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书笔记(2)
先说我认同的观点吧。
首先,关于“课内”与“课外”,确实,现在的某些必修课程对于IT工程师或是科学家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比如原子物理),但是这些必修课程是计入个人成绩的,它们也许不会影响你的软工水平,但是会影响你的下一个平台,就如同居振梁荒废了高考来到了一般的学校一样,如果大学荒废必修课,那么如果深造,下一个平台很可能不会好。就算打算本科直接就业,也至少不要挂科。至于“合法逃课”,这就需要你能够不上课,纯靠自学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成绩,若是在及格边缘徘徊,或是只有七八十分,就老老实实上课吧。
其次,关于学习方法和心态。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工程学科脱离了练习实践,是不可能学好的,因此一定要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边用边学。当然,这种“边用边学”不是在正式赶制工程时再学习,那样无异于在手术台边看解剖书籍。适中提到了一种心态:目标是学习,可是却想要接有报酬的工程。我认为这种心态完全不可取,如果一个工程提供报酬,那么它要求的一定是高质量、可直接商业化的内容,一个初学者写的代码能够达到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属于眼高手低。
那么来到了我不太认同的地方。这位前辈提到自己“喜欢和人交流”,可是从他的经历和文字中来说,他不善于和人交流。这位前辈由于接触IT很早,在我们还在与语文数学试卷搏斗的时候就啃起了C++、Java的专业书籍,而且也因此,在我读起来,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昔日同学水平的不满和对自己水平的傲慢,仿佛和自己合作不愉快的人都触犯了权威。
包括他在中间提到的觉得自己“不值得”、“很累”的想法——”使他人成为自己期望的那样“、”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知道本人有没有注意,这些想法的前提,就是”自己一定是正确的“,我认为如果不是恃才傲物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因此我也认为他的项目失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看他为项目所做的事情,是基于“我想让这个项目变成这个样子”的想法的,而做了之后发现”别人期望这个项目变成的样子“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最开始就没有统一团队的目标和利益导向,只觉得别人想的和自己一样。这样的情况,是没有责备身边同学的余地的。当然,安排的任务没有完成,这属于懈怠,倒是没什么好找借口的。
合作,和而不同,合作的起点是利益方向有重叠,而不是某些人的利益为某些人的利益服务。也许作者期望的是上下级关系,而非自由合作和交流的环境。我认为作者工作的结果和他的期望不同,绝不仅仅是交流不清楚的问题,思考方式也部分到这了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