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学习笔记之分区Partition和副本Replicator的区别
0x00 概述
本篇主要介绍kafka的分区和副本,因为这两者是有些关联的,所以就放在一起来讲了,后面顺便会给出一些对应的配置以及具体的实现代码,以供参考~
0x01 kafka分区机制
分区机制是kafka实现高吞吐的秘密武器,但这个武器用得不好的话也容易出问题,今天主要就来介绍分区的机制以及相关的部分配置。
首先,从数据组织形式来说,kafka有三层形式,kafka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又有多条消息。
而每个分区可以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这样一来,从服务端来说,分区可以实现高伸缩性,以及负载均衡,动态调节的能力。
当然多分区就意味着每条消息都难以按照顺序存储,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业务场景kafka就无能为力呢?不是的,最简单的做法可以使用单个分区,单个分区,所有消息自然都顺序写入到一个分区中,就跟顺序队列一样了。而复杂些的,还有其他办法,那就是使用按消息键,将需要顺序保存的消息存储的单独的分区,其他消息存储其他分区,这个在下面会介绍。
我们可以通过replication-factor指定创建topic时候所创建的分区数。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1 --topic test
比如这里就是创建了1个分区,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创建主题的方法,是使用zookeeper参数的,那种是比较旧的创建方法,这里是使用bootstrap参数的。
1.1 分区个数选择
既然分区效果这么好,是不是越多分区越好呢?显而易见并非如此。
分区越多,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就越多。甚至如果足够大的时候,还会触发到操作系统的一些参数限制。比如linux中的文件描述符限制,一般在创建线程,创建socket,打开文件的场景下,linux默认的文件描述符参数,只有1024,超过则会报错。
看到这里有读者就会不耐烦了,说这么多有啥用,能不能直接告诉我分区分多少个比较好?很遗憾,暂时没有。
因为每个业务场景都不同,只能结合具体业务来看。假如每秒钟需要从主题写入和读取1GB数据,而消费者1秒钟最多处理50MB的数据,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设置20-25个分区,当然还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资源情况。
而如何无法估算出大概的处理速度和时间,那么就用基准测试来测试吧。创建不同分区的topic,逐步压测测出最终的结果。如果实在是懒得测,那比较无脑的确定分区数的方式就是broker机器数量的2~3倍。
1.2 分区写入策略
所谓分区写入策略,即是生产者将数据写入到kafka主题后,kafka如何将数据分配到不同分区中的策略。
常见的有三种策略,轮询策略,随机策略,和按键保存策略。其中轮询策略是默认的分区策略,而随机策略则是较老版本的分区策略,不过由于其分配的均衡性不如轮询策略,故而后来改成了轮询策略为默认策略。
1.2.1 轮询策略
所谓轮询策略,即按顺序轮流将每条数据分配到每个分区中。
举个例子,假设主题test有三个分区,分别是分区A,分区B和分区C。那么主题对接收到的第一条消息写入A分区,第二条消息写入B分区,第三条消息写入C分区,第四条消息则又写入A分区,依此类推。
轮询策略是默认的策略,故而也是使用最频繁的策略,它能最大限度保证所有消息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分区。除非有特殊的业务需求,否则使用这种方式即可。
1.2.2 随机策略
随机策略,也就是每次都随机地将消息分配到每个分区。其实大概就是先得出分区的数量,然后每次获取一个随机数,用该随机数确定消息发送到哪个分区。
在比较早的版本,默认的分区策略就是随机策略,但其实使用随机策略也是为了更好得将消息均衡写入每个分区。但后来发现对这一需求而言,轮询策略的表现更优,所以社区后来的默认策略就是轮询策略了。
1.2.3 按键保存策略
按键保存策略,就是当生产者发送数据的时候,可以指定一个key,计算这个key的hashCode值,按照hashCode的值对不同消息进行存储。
至于要如何实现,那也简单,只要让生产者发送的时候指定key就行。欸刚刚不是说默认的是轮询策略吗?其实啊,kafka默认是实现了两个策略,没指定key的时候就是轮询策略,有的话那激素按键保存策略了。
上面有说到一个场景,那就是要顺序发送消息到kafka。前面提到的方案是让所有数据存储到一个分区中,但其实更好的做法,就是使用这种按键保存策略。
让需要顺序存储的数据都指定相同的键,而不需要顺序存储的数据指定不同的键,这样一来,即实现了顺序存储的需求,又能够享受到kafka多分区的优势,岂不美哉。
1.3 实现自定义分区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要如何自定义分区呢?
kafka提供了两种让我们自己选择分区的方法,第一种是在发送producer的时候,在ProducerRecord中直接指定,但需要知道具体发送的分区index,所以并不推荐。
第二种则是需要实现Partitioner.class类,并重写类中的partition(String topic, Object key, byte[] keyBytes,Object value, byte[] valueBytes, Cluster cluster) 方法。后面在生成kafka producer客户端的时候直接指定新的分区类就可以了。
package kafkaconf;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LocalRandom; import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artitioner; import org.apache.kafka.common.Cluster; import org.apache.kafka.common.PartitionInfo; public class MyParatitioner implements Partitio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gure(Map<String, ?> configs) { } @Override public int partition(String topic, Object key, byte[] keyBytes, Object value, byte[] valueBytes, Cluster cluster) { //key不能空,如果key为空的会通过轮询的方式 选择分区 if(keyBytes == null || (!(key instanceof String))){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key is null"); } //获取分区列表 List<PartitionInfo> partitions = cluster.partitionsForTopic(topic); //以下是上述各种策略的实现,不能共存 //随机策略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Int(partitions.size()); //按消息键保存策略 return Math.abs(key.hashCode()) % partitions.size(); //自定义分区策略, 比如key为123的消息,选择放入最后一个分区 if(key.toString().equals("123")){ return partitions.size()-1; }else{ //否则随机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Int(partitions.siz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 } }
然后需要在生成kafka producer客户端的时候指定该类就行:
val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 props.put("partitioner.class", "kafkaconf.MyParatitioner"); //主要这个配置指定分区类 ......其他配置 val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properties)
0x02 kafka副本机制
说完了分区,再来说说副本。先说说副本的基本内容,在kafka中,每个主题可以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又可以有多个副本。这多个副本中,只有一个是leader,而其他的都是follower副本。仅有leader副本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多个follower副本通常存放在和leader副本不同的broker中。通过这样的机制实现了高可用,当某台机器挂掉后,其他follower副本也能迅速”转正“,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这里通过问题来整理这部分内容。
kafka的副本都有哪些作用?
在kafka中,实现副本的目的就是冗余备份,且仅仅是冗余备份,所有的读写请求都是由leader副本进行处理的。follower副本仅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从leader副本拉取消息,尽量让自己跟leader副本的内容一致。
说说follower副本为什么不对外提供服务?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对性能和一致性的取舍。试想一下,如果follower副本也对外提供服务那会怎么样呢?首先,性能是肯定会有所提升的。但同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类似数据库事务中的幻读,脏读。
比如你现在写入一条数据到kafka主题a,消费者b从主题a消费数据,却发现消费不到,因为消费者b去读取的那个分区副本中,最新消息还没写入。而这个时候,另一个消费者c却可以消费到最新那条数据,因为它消费了leader副本。
看吧,为了提高那么些性能而导致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那显然是不值得的。
leader副本挂掉后,如何选举新副本?
如果你对zookeeper选举机制有所了解,就知道zookeeper每次leader节点挂掉时,都会通过内置id,来选举处理了最新事务的那个follower节点。
从结果上来说,kafka分区副本的选举也是类似的,都是选择最新的那个follower副本,但它是通过一个In-sync(ISR)副本集合实现。
kafka会将与leader副本保持同步的副本放到ISR副本集合中。当然,leader副本是一直存在于ISR副本集合中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ISR副本中甚至只有leader一个副本。
当leader挂掉时,kakfa通过zookeeper感知到这一情况,在ISR副本中选取新的副本成为leader,对外提供服务。
但这样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提到过,有可能ISR副本集合中,只有leader,当leader副本挂掉后,ISR集合就为空,这时候怎么办呢?这时候如果设置unclean.leader.election.enable参数为true,那么kafka会在非同步,也就是不在ISR副本集合中的副本中,选取出副本成为leader,但这样意味这消息会丢失,这又是可用性和一致性的一个取舍了。
ISR副本集合保存的副本的条件是什么?
上面一直说ISR副本集合中的副本就是和leader副本是同步的,那这个同步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答案其实跟一个参数有关:replica.lag.time.max.ms。
前面说到follower副本的任务,就是从leader副本拉取消息,如果持续拉取速度慢于leader副本写入速度,慢于时间超过replica.lag.time.max.ms后,它就变成“非同步”副本,就会被踢出ISR副本集合中。但后面如何follower副本的速度慢慢提上来,那就又可能会重新加入ISR副本集合中了。
producer的acks参数
前面说了那么多理论的知识,那么就可以来看看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这些知识。
跟副本关系最大的,那自然就是acks机制,acks决定了生产者如何在性能与数据可靠之间做取舍。
配置acks的代码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新建producer的时候多加一个配置:
val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 props.put("acks", "0/1/-1"); //配置acks,有三个可选值 ......其他配置 val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properties)
acks这个配置可以指定三个值,分别是0,1和-1。我们分别来说三者代表什么
# acks为0:这意味着producer发送数据后,不会等待broker确认,直接发送下一条数据,性能最快 # acks为1:为1意味着producer发送数据后,需要等待leader副本确认接收后,才会发送下一条数据,性能中等 # acks为-1:这个代表的是all,意味着发送的消息写入所有的ISR集合中的副本(注意不是全部副本)后,才会发送下一条数据,性能最慢,但可靠性最强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kafka有一个配置参数,min.insync.replicas,默认是1(也就是只有leader,实际生产应该调高),该属性规定了最小的ISR数。这意味着当acks为-1(即all)的时候,这个参数规定了必须写入的ISR集中的副本数,如果没达到,那么producer会产生异常。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