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模型

    把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增量组件,从而分批次地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这些增量组件。(参考文章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对软件过程的考虑是:在整体上按照瀑布模型的流程实施项目开发,以方便对项目的管理;但在软件的实际创建中,则将软件系统按功能分解为许多增量构件,并以构件为单位逐个地创建与交付,直到全部增量构件创建完毕,并都被集成到系统之中交付用户使用。如同原型进化模型一样,增量模型逐步地向用户交付软件产品,但不同于原型进化模型的是,增量模型在开发过程中所交付的不是完整的新版软件,而只是新增加的构件。

增量模型工作流程

    增量模型的工作流程,它被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在系统开发的前期阶段,为了确保所建系统具有优良的结构,仍需要针对整个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需要确定系统的基于增量构件的需求框架,并以需求框架中构件的组成及关系为依据,完成对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2、在完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之后,可以进行增量构件的开发。这个时候,需要对构件进行需求细化,然后进行设计、编码测试和有效性验证。

    3、在完成了对某个增量构件的开发之后,需要将该构件集成到系统中去,并对已经发生了改变的系统重新进行有效性验证,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增量构件的开发。

    增量模型的优点

    增量模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和组件化。基于这个特点,增量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可以分批次地提交软件产品,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软件项目的进展。

    2、以组件为单位进行开发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风险。一个开发周期内的错误不会影响到整个软件系统。

    3、开发顺序灵活。开发人员可以对组件的实现顺序进行优先级排序,先完成需求稳定的核心组件。当组件的优先级发生变化时,还能及时地对实现顺序进行调整。

    增量模型的缺点

    1、要求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被模块化。如果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很难被模块化,那么将会给增量开发带来很多麻烦。

    2、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3、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增量模型适用范围

    1、软件产品可以分批次地进行交付。

    2、待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够被模块化。

    3、软件开发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难以一次性地进行系统开发。

    4、项目管理人员把握全局的水平较高。

posted @ 2019-11-27 22:17  永不停转  阅读(18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