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的两种筛法

目录

目录地址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含部分高数内容,请不想了解证明的小伙伴直接参考小标题后面的时间复杂度

质数的朴素筛法:\(O({n\sqrt n\over \log n})\)

根据定义,我们不难得出,如果要知道 \(1\)~\(n\) 范围内的所有质数,我们只需要从 \(2\)\(n\) 开始枚举,再判断是否是质数即可:

bool isprime[MAXN];
for(int i=2;i<=n;i++){
    isprime[i]=1;
    for(int j=2;j*j<=i;j++){
        if(i%j==0){
            isprime[i]=0;
            break;
        }
    }
}

当枚举到的数为 \(n\) 的时候,内层的复杂度是 \(O(\sqrt n)\) 的,而外层 \(O(n)\) 枚举

因此,很多人觉得是 \(O(n\sqrt n)\)

其实,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首先:每个合数都是被自己的最小质因子筛到,而每个质数 \(p\) 花费的时间是 \(O(\sqrt p)\)

质数的很显然,对于合数的,我们用反证法:如果这个数 \(m\) 的最小质因数为 \(fc\) ,它被判定为合数时 \(i=k\)

因此, \(m\) 应该在 \(k\) 之前都不能退出循环

而如果 \(fc\)\(k\) 的因数,\(fc<k\)(因为 \(k\) 为合数);如果不为的话, \(k\) 的最小质因数假设为 \(fc'\)\(fc<fc'<k\)

因此, \(m\)\(fc\) 时就一定退出了

综上,复杂度其实并没有达到 \(O(n\sqrt n)\) ,其实复杂度是更小的

经本人 不严谨证明 复杂度大概为 \(O({n^{3\over 2}\over \log n})\)

优化 \(o({n^{3\over 2}\over \log n})\)

我们考虑每个合数,一定是被它的最小质因数筛到。而一个数 \(n\) 的最小质因数 \(fc\) ,一定有 \(fc\in Prime,fc\leq n\)

所以,我们把之前筛到的所有质数存起来,筛到 \(n\) 时,依次枚举不大于 \(\sqrt n\) 的质数判断是不是这个数的因数就行了

bool isprime[MAXN];
int prime[MAXN],cntprime=0;
for(int i=3;i<=n;i++){
    isprime[i]=1;
    for(int j=1;prime[j]*prime[j]<=i&&j<=cntprime;j++){
        if(i%prime[j]==0){
            isprime[i]=0;
            break;
        }
    }
    if(isprime[i]==1){
        prime[++cntprime]=i;
    }
}

枚举质数的速度比优化前更快。优化前枚举到第 \(t\) 个质数 \(p_t\) 的开销是 \(O(p_t)\) ,优化后是 \(O(t)\)


埃氏筛 \(O(n\log\log n)\)

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筛法,简称埃氏筛,由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所提出的一种简单检定素数的算法。

显然,对于某个质数 \(p\) ,它的倍数(除了它本身)一定不是质数

因此,我们把每枚举一个质数 \(p\) ,就把它的这些倍数全部打上不是质数的标记

bool isntprime[MAXN]={0};
for(int i=2;i<=n;i++){
    if(isntprime[i]==1) continue;
    for(int j=i+i;i<=n;j+=i){
        isntprime[j]=1;
    }
}

有人认为这个复杂度的计算是 \(\displaystyle T(n)=\lfloor{n\over 1}\rfloor+\lfloor{n\over 2}\rfloor+\lfloor{n\over 3}\rfloor+\cdots+\lfloor{n\over n}\rfloor\approx{n\over 1}+{n\over 2}+{n\over 3}+\cdots+{n\over n}=n\sum_{i=1}^n{1\over i}=n(\ln n+\gamma)\) ,得出复杂度 \(O(n\log n)\) 的结论

其实这个估计偏大了:

同样身经本人 不严谨证明 ,复杂度应为 \(O(n\log\log n)\)

优化 \(O(n\log\log n)\)

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实际上被它的所有质因数都筛了一遍:

比如 \(6=2\times 3\),就被 \(2\)\(3\) 各筛了一次,这就导致了为什么复杂度是 \(O(n\log\log n)\) 而不是 \(O(n)\)

我们考虑到,对任意质数 \(p\) ,以它为最小质因数的数字最小为 \(p^2\)

所以我们换一个枚举下界:从 \(p^2\) 开始枚举即可

bool isntprime[MAXN]={0};
for(int i=2;i<=n;i++){
    if(isntprime[i]==1) continue;
    for(int j=i*i;i<=n;j+=i){
        isntprime[j]=1;
    }
}

我们重新计算一下时间复杂度,可以发现,时间复杂度不变,但常数更小


线性筛 \(O(n)\)

欧拉(Euler)筛法,简称欧式筛,或因为其线性复杂度被称呼为线性筛。由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

它在埃氏筛的基础上,用一个方法,限定了每个数只被其最小质因数 \(fc\) 筛到一次,从而保证时间复杂度为 \(O(n)\)

思想比较巧妙:

对于当前数字 \(n\) ,假设它的最小质因数为 \(fc\)

对于已经筛出的质数,存在表 prime 中

那么,我们从质数表中,枚举最小质因数不大于 \(fc\) 的质数 \(p\)

我们就能保证: \(p\times n\) 的最小质因数一定为 \(p\)

那么,事先没被标记最小质因数的数字就一定是质数,且最小质因数为它本身

代码实现如下:

int fc[MAXN]={0},prime[MAXN],cntprime=0;
for(int i=2;i<=n;i++){
    if(fc[i]==0){
        fc[i]=i;
        prime[++cntprime]=1;
    }
    for(int j=1;j<=cntprime&&prime[j]<=fc[i]&&prime[j]*i<=n;j++){
        fc[i*prime[j]]=prime[j];
    }
}

这个代码推荐背住,对后期的简单积性函数也可以使用该筛法,实现线性时间内求出

STL-版

vector<int> Prime;
int fc[MAXN];
for(int i=2;i<=n;i++){
    if(fc[i]==0){
        fc[i]=i;
        Prime.push_back(i);
    }
    for(auto p : Prime)
        if(p>fc[i]||p*i>n) break;
        else fc[p*i]=p;
}
posted @ 2020-02-20 15:12  JustinRochester  阅读(13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