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若初见

刚看了一下上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四月底,今天已是七月份,俨然两个多月已经过去,算上考驾驶证的时间已经过去六个多月,这六个多月虽然不好过,但也过去了。赋闲在家已经半年时间,忙着找工作,忙着修正家院......,这些事情只是为了打发身心疲惫、大脑失控、情绪波动时的无所事事,因为从2010年初到2022年底,这12年时间做了太多事情,尤其是最后几年,所以即便大半年时间没去工作,心里也并不着急。自上家公司主动离职后,除去考驾照之外,想了很多事情,比如如何做产品、如何做管理、如何做技术,以及前沿技术和新闻事件的订阅,因此本文包含了近半年时间来个人见解和总结。

 

一、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与见解

贸易战、科技战和疫情防控对黎民百姓的影响不可谓不严峻,失业比率持续攀升,现今整个社会环境的运行状态并不意外,也可以说都在计划之中,问题根源非常清楚和明白,接下来的发展与治理也十分清楚。内部地方债+房贷锁住了消费市场,贸易战锁住了出口和投资,拉车的马已经拉不动负荷满载或超载的车,城市里高楼林立甚是繁华,却也难掩百姓掏空几代人钱包背负巨额贷款的辛酸苦楚。许多人骂漂亮国发起的贸易战损人不利己,其实个人并不这么认为,看待某些事件和问题倘若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是不正确的,更加会被人或组织有意误导掩盖事实真相,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何看待日本-中国-印度三国民众的思想言论,换位思考许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阶段,任何国人都不应该抱怨社会和制度的不公平,换句话说你真正抱怨的是为什么成功的那个人不是你自己。一场层次深度叠加的贸易战,使中央彻底从房地产经济中醒悟,芯片卡脖子到窒息,懂得鼓吹原理的专家学者们都选择了安静下来,西方源码一开放我们马上自主的把戏也玩不转了,在整个社会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后,发现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毫不客气的说很被动也很滑稽,虽然不愿使用滑稽这个词语。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然而计算机软硬件问题并不能被量化,某企业管理高层说过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难度十倍百倍于原子弹,社会大环境使得民众习惯了领导型、服从型、功利型的思维和思想,我们的制度无法提供任凭个人智慧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市场和资源,不切实际的妄想更改制度,除非伟人重生,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阶级已经形成且在加速固化中。虽然知道中央已经举国力解决芯片卡脖子,也明白短时间内(10年内)根本解决不了,但还是很欣慰中央做出的行动与表明的态度,希望整个社会进入全新阶段,即尊重科学技术研发人才,清除基础科学研究道路和两侧的障碍物与妖魔鬼怪。从贸易战到美日中三国历史分析,我们走的路确实很像日本走过的路,但这条路又非常不一样,因为漂亮国给中日的剧本本来就不一样,说句心里话,我并不反感这次贸易战中的核心战:科技战,因为这次战争真正使高层清醒了,相反还因这次战争有点开心,因为制度到了必须革新升级的时候,否则就只能做世界工厂,只能任人卡脖子宰割,革新,那么渗入到基础科学领域中的领导型、服从型、功利型、逐利型的思维和思想就首当其冲,整个社会的节奏必然要慢下来,因为基础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很高几率不出成果的事实,尽管如此,却诞生了出成果的土壤。此刻,你会不会想到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比较昂贵的问题,为什么西方总将我们定义为规则的破坏者,我想你应该能想明白了。又一个新阶段开启,坚信一定能突破并取得胜利,进发。

 

二、对OpenAI的分析与见解
OpenAI推出ChatGPT3.x版本,其对答能力超乎想象,在国内瞬间燃起了AI热潮,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公布自家AI项目的现况和愿景,甚至某些企业迫于压力仓促推出半成品,深怕被市场遗忘或被拍打到海岸上。在互联网时代,新鲜技术或概念名词可谓一波又一波层出不穷,然而从发展与进化过程分析,技术是划分结构、层次、等级和地位的,并不是你想参与就能参与,因此,对于这波AI热潮,相对于软件开发程序员来说只需做到“使用,不依赖”即可。经历的事件多了,对于这波AI浪潮个人有如下理解,ChatGPT如此聪颖的问答能力引发了职场人员的失业恐慌,不得不说对于某些行业确实存在这种状况,但是现实环境中也许并不可行,比如社会管理制度、隐私安全、成本等因素都会形成制约条件,所以也不必过于惊恐。从市场投资角度看,有些国内企业已经做好战略布局,有些已经踏上征程,然而OpenAI引发的这波AI浪潮并不是谁都可以学习,许多网友说国内最有可能做成功的企业就是百度、阿里、华为,确实如此,百度是必须要做成功的,阿里有购物支付的需求场景,华为终端设备都需要类似的客服系统,不过这波AI浪潮可谓来势汹汹,它们三家也未必学的好,因为想要参与这次浪潮,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雄厚的财力、强硬的技术实力,还需要高端硬件芯片和基础数据的建设。政策的支持、雄厚的财力、强硬的技术实力它们三家都有办法做到,然而高端芯片因贸易战缘故就难以购买,可是个人认为比高端芯片更重要的基础数据才是最难,因为国内的这些企业除了华为之外,很少有企业真正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投入,都是仰仗市场垄断地位搜刮民脂民膏、失去进取方向进而迷失堕落,直到天空闪过一声巨雷才猛然惊醒,然后进行一波疯狂操作。按照国内企业的做事规律,百度是最应该也是最容易做出接近ChatGPT的产品,文心一言体验版推出后网友表示很艰难,大模型算法有了,机器人有灵魂了,但是需要喂养数据,它才能慢慢长大变得更加聪明,理论上百度做了这么多年搜索引擎,中文基础数据应该是国内企业掌握最全的,所以个人才认为最难的应该是基础数据,基础数据是知识的经年累积,绝非朝夕间就能拿出来。综上所述,这波AI热潮威力确实不小,波及范围也较广,然而想要替代人工服务需要解决制约因素,或许有些制约因素根本就没有解决方案,所以它对于市场是一套通用性质和公共性质的解决方案,对于其拥有者们才具备更高的专用价值,因此倘若想要AI的威力深度席卷市场,就要设计并挖掘其专用价值,由于涉及到制度、隐私等制约因素,可以说极其困难,除非能够像操作系统一样装碟售卖。

 

三、如何做好产品的见解
一款被用户和客户称赞的软件产品,一定是一款实现降本增效且安全稳定运行的系统,降本增效表示业务领域的成功,安全稳定展示编程技术的自信。调研市场需求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业务模型,通过建模理清业务结构、层次、流程、粒度等要素,然后设计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程序,同时设计业务模型对应的数据模型,即数据库表结构,最后设计介于二者之间的服务程序模型,这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许多公司出于各种原由,让程序员去担任这项重任,在涉及业务领域要求专业度适中的场景,凭借程序员的做事严谨性和超强的学习理解能力可以担当,但是如果涉及业务纵深加剧的场景就不可行,因为程序员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编程技术实现为开始和结束,绝大多数程序员并不具备业务建模能力,更加体会不到业务建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如涉及到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市场动态、企业现况、以及管理层对功能需求的差异性等等。因此,想要打造一款实用价值较强的软件产品,首先要有一位深度理解业务的专业人才完成业务模型的作业。为什么表示只有一位深度理解业务的人才才能够打造一款成功的软件系统?这就要套用一句俗语:“不疯不成魔”,市场上许多软件产品做的不够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专业,表现为业务吃的不够深、自身资源有限、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精细度不够、缺乏持之以恒深耕的心态与品质,再者就是编程技术实力不够硬。比如,如果业务建模者的能力和等级不够专业,他可能就设计不出来令底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都满意的系统,要清楚这三大类人的需求完全不一样,底层员工的需求是又好又快又简单的完成既定工作内容,中层管理者需要整理审核工作内容然后上报高层,高层管理者的需求是从报表数据(立体)开始逆向推导出原始数据(平面),职权层级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想要做出一款成功的软件产品,负责人或投资人必须要理解软件工程和原理,既不能盲目的追求进度,也不能跳跃式的拨乱顺序。比如建造一栋高楼,只能在完成施工前的工作后,才能进行地基框架的建设,然后从地下层逐渐建设到高层,完全不可能从最高层向下建设;再比如建设高楼的时间周期是存在时限的,如果一味的赶工期追求建设速度,那么安全隐患肯定避免不了,等等这些事项的不正确认知和理解,都会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虽然事实一再证明,投资人有时还是会做违背客观事实的行为,事后自责懊悔不已,暂时不去研究这些问题,因为对于已成事实的错误没有多大意义,只需正确理解快的定义,有时慢节奏、低速行进就是快。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想要确保其生命力旺盛,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也非常繁琐,非常专业。因此,就将其结构过程归纳为以下文字:
1.五条准则
1.1.做产品就是做标准、就是做人;
1.2.产品设计必须秉持“基于现实而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1.3.产品经理必须是一位德才兼备、从容严谨、且具备高效能与敏锐洞察力的人才;
1.4.时刻警觉自省软件产品的价值是什么(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1.5.一切软件程序的功能设计都是为了业务数据的定义、运算和存储。
2.四种类别
2.1.产品的服务对象:个人、单位、集团;
2.2.产品的使用类别:用户、客户、程序员;
2.3.产品的软件构成:功能设计、服务程序、数据存储;
2.4.产品的伸缩设计:独立版、平台版,基础版、分布式版。
3.三大基础
3.1.产品的团队定义与管理:市场商务团队,功能设计团队,软件研发团队,系统运维团队,服务保障团队。这些团队的组建、运转、管理都各有其道,非专业人才恐难以胜任。
3.2.设计研发的规范与标准:实用第一,设计第二,第三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第四严格禁止过度抽象,第五数据为主功能为辅,测试第六,编码最后。
3.3.软件产品的投入与产出:投入绝非单纯意义上的金钱,产出也非产品售卖的价钱。投入一定是认真研判过产出比,除金钱投入之外,要清楚软件产品的所有环节和细节,然后做出对应的资源投入。因此当一款软件产品的诞生,产出的远不止一款软件产品,其后面的团队、标准与规范、品牌价值、口碑与信誉、综合实力,以及潜在的企业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东西倘若用金钱衡量,可以说是个笑话,恰巧这些东西被追求金钱为回报的老板无视,所以总是想不明白投入那么多,产出的金钱回报远远达不到预期。

设计研发一款软件产品,就像组建一支军队打一场规模相当的大战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人才,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运气,赢得大战的胜利不是唯一的目标,最终目标应该攻城略地开疆扩土,养活这支军队,将这支军队打造成适合各种类型、各种规模战役的铁军,成就王者大一统的精彩故事。

 

四、做一个配位的管理者
提到管理二字,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嘴里会发出呵呵的声音,管理很多时候在他们看来是捣乱、是扯淡、是坑蒙拐骗,他们能从零创建公司并经营到一定规模,因此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读几本破书卖弄学问的你。不得不承认有这种心理想法的老板没有错,不过这也仅限于他们当下的企业状态和规模,且大环境稳定上行、社会制度宽松的时期,一旦这些限制条件改变,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比如企业达到中型规模且接近大型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原来的经营机制失效,或者社会营商环境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企业适应变化,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且一直在发生着。我曾在其他文章中提到企业三层“经营、管理和治理”,许多中小企业老板追求的是金钱和权益,很少愿意给自己套上枷锁按照标准的规则规范做事,即便做工质量粗糙也能交差,获取最大利润,然而在竞争加剧、大环境不再上行、制度精细化后必然面临淘汰出局的危机,此时想到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型已经太晚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一旦老板突然意识到管理问题时,说明企业已经病的不轻,想医治多半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还是建议那些习惯从嘴里发出呵呵声音的老板,在具备构建管理模型时不要犹豫,不然欠下的债迟早要还。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一定是制度规范,和制定、执行它的人,由此可知建立一套管理制度非常不易,这也是许多企业老板不会轻易变更企业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即便因为没有意识到僵硬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大环境而破产。
通过上述文字从正反面论述管理的核心是人,所以本人就结合读过的文章书籍、十几年职场历程以及个人见解,总结出中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如下:
A.高层管理者,第一需要具备发现、培养、指挥和管理中层管理者的能力,第二需要具备高层该有的深厚学识、高效能的技战术和敏锐机警的洞察力,第三需要具备从容淡定的魄力、严谨的计算能力和危机的掌控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三条,高层二字就虚而不实,不实则危机生。
B.中层管理者,第一需要具备强健的执行力和号召力,第二需要具备稳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平衡控制能力,第三需要具备独立的个人思维逻辑、正确的三观和品质的态度,第四需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向上的进取心。在等级链中,中层管理者所处位置上不上下不下的比较尴尬,想做好中层不用卖力讨好高层和安抚下层,只需谨记两字:务实。
综上所述,此刻你是否还认为管理专家都是忽悠人的骗子,知识廉价时代,坑蒙拐骗的专家确实存在,而且数量庞大,想要做到和找到配位的管理者,实在是不容易。配位二字所代表的意义,绝非管理者的理论思想高度、实战成绩经验,而是融入企业中去,胜任企业当前状态的职位需求,并有能力改善企业的短板、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更多时候只能是企业自己从内部发掘、培养和锻造。

 

五、软件管理的见解
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如何把软件工程的整个过程给非软件出身的老板讲解明白,使老板们不再把软件设计研发当作工厂流水线制造的商品或者拿着钱去超市买回来的一堆商品。说实话,做这件事有点愚蠢,因为软件需要的抽象思维是极难讲述明白的,就像欣赏抽象派画家的作品,大家内心的OS:什么乱七八糟的狗屁画。直至今天终于得出结果,绝大多数老板根本就不想去明白软件的难度,只关心能不能快速做出来赚一笔钱,能就做,不能就不做;还有就是真心想做事情的老板,你也根本不需要去帮他讲解,人家自己会主动学习和请教,因此,这段文字是写给主动学习软件设计研发的老板和管理者的。
A.软件管理是对现实工作中管理的模拟,因此首先要确定现实中的管理符合企业预期,然后再进行软件化建模,或者当下企业管理完全就是一团糟,直接购买一款软件按照软件中包含的管理思想重建。
B.软件化建模完成,基本上软件系统的功能就确定了,然后就要进行详细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和表关系,把每一条业务操作产生的数据记录都记录到数据库中、数据表里、数据列上,从而完成数字化管理,这一套操作绝非资质平庸的人能担当,这就是抽象化的一个基本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做不好,后续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就无从做起。
C.完成软件系统的整体性设计,就要开始选定编程技术和编程语言,以及招兵买马组建研发团队,然后按照标准的流程执行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此时,你会发现选定编程技术和组建研发团队一点都不容易,完全不是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工师傅,因为软件设计研发是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作业者在招聘时是很难评测出真实能力的,即便能评测出来牛人,公司可能也开不出对应的薪资待遇,退一步说,即便找得到牛人也支付的起雇佣费用,那么研发过程中的有效、高效管理也是一大难题,因为这些人的脑子比老板还要灵活,且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脑力输出成果,不是想换就能轻松换掉的。因此,在过往职业生涯中,招人的第一原则看的不是技术能力,而是人品和态度,完成团队组建工作,就要进入技术领域。
D.要到达目的地,腿儿着可以,架驴车可以,骑自行车可以,骑电动车可以,开汽车可以,乘火车可以,乘飞机也可以,反正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到达目的地,区别在于速度快慢、花费高低、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一系列事项的差别,软件系统的研发亦如此,给10人用的系统就像造一架驴车,千万不要幻想着用驴车的造价打造出高铁或飞机的速度和体验,这是严重错误的大脑幻想,许多老板和管理者就是存在这种不正确的错误思想,最后导致系统研发不得不宣告失败。
E.由于软件设计研发是纯脑力劳动,所以要明白研发周期不等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周期,或建筑工地的施工周期,技术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研发和开发人员的体力、精力、情绪都会对研发周期存在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说加班、加钱就能够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一开始就清楚影响,并想方法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F.什么样子的方案才能把软件设计研发中的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答案是:抽象化和标准化,抽象是指把软件系统公共部分提取出来,这部分内容不需要再设计研发,可以直接使用;建立标准的技术规范是指搭建好程序框架,所有研发人员按照框架定义的规则规范进行编程,这样就能够大幅度降低各种不利因素,从而确保设计研发能够顺利推进和完工。
G.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软件编程技术日新月异、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更新与变化,公共部分和程序框架、平台、以及研发出来的产品都要进行技术的升级,避免因技术落后被市场淘汰或出现安全漏洞被黑客攻击,最后使多年努力创建的成果沦为一场空。
读上述文字,是不是像玩一种俄罗斯套娃的玩具,一层套着一层。软件的管理、经营和治理绝对异同于其他脑力劳动和非脑力劳动,也不是仅仅通过上述一段文字就能够说清楚的,最好结合本文和《JK兵法学》的其他文章进行理解,你就会发现别有洞天、别有韵味,因此,这里就不再啰嗦太多废话。

 

六、总结
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想说的话和想写出来的文字太多了,不记录下来,再过几年就写不出来了,因为,还要向前赶路,不会停歇太久,该放下的东西就要放下,随身携带只会成为负担。而今,写下来,记于此,既是对自己有所交代,也希望能有助于他人,仅此而已。

 

 

posted @ 2023-07-09 23:05  oO归客Oo  阅读(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