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撰写合格的REST API

原文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0ODQwMw==&mid=208060670&idx=1&sn=ce67b8896985e8448137052b338093e0

两周前因为公司一次裁人,好几个人的活都被按在了我头上,这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一系列REST API,撰写者号称基本完成,我测试了一下,发现尽管从功能的角度来说,这些API实现了spec的显式要求,但是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欠缺的东西太多(各种各样的隐式需求)。REST API是一个系统的backend和frontend(或者3rd party)打交道的通道,承前启后,有很多很多隐式需求,比如调用接口与RFC保持一致,API的内在和外在的安全性等等,并非提供几个endpoint,返回相应的json数据那么简单。仔细研究了原作者的代码,发现缺失的东西实在太多,每个API基本都在各自为战,与其修补,不如重写(并非是程序员相轻的缘故),于是我花了一整周,重写了所有的API。稍稍总结了些经验,在这篇文章里讲讲如何撰写「合格的」REST API。

RFC一致性

REST API一般用来将某种资源和允许的对资源的操作暴露给外界,使调用者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操作资源。这里,在输入输出的处理上,要符合HTTP/1.1(不久的将来,要符合HTTP/2.0)的RFC,保证接口的一致性。这里主要讲输入的method/headers和输出的status code。

Methods

HTTP协议提供了很多methods来操作数据:

  • GET: 获取某个资源,GET操作应该是幂等(idempotence)的,且无副作用。

  • POST: 创建一个新的资源。

  • PUT: 替换某个已有的资源。PUT操作虽然有副作用,但其应该是幂等的。

  • PATCH(RFC5789): 修改某个已有的资源。

  • DELETE:删除某个资源。DELETE操作有副作用,但也是幂等的。

幂等在HTTP/1.1中定义如下:

Methods can also have the property of "idempotence" in that (aside from error or expiration issues) the side-effects of N > 0 identical requests is the same as for a single request. 如今鲜有人在撰写REST API时,

http://images0.cnblogs.com/blog2015/435188/201507/211601203965650.png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操作符合幂等性,那么相同的数据和参数下,执行一次或多次产生的效果(副作用)是一样的。

现在大多的REST framwork对HTTP methods都有正确的支持,有些旧的framework可能未必对PATCH有支持,需要注意。如果自己手写REST API,一定要注意区分POST/PUT/PATCH/DELETE的应用场景。

Headers

很多REST API犯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不怎么理会request headers。对于REST API,有一些HTTP headers很重要:

  • Accept:服务器需要返回什么样的content。如果客户端要求返回"application/xml",服务器端只能返回"application/json",那么最好返回status code 406 not acceptable(RFC2616),当然,返回application/json也并不违背RFC的定义。一个合格的REST API需要根据Accept头来灵活返回合适的数据。

  • 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如果客户端提供某个条件,那么当这条件满足时,才返回数据,否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比如客户端已经缓存了某个数据,它只是想看看有没有新的数据时,会用这两个header之一,服务器如果不理不睬,依旧做足全套功课,返回200 ok,那就既不专业,也不高效了。

  • If-Match:在对某个资源做PUT/PATCH/DELETE操作时,服务器应该要求客户端提供If-Match头,只有客户端提供的Etag与服务器对应资源的Etag一致,才进行操作,否则返回412 precondition failed。这个头非常重要,下文详解。

Status Code

很多REST API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返回数据时不遵循RFC定义的status code,而是一律200 ok + error message。这么做在client + API都是同一公司所为还凑合可用,但一旦把API暴露给第三方,不但贻笑大方,还会留下诸多互操作上的隐患。

以上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些考虑,要做到完全符合RFC,除了参考RFC本身以外,erlang社区的webmachine或者clojure下的liberator都是不错的实现,是目前为数不多的REST API done right的library/framework。

640
(liberator的decision tree,沿袭了webmachine的思想,请自行google其文档查看大图)

安全性

前面说过,REST API承前启后,是系统暴露给外界的接口,所以,其安全性非常重要。安全并单单不意味着加密解密,而是一致性(integrity),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和可用性(availibility)。

请求数据验证

我们从数据流入REST API的第一步 —— 请求数据的验证 —— 来保证安全性。你可以把请求数据验证看成一个巨大的漏斗,把不必要的访问统统过滤在第一线:

  • Request headers是否合法:如果出现了某些不该有的头,或者某些必须包含的头没有出现或者内容不合法,根据其错误类型一律返回4xx。比如说你的API需要某个特殊的私有头(e.g. X-Request-ID),那么凡是没有这个头的请求一律拒绝。这可以防止各类漫无目的的webot或crawler的请求,节省服务器的开销。

  • Request URI和Request body是否合法:如果请求带有了不该有的数据,或者某些必须包含的数据没有出现或内容不合法,一律返回4xx。比如说,API只允许querystring中含有query,那么"?sort=desc"这样的请求需要直接被拒绝。有不少攻击会在querystring和request body里做文章,最好的对应策略是,过滤所有含有不该出现的数据的请求。

数据完整性验证

REST API往往需要对backend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是个很可怕的操作,我们既要保证正常的服务请求能够正确处理,还需要防止各种潜在的攻击,如replay。数据完整性验证的底线是:保证要修改的数据和服务器里的数据是一致的 —— 这是通过Etag来完成。

Etag可以认为是某个资源的一个唯一的版本号。当客户端请求某个资源时,该资源的Etag一同被返回,而当客户端需要修改该资源时,需要通过"If-Match"头来提供这个Etag。服务器检查客户端提供的Etag是否和服务器同一资源的Etag相同,如果相同,才进行修改,否则返回412 precondition failed。

使用Etag可以防止错误更新。比如A拿到了Resource X的Etag X1,B也拿到了Resource X的Etag X1。B对X做了修改,修改后系统生成的新的Etag是X2。这时A也想更新X,由于A持有旧的Etag,服务器拒绝更新,直至A重新获取了X后才能正常更新。

Etag类似一把锁,是数据完整性的最重要的一道保障。Etag能把绝大多数integrity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当然,race condition还是存在的:如果B的修改还未进入数据库,而A的修改请求正好通过了Etag的验证时,依然存在一致性问题。这就需要在数据库写入时做一致性写入的前置检查。

访问控制

REST API需要清晰定义哪些操作能够公开访问,哪些操作需要授权访问。一般而言,如果对REST API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那么,所有的API的所有操作均需得到授权。

在HTTP协议之上处理授权有很多方法,如HTTP BASIC Auth,OAuth,HMAC Auth等,其核心思想都是验证某个请求是由一个合法的请求者发起。Basic Auth会把用户的密码暴露在网络之中,并非最安全的解决方案,OAuth的核心部分与HMAC Auth差不多,只不过多了很多与token分发相关的内容。这里我们主要讲讲HMAC Auth的思想。

回到Security的三个属性:一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HMAC Auth保证一致性:请求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因此可以安全地用于验证请求的合法性。

HMAC主要在请求头中使用两个字段:Authorization和Date(或X-Auth-Timestamp)。Authorization字段的内容由":"分隔成两部分,":"前是access-key,":"后是HTTP请求的HMAC值。在API授权的时候一般会为调用者生成access-key和access-secret,前者可以暴露在网络中,后者必须安全保存。当客户端调用API时,用自己的access-secret按照要求对request的headers/body计算HMAC,然后把自己的access-key和HMAC填入Authorization头中。服务器拿到这个头,从数据库(或者缓存)中取出access-key对应的secret,按照相同的方式计算HMAC,如果其与Authorization header中的一致,则请求是合法的,且未被修改过的;否则不合法。

GET /photos/puppy.jpg HTTP/1.1
Host: johnsmith.s3.amazonaws.com
Date: Mon, 26 Mar 2007 19:37:58 +0000
Authorization: AWS AKIAIOSFODNN7EXAMPLE:frJIUN8DYpKDtOLCwo//yllqDzg=

HMAC
(Amazon HMAC图示)

在做HMAC的时候,request headers中的request method,request URI,Date/X-Auth-Timestamp等header会被计算在HMAC中。将时间戳计算在HMAC中的好处是可以防止replay攻击。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UTC时间正常来说偏差很小,那么,一个请求携带的时间戳,和该请求到达服务器时服务器的时间戳,中间差别太大,超过某个阈值(比如说120s),那么可以认为是replay,服务器主动丢弃该请求。

使用HMAC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DOS攻击 —— 无效的请求在验证HMAC阶段就被丢弃,最大程度保护服务器的计算资源。

HTTPS

HMAC Auth尽管在保证请求的一致性上非常安全,可以用于鉴别请求是否由合法的请求者发起,但请求的数据和服务器返回的响应都是明文传输,对某些要求比较高的API来说,安全级别还不够。这时候,需要部署HTTPS。在其之上再加一层屏障。

其他

做到了接口一致性(符合RFC)和安全性,REST API可以算得上是合格了。当然,一个实现良好的REST API还应该有如下功能:

  • rate limiting:访问限制[https://developer.github.com/v3/#rate-limiting]。

  • metrics:服务器应该收集每个请求的访问时间,到达时间,处理时间,latency,便于了解API的性能和客户端的访问分布,以便更好地优化性能和应对突发请求。

  • docs:丰富的接口文档 - API的调用者需要详尽的文档来正确调用API,可以用swagger来实现。

  • hooks/event propogation:其他系统能够比较方便地与该API集成。比如说添加了某资源后,通过kafka或者rabbitMQ向外界暴露某个消息,相应的subscribers可以进行必要的处理。不过要注意的是,hooks/event propogation可能会破坏REST API的幂等性,需要小心使用。

各个社区里面比较成熟的REST API framework/library:

  • Python: django-rest-framework(django),eve(flask)。各有千秋。可惜python没有好的类似webmachine的实现。

  • Erlang/Elixir: webmachine/ewebmachine。

  • Ruby: webmachine-ruby。

  • Clojure:liberator。

其它语言接触不多,就不介绍了。可以通过访问该语言在github上相应的awesome repo(google awesome XXX,如awesome python),查看REST API相关的部分

posted @ 2015-07-22 14:56  花儿笑弯了腰  阅读(4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