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基础详解及示例大全
去年这个时候,为做软件工程的大作业就详细学过Log4J的用法了,时隔一年想要在新的项目中好好使用一下的时候,发现几乎全忘了,悲催啊……
再上网查资料,总是不能找到一篇符合我的口味,拿来就能轻松上手,方便查阅的文章。看了几篇网文以及Apache的官方文档,耐心的总结了一下,贴出来分享,也方便自己以后查阅!
着急的话,可以直接从第8部分配置文件示例中截取一段配置文件拿去用就好啦~(可能还需要看一眼第7部分回顾一下基本使用方法。)
log4j主要由三大组件组成:loggers,appenders和layouts。
1. 定义日志组件logger
每个logger都可以拥有一个或者多个appender,每个appender表示一个日志的输出目的地,比如console或者某个文件。
配置root Logger的语法为:
log4j.rootLogger=[priority],appenderName,appenderName,...
配置自定义Logger组件的语法为:
log4j.logger.loggerName=[priority],appenderName,appenderName,...
log4j.rootLogger=INFO,stdout , R
此句为将等级为INFO的日志信息输出到stdout和R这两个目的地,stdout和R的定义在下面的代码,可以任意起名。
日志等级可分为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ALL,如果配置OFF则不打出任何信息。
默认情况下,logger的additive标志被设置为true,表示未被分配level的logger将继承离他最近的父logger的所有appenders。该选项可以被重新设置,表示子logger将不再继承父logger的appenders。
log4j.logger.myLogger=WARN
自定义了一个Logger组件,名称为myLogger,日志级别为WARN。
2. 配置输出目的地appender
appender的任务是把layout格式化好的输出内容送往指定的目的地。每个appender都和一个layout相联系;layout的任务是格式化用户的logging request。
log4j.appender.stdout=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此句为定义名为stdout的输出目的地是哪种类型,可以是
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控制台),
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文件),
org.apache.log4j.DailyRollingFileAppender(每天产生一个日志文件),
org.apache.log4j.RollingFileAppender(文件大小到达指定尺寸的时候产生一个新的文件)
org.apache.log4j.WriterAppender(将日志信息以流格式发送到任意指定的地方)
各种类型的Appender有特定的配置选项;具体可参照本文最后的示例,或查看官方文档。
3. 指定layout类型
log4j.appender.stdout.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此句为定义名为stdout的输出端的layout是哪种类型,可以是
org.apache.log4j.HTMLLayout(以HTML表格形式布局),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可以灵活地指定布局模式),
org.apache.log4j.SimpleLayout(包含日志信息的级别和信息字符串),
org.apache.log4j.TTCCLayout(包含日志产生的时间、线程、类别等等信息)
4. 具体格式
log4j.appender.stdout.layout.ConversionPattern=[QC] %p [%t] %C.%M(%L) | %m%n
如果使用pattern布局就要指定的打印信息的具体格式ConversionPattern,打印参数如下:
l [QC]是log信息的开头,可以为任意字符,例如项目简称。
l %p: 输出日志信息优先级,即DEBUG,INFO,WARN,ERROR,FATAL,
l %d: 输出日志时间点的日期或时间,默认格式为ISO8601,也可以在其后指定格式,比如:%d{yyy MMM dd HH:mm:ss,SSS},输出类似:2002年10月18日 22:10:28,921
l %r: 输出自应用启动到输出该log信息耗费的毫秒数
l %c: 输出日志信息所属的类目,通常就是所在类的全名
l %t: 输出产生该日志事件的线程名
l %l: 输出日志事件的发生位置,相当于%C.%M(%F:%L)的组合,包括类目名、发生的线程,以及在代码中的行数。举例:Testlog4.main (TestLog4.java:10)
l %x: 输出和当前线程相关联的NDC(嵌套诊断环境),尤其用到像java servlets这样的多客户多线程的应用中。
l %%: 输出一个"%"字符
l %F: 输出日志消息产生时所在的文件名称
l %L: 输出代码中的行号
l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消息,产生的日志具体信息
l %n: 输出一个回车换行符,Windows平台为"/r/n",Unix平台为"/n"输出日志信息换行可以在%与模式字符之间加上修饰符来控制其最小宽度、最大宽度、和文本的对齐方式。如:
1)%20c:指定输出category的名称,最小的宽度是20,如果category的名称小于20的话,默认的情况下右对齐。
2)%-20c:指定输出category的名称,最小的宽度是20,如果category的名称小于20的话,"-"号指定左对齐。
3)%.30c:指定输出category的名称,最大的宽度是30,如果category的名称大于30的话,就会将左边多出的字符截掉,但小于30的话也不会有空格。
4)%20.30c:如果category的名称小于20就补空格,并且右对齐,如果其名称长于30字符,就从左边较远输出的字符截掉。
5. 继承关系
Log4J提供了一个root Logger,它是所有Logger组件的“祖先”,它永远存在,且不能通过名字检索或引用,通过Logger.getRootLogger()方法取得它。
可在配置文件中方便地配置存在继承关系的Logger组件,凡是在符号“.”后面的组件都会成为在符号“.”前面的Logger组件的子类。例如:
log4j.apache.myLogger=WARN
log4j.apache.myLogger.mySonLogger=,file
以上代码中, mySonLogger是myLogger的子类Logger组件。
6. 以包为单位指定日志等级
log4j.logger.com.neareast =DEBUG
log4j.logger.org.apache.struts=WARN
指定com.neareast包下的所有类的等级为DEBUG。
指定struts 包下的所有类的等级为WARN。
7. 基本使用方法
通常会见到两种使用方法:
1、使用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类:
例如private final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getClass());
2、直接使用log4j的Logger类:
获得rootLogger:Logger rootLogger=Logger.getRootLogger();
获得自定义Logger:Logger myLogger =Logger.getLogger("log4j.logger.myLogger");
Logger由一个String类的名字识别,根logger(root logger)是所有logger的祖先,它具有如下属性:1)它总是存在的;2)它不可以通过名字获得。
public staticLogger Logger.getLogger(Class clazz)相当于调用Logger.getLogger(clazz.getName()),该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所知的最理智的命名logger的方法。
两种方法的区别:
LogFactory来自common-logging包。如果用LogFactory.getLog:
优点:你可以用任何实现了通用日志接口的日志记录器替换log4j,而程序不受影响。
缺点:需要多一个common-logging包,这勉强算一个缺点。
Logger来自log4j自己的包。如果用Logger.getLogger:
优点:你只需要一个log4j的jar包。
缺点:你只能用log4j作为日志记录器,因为log4j已经硬编码进你的系统了。
apache的common-logging包是通用日志接口,通过这个中间层,你可以通过其配置文件commons-logging.properties,来指定到底用哪个日志系统,以此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另:
为尽可能的提高系统性能,减小不必要的性能损耗,使用类似下面的判断可以在某级别的日志被关闭时,避免隐性的性能损耗(即使不需要输出日志,大量debug等语句的参数处理也需要消耗可观的计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