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优秀的作者,深刻的内容,受到各种褒奖,各种推荐。
人生两大课题,活好,死好。讲前者的书太多太多太多了。讲后者的就这本了。
年近不惑,祖父辈的已陆续离去。亲人的手术放化疗抉择了已多次摆在我的面前。我们这一代,就健康而言,还真不一定比的上我们的父辈。也许是时候了解一些关于死好的知识了。
———————————正文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的书,“死”这词就足以消退很多人读下去的意愿。Atul Gawande医生通过接触大量的实际案例: 书的前一半是关于老死的、后一半关于病死的(包括自己的亲人) ,试图找到一个途径,来帮助临近终点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给自己、给身边的人带来的痛苦。”老死“其实是最”不自然“的死法,就仅在近半个世纪的人类社会中才大量出现。
你知道人老到生活不能自理里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你知道人病到希望渺茫时最需要什么吗?你愿意知道医生的乐观描述背后的残酷事实吗?
人们(亲人、医生)总是害怕做的太少,而忽视了做的太多对一个生命具有同样的毁灭性。不恰当的治疗不仅缩短的你的寿命,最糟糕的是让你的最后生活以一种非你所愿充满痛苦的方式行进。人最后的愿望不过是”保留自己选择的权力,按自己的意愿书写在这个世界上的故事的权力”,这很希有,“以健康、安全”之名,一个老人可能连行走的权力都没有。
人们(亲人、医生)总是愿意描述可选的治疗方案和它们中彩票般的成功希望,而避免讨论一个非常艰难的话题”失败-死亡“。大量案例说明,”你放弃什么能力以延长生命,哪些东西失去后宁愿离去?最害怕与担心什么?”可能是最需要讨论清楚的话题。讨论这些,比想像的要难,当事人的被遗弃的感觉、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留恋、亲人的不愿放弃、知识的局限、技巧的不足、信任的缺失…。好在,书的的大量研究证实,它确实值得一试。
讨论“死”,不是为了”死“,而是是为了更勇敢、快乐的生活。
———————————此处为马甲线,用以分隔上下半身——————————————————
一些知识点:
1.在医院设立一个新的角色来与病人讨论这个话题就足以让大量绝症病人选择一种更理性,更不那么痛苦的“活法”(死法?)。主治医生、家人、社保机构都当不好这个角色,因为他们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当事人,当他们谈“放弃”时,人们不会接受。再有理念支撑、数据支撑也不会接受,只会挨骂,政治上不正确。除非,当事人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与选择的后果。
大家都愿意当“好人,说好话(而不会告诉你,根本没戏);万一…”。
2.以前还看过一部电影《触不可及》。其男主角和书人描述的这些人一样,他们最后的愿望只是希望得到“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3.对于绝症病人,我们的医疗体系和文化都围绕着近似于发行医学版的彩票一种模式运行,而购买者几乎100%不会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