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网络篇)

网络

79.http 响应码 301 和 302 代表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301,302 都是HTTP状态的编码,都代表着某个URL发生了转移。

区别: 

301 redirect: 301 代表永久性转移(Permanently Moved)。

302 redirect: 302 代表暂时性转移(Temporarily Moved )。

80.forward 和 redirect 的区别?

Forward和Redirect代表了两种请求转发方式:直接转发和间接转发。

直接转发方式(Forward),客户端和浏览器只发出一次请求,Servlet、HTML、JSP或其它信息资源,由第二个信息资源响应该请求,在请求对象request中,保存的对象对于每个信息资源是共享的。

间接转发方式(Redirect)实际是两次HTTP请求,服务器端在响应第一次请求的时候,让浏览器再向另外一个URL发出请求,从而达到转发的目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

  直接转发就相当于:“A找B借钱,B说没有,B去找C借,借到借不到都会把消息传递给A”;

  间接转发就相当于:"A找B借钱,B说没有,让A去找C借"

81.简述 tcp 和 udp的区别?

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Tcp通过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确认应答实现可靠传输。如丢包时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

UDP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工作效率比TCP高,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的通信或广播通信。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TC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多,UD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少。

  1. tcp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两次不行吗?为什么?

为了实现可靠数据传输, TCP 协议的通信双方, 都必须维护一个序列号, 以标识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中, 哪些是已经被对方收到的。 三次握手的过程即是通信双方相互告知序列号起始值, 并确认对方已经收到了序列号起始值的必经步骤。

  如果只是两次握手, 至多只有连接发起方的起始序列号能被确认, 另一方选择的序列号则得不到确认。

83.说一下 tcp 粘包是怎么产生的?

1 什么是粘包现象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2 为什么出现粘包现象

  1)发送方原因

  我们知道,TCP默认会使用Nagle算法。而Nagle算法主要做两件事:1)只有上一个分组得到确认,才会发送下一个分组;2)收集多个小分组,在一个确认到来时一起发送。

  所以,正是Nagle算法造成了发送方有可能造成粘包现象。

  2)接收方原因

  TCP接收到分组时,并不会立刻送至应用层处理,或者说,应用层并不一定会立即处理;实际上,TCP将收到的分组保存至接收缓存里,然后应用程序主动从缓存里读收到的分组。这样一来,如果TCP接收分组的速度大于应用程序读分组的速度,多个包就会被存至缓存,应用程序读时,就会读到多个首尾相接粘到一起的包。

3 什么时候需要处理粘包现象

  (1)如果发送方发送的多个分组本来就是同一个数据的不同部分,比如一个很大的文件被分成多个分组发送,这时,当然不需要处理粘包的现象;

  (2)但如果多个分组本毫不相干,甚至是并列的关系,我们就一定要处理粘包问题了。比如,我当时要接收的每个分组都是一个有固定格式的商品信息,如果不处理粘包问题,每个读进来的分组我只会处理最前边的那个商品,后边的就会被丢弃。这显然不是我要的结果。

4 如何处理粘包现象

  1)发送方

  对于发送方造成的粘包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关闭Nagle算法来解决,使用TCP_NODELAY选项来关闭Nagle算法。

  2)接收方

  遗憾的是TCP并没有处理接收方粘包现象的机制,我们只能在应用层进行处理。

  3)应用层处理

  应用层的处理简单易行!并且不仅可以解决接收方造成的粘包问题,还能解决发送方造成的粘包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循环处理:应用程序在处理从缓存读来的分组时,读完一条数据时,就应该循环读下一条数据,直到所有的数据都被处理;但是如何判断每条数据的长度呢?

  两种途径:

   1)格式化数据:每条数据有固定的格式(开始符、结束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选择开始符和结束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条数据的内部一定不能出现开始符或结束符;

   2)发送长度:发送每条数据的时候,将数据的长度一并发送,比如可以选择每条数据的前4位是数据的长度,应用层处理时可以根据长度来判断每条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84.OSI 的七层模型都有哪些?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85.get 和 post 请求有哪些区别?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86.如何实现跨域?

1、jsonp

利用了 script 不受同源策略的限制

缺点:只能 get 方式,易受到 XSS攻击

2、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跨域资源共享

当使用XMLHttpRequest发送请求时,如果浏览器发现违反了同源策略就会自动加上一个请求头 origin;

后端在接受到请求后确定响应后会在后端在接受到请求后确定响应后会在 Response Headers 中加入一个属性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浏览器判断响应中的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值是否和当前的地址相同,匹配成功后才继续响应处理,否则报错

缺点:忽略 cookie,浏览器版本有一定要求

3、代理跨域请求

前端向发送请求,经过代理,请求需要的服务器资源

缺点:需要额外的代理服务器

4、Html5 postMessage 方法

允许来自不同源的脚本采用异步方式进行有限的通信,可以实现跨文本、多窗口、跨域消息传递

缺点:浏览器版本要求,部分浏览器要配置放开跨域限制

5、修改 document.domain 跨子域

相同主域名下的不同子域名资源,设置 document.domain 为 相同的一级域名

缺点:同一一级域名;相同协议;相同端口

6、基于 Html5 websocket 协议

websocket 是 Html5 一种新的协议,基于该协议可以做到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允许跨域请求

缺点:浏览器一定版本要求,服务器需要支持 websocket 协议

7、document.xxx + iframe

通过 iframe 是浏览器非同源标签,加载内容中转,传到当前页面的属性中

缺点:页面的属性值有大小限制

87.说一下 JSONP 实现原理?

sonp 即 json+padding,动态创建script标签,利用script标签的src属性可以获取任何域下的js脚本,通过这个特性(也可以说漏洞),服务器端不在返货json格式,而是返回一段调用某个函数的js代码,在src中进行了调用,这样实现了跨域。

posted on 2020-05-07 19:50  法哈席基  阅读(3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