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keep-alive组件的作用和原理
作用
keep-live
组件是vue的内部组件,主要用于缓存内部组件实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keep-alive内部组件切换时,不需要重新创建组件实例,比如说使用v-if来决定在满足什么条件下使用哪个组件,还有就是路由切换,有个<router-view></router-view>
,它会根据路由的配置,将选择其中一个组件渲染到这个位置,当路由切换后,当前组件销毁,它又会渲染另一个组件
将keep-alive嵌套在最外层
<keepAlive>
<Component1 v-if="xxx"/>
<Component2 v-else-if="xxx"/>
<Component1 v-else/>
</KeepAlive>
这样keepAlive内部的组件来回切换时,就不需要重新创建组件实例,而是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实例,一方面可以避免创建组件带来的效率开销,另一方面可以保留组件的状态。但同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当组件里面包含大量的内容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keepAlive相当于是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keepAlive有include和exclude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哪些组件可以进入缓存。另外还有一个max属性,通过它可以设置最大缓存数,当缓存的实例超过设置的数时,vue会移除最久没有使用的组件缓存。
受keep-alive的影响,其内部所有嵌套的组件都具有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分别是activated和deactivated,它们分别在组件激活和失活的时候触发,第一次activated触发是在mounted之后
原理
具体实现上,keep-alive在内部维护了一个key数组和一个缓存对象
//keep-alive 内部声明周期函数
created () {
this.cache = Object.create(null)
this.keys = []
},
key数组记录目前缓存的组件key值,如果组件没有指定key值,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key值
cache对象会以key值为键,vnode为值,用于缓存组件对应的虚拟DOM
在keep-alive的渲染函数中,其基本逻辑是判断当前渲染的vnode是否有对应的缓存,如果有,会从缓存中读取到对应的组件实例,如果没有就会把它缓存。
当缓存的数量超过max设置的数值时,keep-alive会移除key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
render () {
const slot = this.$slots.default; //获取默认插槽
const vnode = getFirstComponentChild(slot); //得到插槽中第一个组件的vnode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vnode.componentOptions); //获取组件名字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获取当前的混村内对象和key数组
const key: ?string = vnode.key == null
?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获取组件的key值,如果没有key值,会按照规则自动生成
if (cache[key]) {
//有缓存
//重用组件实例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remove(keys, key); //删除key值
//将key值加入到数组末尾,这样是为了保证最近使用的组件在数组中靠后,主要是为了方便设置的max值删除很久没使用的组件
keys.push(key)
} else {
//没有缓存的则进行缓存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prune oldest entry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超过最大缓存数量,移除第一个key对应的缓存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
return vnode || (slot && slot[0])
}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JackieDYH,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ackieDYH/p/1763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