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

1. 设计原则:

  1. OCP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 LSP(里氏转换原则):基类能使用的地方,子类也一定能使用。
  3. DIP(依赖倒转原则):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
  4. ISP(接口隔离):接口尽量单一,只代表一个角色。
  5. CARP(合成/聚合复用):多组合,少继承。
  6. LOD(迪米特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的细节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7. 找出应用中的可能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块。
  8. 针对接口编程,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2. 软件设计模式的分类

2.1.  创建型

创建对象时,不再由我们直接实例化对象;而是根据特定场景,由程序来确定创建对象的方式,从而保证更大的性能、更好的架构优势。创建型模式主要有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生成器模式和原型模式

2.2.  结构型

用于帮助将多个对象组织成更大的结构。结构型模式主要有适配器模式adapter、桥接模式bridge、组合器模式component、装饰器模式decorator、门面模式、亨元模式flyweight和代理模式proxy

2.3.  行为型

用于帮助系统间各对象的通信,以及如何控制复杂系统中流程。行为型模式主要命令模式command、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state、策略模式、模板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3. 常见设计模式介绍

3.1.  单例模式(singleton)

有时允许自由创建某个类的实例没有意义还可能造成系统性能下降。如果一个类始终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则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这种模式就被称为单例模式。

优势:1) 减少创建实例带来的系统开销;2) 便于系统跟踪单个Java实例的生命周期、实例状态等。

3.2 简单工厂(StaticFactory Method)

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实用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是不同工厂模式的一个特殊实现。

A实例调用B实例的方法,称为A依赖于B。如果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一个B实例(硬编码耦合),然后调用B实例的方法。一旦系统需要重构:需要使用C类来代替B类时,程序不得不改写A类代码。而用工厂模式则不需要关心B对象的实现、创建过程。

3.3.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和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

如果我们不想在工厂类中进行逻辑判断,程序可以为不同产品类提供不同的工厂,不同的工厂类和产不同的产品。

当使用工厂方法设计模式时,对象调用者需要与具体的工厂类耦合。为了解决客户端代码与不同工厂类耦合的问题。在工厂类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工厂类,该工厂类不制造具体的被调用对象,而是制造不同工厂对象。

3.4.  代理模式(Proxy)

代理模式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设计模式,当客户端代码需要调用某个对象时,客户端实际上不关心是否准确得到该对象,它只要一个能提供该功能的对象即可,此时我们就可返回该对象的代理(Proxy)。 如Spring AOP。

3.5.  命令模式(Command)

某个方法需要完成某一个功能,完成这个功能的大部分步骤已经确定了,但可能有少量具体步骤无法确定,必须等到执行该方法时才可以确定。(在某些编程语言如Ruby、Perl里,允许传入一个代码块作为参数。但Jara暂时还不支持代码块作为参数)。在Java中,传入该方法的是一个对象,该对象通常是某个接口的匿名实现类的实例,该接口通常被称为命令接口,这种设计方式也被称为命令模式。

3.6.  策略模式(Strategy)

策略模式用于封装系列的算法,这些算法通常被封装在一个被称为Context的类中,客户端程序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算法,或让Context为客户端选择一种最佳算法——使用策略模式的优势是为了支持算法的自由切换。

3.7.  门面模式(Facade)

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开发,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会生成大量的类,这使得程序流程更难被理解。门面模式可为这些类提供一个简化的接口,从而简化访问这些类的复杂性。

门面模式(Facade)也被称为正面模式、外观模式,这种模式用于将一组复杂的类包装到一个简单的外部接口中。

3.8.  桥接模式(Bridge)

由于实际的需要,某个类具有两个以上的维度变化,如果只是使用继承将无法实现这种需要,或者使得设计变得相当臃肿。而桥接模式的做法是把变化部分抽象出来,使变化部分与主类分离开来,从而将多个的变化彻底分离。最后提供一个管理类来组合不同维度上的变化,通过这种组合来满足业务的需要。

3.9.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观察者模式结构中包括四种角色:

  一、主题:主题是一个接口,该接口规定了具体主题需要实现的方法,比如添加、删除观察者以及通知观察者更新数据的方法。

  二、观察者:观察者也是一个接口,该接口规定了具体观察者用来更新数据的方法。

  三、具体主题:具体主题是一个实现主题接口的类,该类包含了会经常发生变化的数据。而且还有一个集合,该集合存放的是观察者的引用。

  四:具体观察者:具体观察者是实现了观察者接口的一个类。具体观察者包含有可以存放具体主题引用的主题接口变量,以便具体观察者让具体主题将自己的引用添加到具体主题的集合中,让自己成为它的观察者,或者让这个具体主题将自己从具体主题的集合中删除,使自己不在时它的观察者。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让一个或多个观察者对象观察一个主题对象。当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能通知所有的依赖于此对象的观察者对象,从而使得观察者对象能够自动更新。

在观察者模式中,被观察的对象常常也被称为目标或主题(Subject),依赖的对象被称为观察者(Observer)。

 

参考链接:http://blog.csdn.net/xsl1990/article/details/16359289 

 

posted @ 2017-07-26 20:10  IUbanana  阅读(2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