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的类型相等与恒等(Equality & Identity)
CLR提供了可以区分类型的Equality 和Identity能力。
l Equality:如果两个对象是相同的类型,并且它们各自带有相同和等值的属性。(They are instances of the same type and if each of the fields in one object matches the values of the fields in the other object)
Equality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reflexive, symmetrics, and transitive
reflexive: 自身相等,及a==a 是永远成立的;
symmetrics: 对象性,及a==b成立那么b==a 也成立;
transitive: 传递性,及a==b, b==c成立那么a==c 也成立。
l Identity:两个对象必须相等(意味着他们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The two objects have the same values. – Two objects are identical if they share an address in memory)
CLR提供了至少四种方法来判断两个对象的等价性:
1. Public static bool ReferenceEquals(object left, object right);
2. Public static bool Equals(object left, object right);
3. Public virtual bool Equals(object right);
4. Public static bool operator==(MyClass left, MyClass right);
ReferenceEquals方法总是用来判断两个对象的Identity的,不管是针对值类型还是引用类型。所以针对值类型,调用该方法总是会返回false,因为值类型作为这个方法的参数时会进行装箱操作。
静态的Equals方法提供了判断两个对象的Equality能力,在其实现的内部,调用了上述第三个虚拟的Equals方法。和ReferenceEquals一样,它们已经具备从底层判断两个对象的能力,我们从来不会覆写这两个方法。
实例Equals方法也是用来区分两个对象的Equality的。
l 对于引用类型的对象,它和ReferenceEquals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因为判断两个引用类型是否的Equality往往从Identity上就可以区分)
l 而值类型的对象,我们不仅要判断他们具有相同的对象类型,还要判断他们的值相等。值类型从System.ValueType继承而来,ValueType已经重写了Object.Equals()方法,本来已经可以用来满足这些要求的。但是ValueType.Equals()方法不是很有效,因为它必须要通过反射,在不知道具体的派生类型中,完成对它们所含有成员变量的值的比较。因此,建议在我们实现一个值类型的数据结构时,同时重写ValueType.Equals()方法。
l 然而我们再回头看看引用类型,有时两个引用类型的对象往往被用来进行类似值类型的比较,比如:String类型,它虽然是引用类型,但它也重写了Equals方法,因为我们拿它来判断两个string是否相同(Equality),实际是希望判断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内容,这是一个value semantics。因此,我们建议在考虑实现一个用作值语义环境下的引用类型时候,也重写基类的Object.Equals()方法。
注:请参考MDSN或其它相关文档,如何实现Equals方法的重写。
上面的图示给了很好的例子来区分Equals和ReferenceEquals方法,被用来做Equility和Identity判断的区别。
==运算符是可由类重载的运算符,它也是用来判断恒等的。
对于未重载==的引用类型,会比较两个引用类型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这跟引用类型的Equals()方法是一样的。
对于未重载==的值类型,该运算符会比较这两个值是否"按位"相等,即是否这两个值中的每个字段都相等。和Equals方法一样,推荐在自定义值类型中,也要重载==运算符,因为也存在反射在效率上的影响。
==运算符和Equals方法的区别在于多态表现上。Equals方法是重写,而==运算符是被重载。这意味着除非编译器知道调用具体的重载版本,否则它只是调用未重载的==版本。
参考资料:
《Essential .NET, Volume 1: The Common Language》 By DonBox, Chris Sells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By Jeffrey Ric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