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CTO程立谈创新发展数字时代金融关键技术

数字时代往往意味着创新、机遇与挑战。联合国6月10日发布的《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报告指出,数字时代全球的机遇大于风险,对数字经济的担忧会遏制全球创新,智慧的治理才会激发新的机遇。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期,激发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呢?就此,《中国外汇》专访了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他认为,金融科技不是一类机构的名称,而是数字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共同路径。在数字时代,能否率先实现新一代金融关键技术的突破,帮助实现实体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是构建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程立 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技术官

《中国外汇》:您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金融科技?

程立:金融科技不是一类机构的名称,而是数字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共同路径。从金融史的角度看,金融业一直通过吸收先进科技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必将继续吸收数字金融关键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一方面,数字时代对金融业提出了新需求,例如要为数亿级别的海量用户实时无间断提供金融服务,要更智能化和个性化,在确保用户更便捷、顺畅的服务体验的同时要更加安全等;另一方面,数字时代也给予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机遇。因为经济数字化,金融业有了更便捷、更低成本的触达用户的方式;有了利用多维度大数据为缺乏信用数据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风险评估、信用评价的机会,进而为其提供包括信贷、理财、保险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当今金融业已不胜枚举。技术与金融正在进一步相互成就、相互融合。

《中国外汇》: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时代,我国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字时代的脉搏?

程立: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能否率先实现新一代金融关键技术的突破,进而帮助实现实体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是构建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数字时代,我国金融业需要重视以下几个关键数字金融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安全(Security)、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计算(Computing)。这几项技术将是数字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金融业内将这几项技术简称为BASIC。金融业可以紧紧抓住这几个领域进行创新。

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以将金融机构的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业务流程可信地连接在一起。金融服务的触达,必须是可信的触达。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状协同的生产模式将成为主流,产业链条上的信息、服务会更加碎片化。这些都会给金融服务带来挑战。而区块链基于网络共识的信任背书机制,让金融服务可以穿透式地触达到所需要的企业与消费者。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区块链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在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数量方面已占据优势地位。

在数字金融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核心能力是基于数据深度洞察与实时决策,能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安全、更个性化。以蚂蚁金服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其风控、贷款、理财、保险和客服等业务中,为海量用户带来了较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用户在支付宝上进行的每笔支付,基于数据智能的风控引擎,都会实时扫描与决策,风控模型可以实时在线学习、持续更新。基于数据智能的自动化风险防控、信用评估与智能客服,在金融行业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

安全(Security)技术是数字金融的基础技术之一,为监管科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提供了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各地“7+4+N”新型类金融机构的数量呈现“激增”局面,使“风险难防,机构难管”成为地方金融监管的难点,加强监管科技能力建设因此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蚂蚁风险大脑”系统,已经在全国十余个省或城市金融监管部门使用,协助识别疑似涉众非法金融活动平台近1.6万次,发现疑似非法集资平台5000多家,同时把区块链技术引入监管,打造更加透明的创新监管体系。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可通过基于AI的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可信计算、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得到改善,且目前已经在政府、基金、保险、互联网等行业进行了应用。

物联网(IoT)技术助力改善数字金融中的用户触达方式和体验升级。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度改变了亿万用户的生活体验,金融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接下来的万物互联,会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与体验革新。在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边缘计算、物联智能平台等方面,金融业已进行了一些试点,取得了部分突破。在支付终端、零售设施、公交地铁等场景,都开始实时在线,刷脸支付、车牌支付等等脱离手机载体的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支付方式,正在成为常态。IoT带来的新型数据,也成为信用、风控的数据来源,设备间的自动交易能力,为支付与金融服务的场景渗透打开了新的空间。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带给数字金融服务创新以无限想象。

计算(Computing)技术是一切数字技术的基石。正是计算能力与计算架构的突破,才使得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成为可能。分布式的交易与大数据处理架构,是计算技术新一代突破的基本原理。基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架构,可以更好地满足金融业务高速发展对高并发交易处理能力、强一致性、业务连续性、秒级容灾和弹性伸缩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已经在包括蚂蚁金服平台在内的多个海量用户服务平台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中国外汇》:您认为,我国数字金融关键技术突破中存在哪些问题?

程立:我国在数字金融关键技术发展取得较多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进行探索。

首先,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核心技术的突破程度还不够高,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技术能力不足的现象。虽然我国在关键的BASIC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必须看到,我国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才刚刚开始,如同1万米长跑我们才跑了100米。例如区块链技术具有深刻影响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潜力,而我国目前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仍处于局部、表层,创新和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其次,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的产业化与应用仍然不足,造成机构大量重复性投入研发成本。当前,已取得突破的金融关键技术存在“应用难”问题。金融业安全要求高、容错率低,金融机构在面对新技术应用时普遍存在“没有大规模应用不敢试”的心理。蚂蚁金服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中就面临上述难题。“应用难”同时也导致了金融关键技术研发“重复造轮子”的现象。以分布式数据库研发为例,目前我国各大型、中型银行都在进行研发,重复地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和数以亿计的研发成本。

再次,监管科技和安全科技发展水平仍落后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造成部分金融风险难被及时识别并化解。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层出不穷,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监管科技(RegTech)能力却落后于金融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在对部分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方面,监管科技的运用存在严重不足。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线监管平台刚刚建设,仍存在数据割裂、分析能力不足、系统维护升级跟不上等问题。这使得本来就存在监管难点的部分地方性金融风险更加难以被趁早、趁小识别、化解。

最后,目前金融系统的架构开放性不足,难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开放性、合作性需求。数字经济大潮下,美国、欧洲与中国的金融机构均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但总体来说,集中式金融信息系统架构仍是我国金融机构的主流,该类系统长期来说难以满足以高并发、大流量、高度智能化和个性化为特点的数字金融需求,也难以以平台化方式建立开放的银行生态体系。

《中国外汇》:您对未来我国金融业新技术体系快速发展有哪些思考?

程立:首先,要加强云计算、数据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金融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从重点技术研究、开发,到应用的创新链条。在研发方面,对商业价值高的技术,要善用市场化机制进行突破;对重要基础技术则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突破。在应用方面,建议对新技术应用的风险适当增加容忍度,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分批、逐步升级替代等方式来管控风险。

其次,要加强安全科技、监管科技的发展,建立充分依托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防护网。要鼓励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提高安全科技能力。对类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立安全技术准入门槛等方式进行监管。在国家层面,统一制定并提出监管科技建设要求和标准,改变当前监管科技落后于金融科技的被动局面,利用监管科技管控风险,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要面向未来,加快金融行业建成数字化开放合作架构的步伐。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快慢与成效,是我国能否构建起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议从国家层面,立足金融行业发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数年内完成新一代开放式架构的升级换代。具体来说,内部系统可加速分布式架构升级;外部,则可通过区块链和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形成机构间的新型开放合作架构。

 

作者丨本刊记者 荣蓉 韩英彤

posted @ 2021-10-09 16:06  江咏之  阅读(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