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青春文学

2006-01-21 15:48  Jeff  阅读(528)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新书阅览室看到一本80后作者的合集,是周国平选编的,写了序。整本书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大师的序,也是留给我最多感想的文字.周国平引用了拖尔斯泰的一段话:“在平庸与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周国平补充说矫情可怕的原因是“矫情是不老实的平庸”,联想到自己大约是更偏向于“矫情"的,我喜欢放任感情,用空洞的文字描述自己都觉得玄乎的感觉,“文字是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说得真实的句子。80年后一大部分作者的文字,在大师面前时那样裸露而渺小。也许哲学出生的周国平对思想有着异乎寻常的苛刻要求,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绝大部分80后的文字不能称之为文学,不是思想的浅薄,而是不成熟。没有丰富阅历的人,难以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规律大致是这样的......
    周国品说,“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我相信绝大部分如我这般的同年龄是不会同意的,尤其是曾经被青春文学感动的千万学子,更无法附和吧。我总是觉得能感动我们的,无论是真情还是矫情,我们总应该感激之至。我向每一篇曾经让我掩卷沉思的文字致敬,粗鄙的我不知道文学的定义,如果令我收获颇丰的《平凡的世界》是文学,那么令我感慨万千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也是文学,如果无情抨击科举的《儒林外史》是文学,那么笔力并不深厚的《三重门》也能入文学的槛!
    现在上了年纪的作家们,我相信很难读出青春文学的味道吧。原因还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经历便没有感受。我相信睿智敏感的前辈们,曾经或者愿意从理性的角度体味80后生存的心理状态,那么很抱歉,他们不能体味全部,不能。就像我至今无法想象成熟男人的责任感一样,他们无法理解各种文化价值观互相冲突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感谢老一辈作家对中国文学的负责,如果我站在你们的角度,我也不希望如此肤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在在文学的王国里大行其道的!我也希望高贵的文学世界里每一作品都闪着熠熠之光。可是,慢一点,作品?至始至终我们都没有谈及作品的对象,我想那些对青春文学有偏见的人,确确实实不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阅读,他们无法想象那些作品带给青年学生的震撼。有人说,80后的作品“刻意的描述叛逆”,我说知道的是叛逆在校园里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是一大部分人的共通心理。
    对于青春文学存在与否的问题,我总是想呐喊几声,因为那些作品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许作品本身没有告诉我,但是作品触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更从容地面对传统道德观与现实的冲突,让我在痛苦的时候阅读别人相似的经历而宽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