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P协议原始命令码和工作原理
1.SMTP是工作在两种情况下:一是电子邮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二是从某一个服务器传输到另一个服务器.
2.SMTP是个请求/响应协议,命令和响应都是基于ASCII文本,并以CR和LF符结束。响应包括一个表示返回状态的三位数字代码.
3.SMTP在TCP协议25号端口监听连接请求
4.连接和发送过程:
a.建立TCP连接
b.客户端发送HELO命令以标识发件人自己的身份,然后客户端发送MAIL命令服务器端正希望以OK作为响应,表明准备接收
c.客户端发送RCPT命令,以标识该电子邮件的计划接收人,可以有多个RCPT行服务器端则表示是否愿意为收件人接受邮件
d.协商结束,发送邮件,用命令DATA发送
e. 以.表示结束输入内容一起发送出去
f.结束此次发送,用QUIT命令退出。
5.另外两个命令:
VRFY---用于验证给定的用户邮箱是否存在,以及接收关于该用户的详细信息。
EXPN---用于扩充邮件列表。
6.邮件路由过程:
SMTP服务器基于‘域名服务DNS中计划收件人的域名来路由电子邮件。SMTP服务器基于DNS中的MX记录来路由电子邮件,MX记录注册了域名和相关的SMTP中继主机,属于该域的电子邮件都应向该主机发送。
若SMTP服务器mail.abc.com收到一封信要发到shuser@sh.abc.com:
a.Sendmail请求DNS给出主机sh.abc.com的CNAME记录,如有,假若CNAME到shmail.abc.com,则再次请求shmail.abc.com的CNAME记录,直到没有为止.
b.假定被CNAME到shmail.abc.com,然后sendmail请求@abc.com域的DNS给出shmail.abc.com的MX记录shmail MX 5 shmail.abc.com
10 shmail2.abc.com
c. Sendmail最后请求DNS给出shmail.abc.com的A记录,即IP地址,若返回值为1.2.3.4
d. Sendmail与1.2.3.4连接,传送这封给shuser@sh.abc.com的信到1.2.3.4这台服务器的SMTP后台程序
7.SMTP基本命令集:
命令 描述
------------------------------HELO 向服务器标识用户身份
发送者能欺骗,说谎,但一般情况下服务器都能检测到。
MAIL 初始化邮件传输
mail from:
RCPT 标识单个的邮件接收人;常在MAIL命令后面可有多个rcpt to:
DATA 在单个或多个RCPT命令后,表示所有的邮件接收人已标识,并初始化数据传输,以.结束。
VRFY 用于验证指定的用户/邮箱是否存在;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服务器
常禁止此命令
EXPN 验证给定的邮箱列表是否存在,扩充邮箱列表,也常被禁用
HELP 查询服务器支持什么命令
NOOP 无操作,服务器应响应OK
QUIT 结束会话
RSET 重置会话,当前传输被取消
--------------------------------
8. MAIL FROM命令中指定的地址是称作 envelope from地址,不需要和发送者自己的地址是一致的。
RCPT TO 与之等同,指明的接收者地址称为envelope to地址,而与实际的to:行是什么无关。
9.为什么没有RCPT CC和RCPT BCC:?
所有的接收者协商都通过RCPT TO命令来实现,如果是BCC,则协商发送后在对方接收时被删掉信封接收者
10.邮件被分为信封部分,信头部分和信体部分
envelope from, envelope to 与message from:, message to:完全不相干。
evnelope是由服务器主机间SMTP后台提供的,而message from/to是由用户提供的。有无冒号也是区别。
11. 怎样由信封部分检查是否一封信是否是伪造的?
a. received行的关联性。
现在的SMTP邮件传输系统,在信封部分除了两端的内部主机处理的之个,考虑两个公司防火墙之间 的部分,若两台防火墙机器分别为A和B,但接收者检查信封received:行时发现经过了C.则是伪造的。
b. received:行中的主机和IP地址对是否对应如:
Receibed: from galangal.org (turmeric.com [104.128.23.115] by mail
.bieberdorf.edu....
c. 被人手动添加在最后面的received行:
Received: from galangal.org ([104.128.23.115]) by mail .bieberdorf .edu (8.8.5)
Received: from lemongrass.org by galangal.org (8.7.3)
Received: from graprao.com by lemongrass.org (8.6.4)
2.SMTP是个请求/响应协议,命令和响应都是基于ASCII文本,并以CR和LF符结束。响应包括一个表示返回状态的三位数字代码.
3.SMTP在TCP协议25号端口监听连接请求
4.连接和发送过程:
a.建立TCP连接
b.客户端发送HELO命令以标识发件人自己的身份,然后客户端发送MAIL命令服务器端正希望以OK作为响应,表明准备接收
c.客户端发送RCPT命令,以标识该电子邮件的计划接收人,可以有多个RCPT行服务器端则表示是否愿意为收件人接受邮件
d.协商结束,发送邮件,用命令DATA发送
e. 以.表示结束输入内容一起发送出去
f.结束此次发送,用QUIT命令退出。
5.另外两个命令:
VRFY---用于验证给定的用户邮箱是否存在,以及接收关于该用户的详细信息。
EXPN---用于扩充邮件列表。
6.邮件路由过程:
SMTP服务器基于‘域名服务DNS中计划收件人的域名来路由电子邮件。SMTP服务器基于DNS中的MX记录来路由电子邮件,MX记录注册了域名和相关的SMTP中继主机,属于该域的电子邮件都应向该主机发送。
若SMTP服务器mail.abc.com收到一封信要发到shuser@sh.abc.com:
a.Sendmail请求DNS给出主机sh.abc.com的CNAME记录,如有,假若CNAME到shmail.abc.com,则再次请求shmail.abc.com的CNAME记录,直到没有为止.
b.假定被CNAME到shmail.abc.com,然后sendmail请求@abc.com域的DNS给出shmail.abc.com的MX记录shmail MX 5 shmail.abc.com
10 shmail2.abc.com
c. Sendmail最后请求DNS给出shmail.abc.com的A记录,即IP地址,若返回值为1.2.3.4
d. Sendmail与1.2.3.4连接,传送这封给shuser@sh.abc.com的信到1.2.3.4这台服务器的SMTP后台程序
7.SMTP基本命令集:
命令 描述
------------------------------HELO 向服务器标识用户身份
发送者能欺骗,说谎,但一般情况下服务器都能检测到。
MAIL 初始化邮件传输
mail from:
RCPT 标识单个的邮件接收人;常在MAIL命令后面可有多个rcpt to:
DATA 在单个或多个RCPT命令后,表示所有的邮件接收人已标识,并初始化数据传输,以.结束。
VRFY 用于验证指定的用户/邮箱是否存在;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服务器
常禁止此命令
EXPN 验证给定的邮箱列表是否存在,扩充邮箱列表,也常被禁用
HELP 查询服务器支持什么命令
NOOP 无操作,服务器应响应OK
QUIT 结束会话
RSET 重置会话,当前传输被取消
--------------------------------
8. MAIL FROM命令中指定的地址是称作 envelope from地址,不需要和发送者自己的地址是一致的。
RCPT TO 与之等同,指明的接收者地址称为envelope to地址,而与实际的to:行是什么无关。
9.为什么没有RCPT CC和RCPT BCC:?
所有的接收者协商都通过RCPT TO命令来实现,如果是BCC,则协商发送后在对方接收时被删掉信封接收者
10.邮件被分为信封部分,信头部分和信体部分
envelope from, envelope to 与message from:, message to:完全不相干。
evnelope是由服务器主机间SMTP后台提供的,而message from/to是由用户提供的。有无冒号也是区别。
11. 怎样由信封部分检查是否一封信是否是伪造的?
a. received行的关联性。
现在的SMTP邮件传输系统,在信封部分除了两端的内部主机处理的之个,考虑两个公司防火墙之间 的部分,若两台防火墙机器分别为A和B,但接收者检查信封received:行时发现经过了C.则是伪造的。
b. received:行中的主机和IP地址对是否对应如:
Receibed: from galangal.org (turmeric.com [104.128.23.115] by mail
.bieberdorf.edu....
c. 被人手动添加在最后面的received行:
Received: from galangal.org ([104.128.23.115]) by mail .bieberdorf .edu (8.8.5)
Received: from lemongrass.org by galangal.org (8.7.3)
Received: from graprao.com by lemongrass.org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