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实战(11)-Exactly-Once语义之两阶段提交
0 大纲
[Apache Flink]2017年12月发布的1.4.0版本开始,为流计算引入里程碑特性: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它提取了两阶段提交协议的通用逻辑,使得通过Flink来构建端到端的Exactly-Once程序成为可能。同时支持:
- 数据源(source)
- 和输出端(sink)
包括Apache Kafka 0.11及更高版本。它提供抽象层,用户只需实现少数方法就能实现端到端Exactly-Once语义。
新功能及Flink实现逻辑:
- 描述Flink checkpoint机制如何保证Flink程序结果的Exactly-Once的
- 显示Flink如何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与数据源和数据输出端交互,以提供端到端的Exactly-Once保证
- 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了解如何使用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实现Exactly-Once的文件输出
1 Flink应用中的Exactly-Once语义
Exactly-Once,指每个输入的事件只影响最终结果一次。即使机器或软件故障,既没有重复数据,也不会丢数据。
Flink很久就提供Exactly-Once,checkpoint机制是Flink有能力提供Exactly-Once语义的核心。
一次checkpoint是以下内容的一致性快照:
- 应用程序的当前状态
- 输入流的位置
Flink可配置一个固定时间点,定期产生checkpoint,将checkpoint的数据写入持久存储系统,如S3或HDFS。将checkpoint数据写入持久存储是异步,即Flink应用程序在checkpoint过程中可以继续处理数据。
如果发生机器或软件故障,重新启动后,Flink应用程序将从最新的checkpoint点恢复处理; Flink会恢复应用程序状态,将输入流回滚到上次checkpoint保存的位置,然后重新开始运行。这意味着Flink可以像从未发生过故障一样计算结果。
Flink 1.4.0前,Exactly-Once语义仅限Flink应用程序内部,没有扩展到Flink数据处理完后发送的大多数外部系统。Flink应用程序与各种数据输出端进行交互,开发人员自己维护组件上下文保证Exactly-Once语义。
为提供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 – 即除了Flink应用程序内部,Flink写入的外部系统也需要能满足Exactly-Once语义 – 这些外部系统必须提供提交或回滚的方法,然后通过Flink的checkpoint机制协调。
分布式系统中,协调提交和回滚的常用方法是2pc协议。讨论Flink的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如何利用2pc提供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
2 Flink应用程序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
Kafka经常与Flink使用。Kafka 0.11版本添加事务支持。这意味着现在通过Flink读写Kafaka,并提供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有了必要支持。
Flink对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的支持不仅局限Kafka,可将它与任何一个提供必要的协调机制的源/输出端一起使用。如Pravega,来自DELL/EMC的开源流媒体存储系统,通过Flink的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也能支持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
示例程序有:
- 从Kafka读取的数据源(Flink内置的KafkaConsumer)
- 窗口聚合
- 将数据写回Kafka的数据输出端(Flink内置的KafkaProducer)
要使数据输出端提供Exactly-Once保证,须将所有数据通过一个事务提交给Kafka。提交捆绑了两个checkpoint之间的所有要写数据。这确保在故障时,能回滚写入的数据。但分布式系统中,通常有多个并发运行的写入任务,所有组件须在提交或回滚时“一致”才能确保一致结果。Flink使用2PC及预提交阶段解决这问题。
pre-commit
checkpoint开始时,即2PC的“预提交”阶段。当checkpoint开始时,Flink的JobManager会将checkpoint barrier(将数据流中的记录分为进入当前checkpoint与进入下一个checkpoint)注入数据流。
brarrier在operator之间传递。对每个operator,它触发operator的状态快照写入state backend。
数据源保存了消费Kafka的偏移量(offset),之后将checkpoint barrier传递给下一operator。
这种方式仅适用于operator具有『内部』状态。
内部状态
指Flink state backend保存和管理的。如第二个operator中window聚合算出来的sum值。当一个进程有它的内部状态时,除了在checkpoint前需将数据变更写入state backend,无需在pre-commit阶段执行其他操作。
Flink负责在checkpoint成功时正确提交这些写入或故障时中止这些写入。
3 Flink应用启动pre-commit阶段
当进程具有『外部』状态,需额外处理。外部状态通常以写入外部系统(如Kafka)的形式出现。此时,为提供Exactly-Once保证,外部系统须【支持事务】,才能和两阶段提交协议集成。
示例数据需写入Kafka,因此数据输出端(Data Sink)有外部状态。此时,在预提交阶段:
- 除了将其状态写入state backend
- 数据输出端还必须预先提交其外部事务
当checkpoint barrier在所有operator都传递了一遍,并且触发的checkpoint回调成功完成时,预提交阶段结束。所有触发的状态快照都被视为该checkpoint的一部分。checkpoint是整个应用程序状态的快照,包括预先提交的外部状态。若故障,可回滚到上次成功完成快照的时间点。
下一步是通知所有operator,checkpoint已经成功了。这是2PC的提交阶段,JobManager为应用程序中的每个operator发出checkpoint已完成的回调。
数据源和 widnow operator没有外部状态,因此在提交阶段,这些operator不必执行任何操作。但是,数据输出端(Data Sink)拥有外部状态,此时应该提交外部事务。
总结
- 一旦所有operator完成预提交,就提交一个commit。
- 如果至少有一个预提交失败,则所有其他提交都将中止,我们将回滚到上一个成功完成的checkpoint。
- 在预提交成功之后,提交的commit需要保证最终成功 – operator和外部系统都需要保障这点。如果commit失败(例如,由于间歇性网络问题),整个Flink应用程序将失败,应用程序将根据用户的重启策略重新启动,还会尝试再提交。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如果commit最终没有成功,将会导致数据丢失。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operator都同意checkpoint的最终结果:所有operator都同意数据已提交,或提交被中止并回滚。
4 在Flink中实现两阶段提交Operator
完整的实现两阶段提交协议可能有点复杂,这就是为什么Flink将它的通用逻辑提取到抽象类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中的原因。
接下来基于输出到文件的简单示例,说明如何使用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用户只需要实现四个函数,就能为数据输出端实现Exactly-Once语义:
- beginTransaction – 在事务开始前,我们在目标文件系统的临时目录中创建一个临时文件。随后,我们可以在处理数据时将数据写入此文件。
- preCommit – 在预提交阶段,我们刷新文件到存储,关闭文件,不再重新写入。我们还将为属于下一个checkpoint的任何后续文件写入启动一个新的事务。
- commit – 在提交阶段,我们将预提交阶段的文件原子地移动到真正的目标目录。需要注意的是,这会增加输出数据可见性的延迟。
- abort – 在中止阶段,我们删除临时文件。
我们知道,如果发生任何故障,Flink会将应用程序的状态恢复到最新的一次checkpoint点。一种极端的情况是,预提交成功了,但在这次commit的通知到达operator之前发生了故障。在这种情况下,Flink会将operator的状态恢复到已经预提交,但尚未真正提交的状态。
我们需要在预提交阶段保存足够多的信息到checkpoint状态中,以便在重启后能正确的中止或提交事务。在这个例子中,这些信息是临时文件和目标目录的路径。
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已经把这种情况考虑在内了,并且在从checkpoint点恢复状态时,会优先发出一个commit。我们需要以幂等方式实现提交,一般来说,这并不难。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识别出这样的情况:临时文件不在临时目录中,但已经移动到目标目录了。
在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中,还有一些其他边界情况也会考虑在内,请参考Flink文档了解更多信息。
FAQ
flink sink在如果过来一个checkpoint barrier,会去存储state,这个动作会和普通的write并行吗?还是串行?
在Flink的checkpoint机制中,当一个Checkpoint Barrier过来时,sink会触发对状态的snapshot,这个snapshot动作默认是和普通的write操作并行进行的。
具体来说:
-
Flink的checkpoint机制是通过在datastream中注入Checkpoint Barrier来实现的。
-
当source接收到Checkpoint Barrier时,会将其传递给下游的transformation和sink。
-
当sink接收到Checkpoint Barrier时,会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state snapshot(状态保存)。
-
这个状态snapshot线程会从状态后端Snapshot State,并存储检查点。
-
而sink的主线程在接收到Checkpoint Barrier时,会继续处理正常的write。
-
这样,状态snapshot和正常的write操作就是并行进行的。
但是也可以通过Sink的配置来设置snapshot和write的执行策略,主要有两种模式:
-
并行模式(默认):snapshot和write同时进行
-
串行模式:snapshot完成后再进行write
综上,Flink sink在默认的并行checkpoint模式下,状态snapshot和普通的write操作是并行执行的。可以通过配置来改变其行为。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平衡。
总结
- Flink的checkpoint机制是支持两阶段提交协议并提供端到端的Exactly-Once语义的基础。
-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 Flink不像其他一些系统那样,通过网络传输存储数据 – 不需要像大多数批处理程序那样将计算的每个阶段写入磁盘。
- Flink的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提取了两阶段提交协议的通用逻辑,基于此将Flink和支持事务的外部系统结合,构建端到端的Exactly-Once成为可能。
- 从Flink 1.4.0开始,Pravega和Kafka 0.11 producer都提供了Exactly-Once语义;Kafka在0.11版本首次引入了事务,为在Flink程序中使用Kafka producer提供Exactly-Once语义提供了可能性。
- Kafaka 0.11 producer的事务是在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基础上实现的,和at-least-once producer相比只增加了非常低的开销。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