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漓筝轩 的RSS 

[导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经过南怀瑾先生著作的点拨,总算知道朱熹所编的《大学》原本是事后版本,对照了一下,得,差别大了些,难怪读的如此晦涩。我对古文的专研不是很深,觉得有意思的就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大学上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有个白话版本翻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说是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

这里面第一句好像有点问题,邦畿在此处好像不应该只是说京城,译者所指,应该是被字所误导吧,那个时候一个“国”的确只有有限的城邦,但是如果翻译成白话就觉得怪怪的了——老百姓都向往北京啊,什么东东,呵呵,后面一句的缗蛮也存在问题,可能是古人有问题,如果按照译文上所指,缗蛮是指叫声,也就是说黄鸟无耻的“缗蛮、缗蛮”的叫着,这里的语法好像存在问题,按照“风”的格式,是否“黄鸟缗蛮”合理一些,呵呵,大胆猜测一下,这个缗蛮可能是指地名,上古的东东无从考证的多,这里缗蛮极大的可能是对“黄鸟”的修饰,就像我们说“南极”信天翁一样,"止于丘隅"这个翻译的错误应该先看后面孔子先生说的那句“于止,知其所止”,这里拿黄鸟说事,应该是说黄鸟也知道自己所停留的地方,那么回过头来看第一句,那就应该翻译成了“老百姓安居在自己的邦畿中”也就是说"国"的边界就是百姓的活动范围限定吧(有点不知道如何表达了)。参照前面《大学》里面开宗明义的“止于至善”这个好像是有点相辅相成的说法。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庄子.渔父》上有段庄子先生玩孔老夫子的政论的文章,文章说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这里白话翻译成

渔父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孔子说:“刚才先生留下话尾而去,我实在是不聪明,不能领受其中的意思,私下在这里等候先生,希望能有幸听到你的谈吐以便最终有助于我!”

这段话孔老夫子有些打嗝,哈哈,要不怎么说我出“我实在是不聪明”的废话,这些东西尚可,但是翻译将"窃待于下风"的“窃”翻译成了“私下”,好像很不妥啊,这个应该翻译成非常江湖的“在下”才是合适吧,古人大多虚伪的自谦“窃××”的,好像和这里孔夫子说的是一个意思啊。

这里留了一个尾巴,“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前面的两个字还在琢磨,后面“以卒相丘”的这个“卒”的意思也有些暧昧,正在研究!

同篇中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发人深省啊


文章来源:http://www.loveayang.com.cn/post/2007/1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aspx
posted @ 2007-11-21 14:10  Jeason  阅读(1082)  评论(0)    收藏  举报
订阅 漓筝轩 的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