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D2011 深圳站 徐锋《手机(及互联网产品)可以做得更好》要点纪要

今天参加MPD2011深圳站,听到最重要的乃是徐锋老师课上的一些内容,本来有一个很长的笔记,但是其实里边不过关是只言片语的摘抄,形成不了章句,干脆把一些重要观点摘录于此。

徐锋老师是做投资的,不是顺便聊聊这个话题,对业务模式和需求收集模式的评价,是他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依据,因此下面的内容是他们实际工作中真正要用得到的,所以很宝贵。

 

1. 当尝试使用技术手段解决某个实际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业务圈和技术圈人群的重合性,存在需求的人,是否在使用这种技术

比如:“妈妈”们肯定很关心如何育儿,以及幼儿教育,所以开一个相关网站好不好呢?

结论是要如果10年前开,不好,因为那时候的妈妈差不多都是1975年前的,当时还都不怎么上网;现在的妈妈们已经转向80后,上网习惯好了,就适合了。

又比如:在ERP里边应该做上与QQ的集成吗?

结论是当年不好(现在也玄乎),因为当年使用ERP的部门经理都是50后,没有上QQ的习惯也看不惯大家上QQ;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因为ERP的部门经理将逐渐是70后,而操作人员将逐渐变成80乃至90,业务和技术人群就成熟了。

2.   很多软件易用性做得不好,是因为把用户错误地当作了自己

不解释,太常见了。

3. 三类客户

专家型用户,特点愿意探索,会提意见(极有可能收到的功能反馈,都是来自于这类用户),占绝对少数

因此要防止专家型客户错误引导了需求。

随意性用户,愿意使用,但遇到困难会退出

主流用户,不因技术先进, 只为解决问题,占绝对多数

这里就需要用一些手段(比如市场调查),来获知主流用户的思想,而不要被专家型用户所误导。

可怕的是,任何产品刚开始,几乎只有专家型用户在使用,而且只能收到他们的反馈,中间有一个危险阶段需要度过,见4。

4. 产品初期几个阶段的用户变化

初期:铁杆粉丝(专家型用户)

中前期:早期试用者

中期:主流客户

在中前期与中期的结合点,要把产品从专家型用户/试用者的需求,转移到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是个挑战点。

 

徐锋老师不怎么写博客,他的微博:http://weibo.com/fjxufeng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posted @ 2011-09-17 22:20  Java EE  阅读(1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