出版等时间难以确定,我无法接受。3、接下来的其他工作会占据我的很多时间,我难以再在这个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于是,我决定终止写序言的工作,8篇稿子作废。虽然编辑和我都对此事都感到很遗憾,我对于自己沉没成本部分很心痛,但是双方也算是和平分手,还各自检讨了自己在做这个事情上犯的错误。
我总结自己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进行具体化的沟通。当编辑和我说“要求写几篇很好的序言”“要挖掘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时,我没有进行具体化的沟通,没有进一步询问对方“如何才能算是好序言”“主人公身上的哪些品质可以深入挖掘”。如果我提前进行了这样具体化的沟通,对方就会在我动笔写作前,将他觉得达到自己要求的好序言发给我做参考,而不是在我写完之后。而我也能在最初的时候对编辑想要一个什么东西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六、像珍惜你的银行存款一样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做不到的事情,拒绝比答应之后又无力解决来得更好
朋友W是一家中小型IT公司的客户经理,当他的一个客户想要做一个项目且时间比较急迫之际,问W能不能帮忙做。为了拉近与这个客户的关系,也为了以后能通过这个客户拿到更多的合作项目,帮公司赚到更多的钱,W没有认真评估客户项目的需求,也不管自己的公司目前是否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就一口答应了客户的需要,双方签了合同。结果,在后期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并不是自己公司有能力解决的,于是项目完成日期一拖再拖,W和自己的同事整日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老板也担心此项目无法收回成本。客户方面呢?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一忍再忍,最后忍不住发飙,终止项目,合作告吹,对W的信任也土崩瓦解。
W原来想通过帮这个客户的忙,拉近彼此关系,为将来的合作打基础,最终却由于失信于人,被客户抛弃。
在职场上,如果朋友或者同事请求你帮忙做一些事情,不要一味为了讨好对方而勉强自己去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面对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拒绝比答应之后又无力解决来得更好。一个人常常会很快忘记有人曾经拒绝自己请求的事情,却极易记得那些答应自己的请求却做不到或者无法践行承诺的人与事。如果对方还因此令自己蒙受损失,那他就记得更久了,心里对这个人的不满与怨气也难以消除。
七、少抱怨,多行为,遇到问题和困难多想如何解决
朋友K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负责单位的宣传方面的工作。在自己所在的部门中,她因为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体制的原因,她是整个部门干活最多的人,很多同事经常让她帮忙做事情,领导也把很多任务分配在她身上。每次她和我们几个朋友见面,她都在抱怨单位里的事情,抱怨自己工作多忙多累,抱怨同事和领导对她不公,然后抱怨自己大龄单身找男朋友的困难。朋友给她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怎么拒绝同事的要求,怎么认识更多的异性。她没有一个采纳的,都是一口拒绝:没有用的。然后继续抱怨自己的人生。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句话就是:你活该!
很多人他们天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今天抱怨老板、同事欺负他,明天抱怨女人们太现实,不是抱怨这个就是抱怨那个,实在没得抱怨了就会怪上天对他不公,命运对他残酷。当我跟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常常问一个问题:你们想过或者尝试过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答案要么是完全没有,要么是尝试了一两个方式失败之后就放弃了。
他们痛苦的原因是把注意点聚焦在“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不是聚焦在“我要怎么解决这个事情”。问What和Why的人其实是逃避问题的人,他们还无法接受现实:这个事情就是这样残酷地发生了。而问How的人是已经接受生活的残酷真相和本来面目的人:既然现实如此,那我要如何应对。
注:这篇文章是以前看到的,觉得很有道理就保存下来了。可以忘记保存出处了,出处现在找不到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