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越来越卷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亦得到了政府、产业巨头、“轻资产”运营商、创投机构等各方力量的持续关注!
纵观2023年,产业园区现状如何,在招商、运营、数智化建设等方面,又该如何拨云见日,找准方向?这是所有产业地产人所关注和探讨的焦点所在。
2023年,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和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产业园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多方下场入局。受此影响,产业园区在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总结最大变化,那就是:卷。
这个“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园区规模持续扩张,竞争不断加大。
根据一份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5年,全国产业园区以每年1.4亿平方米的速度扩张,预计到2025年,全国园区总面积将突破62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推行“工业上楼”模式,仅在深圳,5年就将建设1亿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大量的低成本产业空间,不仅会对传统写字楼造成较大冲击,也将改变产业园区市场的竞争格局。在优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园区越建越多,势必造成全国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开启“抢人抢钱抢地盘”模式;
二是,城投企业焦虑值拉满。
自90年代以来,至今全国已有上万家城投公司。然而,大量城投公司缺少专业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那些债务负担重、资金缺口大、造血能力差的城投公司,如坐针毡,焦虑满满。针对如何招商、如何搭建产业生态、如何引入产业等问题,越来越多城投公司开始疯狂调研、疯狂对标,疯狂学习。
虽然内卷加剧,前路崎岖,但仍有破解之道,总结下来,可总结为四步,分别是:想到、规划到、做到、做好。
第一步,想到。想到代表着认知同频,战略方向的统一。很多时候,园区董事长、主管领导以及具体执行人,其思路往往不一样,这会给后续工作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第二步,规划到。规划到代表着战略已经想好,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战术,一园区一打法一预算一团队,即花多少钱、请什么人,做多少事,达到什么结果;
第三步,做到。战略战术想好以后不是大量去做,而应选一最小或是代表型项目,去验证战略及战术的准确性,通过最佳实践,小而美的方式去试错,不断修炼内功;
第四步,做好。做好意味着可以将验证成功的模式,在自己的项目中间横向复制,或是提炼成轻资产输出的模式,对外输出“工具+方法论”,做到跳出碗里做锅里,跳出锅里做地里。
以深圳湾科技为例,2022年1月正式启动了数智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通过结合自身园区业务应用场景,从经营、用户、业务、平台四大视角出发,持续打造数字化链接与生态平台能力,构建起“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运营体系,让园区逐步从“产业空间模式”走向“生态运营模式”。点我了解,智慧园区数智招商方案
从“想到”,到“规划到”,再到“做到”、“做好”,深圳湾科技的数字化升级经历了完整的全流程,不仅让园区经营管理“双效”提升,同时也加快了园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园区生态运营标杆企业。破解招商内卷三要素:
目前,产业园区供给总体过剩、优质企业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产业园区对于优质企业的“挖墙脚”式争夺非常激烈,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区县的园区之间都存在“以邻为壑”的争抢现象。我们说,适当的良性的竞争有助于行业的发展,但当园区忽略本地产业基础,盲目“跟风”,以为拉到篮子里面都是菜,就会导致园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之中。
以“让利”为核心的传统招商策略,其效能早已日渐式微,园区要想真正引进企业、推动招商方案落地,关键在于一整套逻辑和支撑体系。而这一体系涉及地方管委会、城投公司双重视角。所以,要解决园区招商问题,我们可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首先,对于城投公司来说,招商离不开三大要素:
一是市场订单。招商的本质,是帮助入园企业做生意,城投公司要善于利用自身“国家队”背书及影响力,在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订单增量;
二是成长资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加持,在企业从1到N的成长过程中,城投公司可以通过产业链,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帮扶;
三是开放场景。联合入园企业建设共享式展厅,集合“招商中心+运营中心+共享中心”于一体,做到每一次园区参观,都是在帮企业做宣传。除此之外,城投公司还应打造一整套数字化招商工具,围绕拓客、判客、跟客、定客招商全流程,更好承接和促进客户转化。
而对于地方管委会,则需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讲好园区故事,争面子。要善于借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讲好园区故事,凸现园区品牌形象,争取政府“站台背书”,获得更多资源。
以雄安新区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通过应用数字孪生CIM系统,项目的一切品牌、规划和产品展示的内容,都能利用清晰、多层级的脚本设计,和多终端的适配性应用,来达到整合呈现的效果,让人直观看到项目未来的落成模样。同时,借助动态动画、视角切换、画中画等视觉强化手段,复杂的业务布局、规划板块、交通网络、配套落位等关键事项,都能直观、简洁地展示和突出,从而不断加深客户认知。戳这里,打造园区黑科技,园区内外一盘棋管控
二是争取实惠,为企业做里子。通过为企业提供市场订单、成长资金和开放场景,让园区企业感受到园区的真心实意,增强企业对园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赚票子。顾名思义,通过增强园区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园区运营逻辑
2023年园区运营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园区开发商向运营服务商、产业投资商转型的趋势加速。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园区企业存在“开发强、运营弱”的问题。如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成为许多产业园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产业园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toG、toB、toC:
to G层面,作为一个园区,特别是城投型园区,其核心任务在于帮助政府提升惠企政策执行力,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园区应把政策解读好、消化好掰碎,就像喂鸟一样,让面包变成颗粒状,把产业补贴等喂在企业身上、哺育它成长;
to B层面,园区应充分发挥平台“连接器”功能,筛选并聚合优质资源,形成各类服务,横向传导到企业身上,帮助企业省钱、省心、省时间;
toC层面,产业园区还应建立园区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有温度的园区环境,提升企业及其员工幸福感。
来自郑州某智联网产业园的副总,曾向老笑分享到,园区运营应以终为始,既要满足客户所需,也要兼顾运营价值,做到“为用、适用、好用、耐用”。自2021年园区投入运营以来,他们会根据产业性质、业态等不同,建立园区服务的“必备清单+选配清单”,来为入园企业提供精细化、“保姆式”的运营服务。
比如,通过政策申报策划、跟进辅导、主动走访、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帮助20多家企业成功融资到账,并且基本上都是纯信用贷款。这为企业大概节省了40万元的银行利息;又比如,1/3的运营人员,专职为企业提供32项政策申报服务,覆盖策划、辅助,申报,年审/年报的全流程,让各项政策更好落地,更好惠及企业发展。
总的来说,产业园区的运营,其本质就是脚踏实地做好各类服务工作。而不同园区、不同产业对应的运营需求各不相同,这要求产业园区的运营,要和周边环境相融合,和所在城市特点相匹配,以打造适配于园区的运营体系,构建区域独特的盈利模式。这是未来园区运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赋能产业园区数智化
过去,数智化对于园区而言仅仅是面子工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园区发现数智化成为了一个必选项,变成园区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园区的服务品质、促进园区招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产业园区的数智化,绝非单纯技术问题,而应是“业务设计+工具+客户成功”的实践,离不开“334”原则,即:30%在于顶层业务逻辑梳理和策划,30%在于工具的内容输出,40%在于将客户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客户成功。那具体该如何推进?总结下来,一共有三件事,分别是:一块屏、一把刀、一支盾。
一块屏,解决“讲园区故事”的问题。通过借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第四代展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全方位展示自身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线上VR楼书、线下数字展厅相结合,向上汇报要资源、向外招商展实力、向内管控盯目标;
一把刀,代表的是“数智招商+生态运营平台”的模式设计。数智招商,指的是园区应围绕拓客、判客、跟客、定客招商全流程,体系化打造一整套数字化招商工具,实现精准高效招商;而生态运营,则包括提供哪些政策服务、资金补贴,以及如何打造开放场景等内容;点我了解,园区多渠道拓客
一支盾,代表的通过“资产管理+租赁管理”平台设计,赋能园区从资产规划到招商、租赁一体成交全业务在线,借助一站式数智化工具,帮助园区盘点盘清盘活资产,实现园区资产经营的标准化、在线化、智能化。
结 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创新技术以及持续内卷的行业现状,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从比较“粗犷”的路径不断进化,步入到精耕细作、拼综合实力的阶段,并迈向3.0智慧生态运营服务时代。
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应找准自身定位,结合客户诉求和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构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地方政府培育产业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
未来,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而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体系进一步升级,我们唯有不断深入研究行业特性,加快数字前沿技术与企业创新探索步伐,才能在借时代东风之势,扶摇直上,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纵观2023年,产业园区现状如何,在招商、运营、数智化建设等方面,又该如何拨云见日,找准方向?这是所有产业地产人所关注和探讨的焦点所在。
2023年园区内卷加剧
应对策略:想到、规划到、做到、做好
2023年,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和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产业园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多方下场入局。受此影响,产业园区在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总结最大变化,那就是:卷。
这个“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园区规模持续扩张,竞争不断加大。
根据一份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5年,全国产业园区以每年1.4亿平方米的速度扩张,预计到2025年,全国园区总面积将突破62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推行“工业上楼”模式,仅在深圳,5年就将建设1亿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大量的低成本产业空间,不仅会对传统写字楼造成较大冲击,也将改变产业园区市场的竞争格局。在优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园区越建越多,势必造成全国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开启“抢人抢钱抢地盘”模式;
二是,城投企业焦虑值拉满。
自90年代以来,至今全国已有上万家城投公司。然而,大量城投公司缺少专业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那些债务负担重、资金缺口大、造血能力差的城投公司,如坐针毡,焦虑满满。针对如何招商、如何搭建产业生态、如何引入产业等问题,越来越多城投公司开始疯狂调研、疯狂对标,疯狂学习。
虽然内卷加剧,前路崎岖,但仍有破解之道,总结下来,可总结为四步,分别是:想到、规划到、做到、做好。
第一步,想到。想到代表着认知同频,战略方向的统一。很多时候,园区董事长、主管领导以及具体执行人,其思路往往不一样,这会给后续工作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第二步,规划到。规划到代表着战略已经想好,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战术,一园区一打法一预算一团队,即花多少钱、请什么人,做多少事,达到什么结果;
第三步,做到。战略战术想好以后不是大量去做,而应选一最小或是代表型项目,去验证战略及战术的准确性,通过最佳实践,小而美的方式去试错,不断修炼内功;
第四步,做好。做好意味着可以将验证成功的模式,在自己的项目中间横向复制,或是提炼成轻资产输出的模式,对外输出“工具+方法论”,做到跳出碗里做锅里,跳出锅里做地里。
以深圳湾科技为例,2022年1月正式启动了数智园区数字化建设项目,通过结合自身园区业务应用场景,从经营、用户、业务、平台四大视角出发,持续打造数字化链接与生态平台能力,构建起“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运营体系,让园区逐步从“产业空间模式”走向“生态运营模式”。点我了解,智慧园区数智招商方案
与此同时,深圳湾科技还通过总结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复制、可推广、可输出的具有深圳湾特色的轻资产扩张模式。目前,深圳湾科技已横向地跳出“碗里”做“锅里”,“接管”了深圳最大的“工业上楼”项目——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该项目建筑空间超500万平方米,是深圳市少有的大工程。此外,深圳湾科技又跳出了“锅里”做“地里”,“接管”了成都市的白鹭湾科技生态园。
从“想到”,到“规划到”,再到“做到”、“做好”,深圳湾科技的数字化升级经历了完整的全流程,不仅让园区经营管理“双效”提升,同时也加快了园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园区生态运营标杆企业。破解招商内卷三要素:
市场订单、成长资金、开放场景
目前,产业园区供给总体过剩、优质企业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产业园区对于优质企业的“挖墙脚”式争夺非常激烈,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区县的园区之间都存在“以邻为壑”的争抢现象。我们说,适当的良性的竞争有助于行业的发展,但当园区忽略本地产业基础,盲目“跟风”,以为拉到篮子里面都是菜,就会导致园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之中。
以“让利”为核心的传统招商策略,其效能早已日渐式微,园区要想真正引进企业、推动招商方案落地,关键在于一整套逻辑和支撑体系。而这一体系涉及地方管委会、城投公司双重视角。所以,要解决园区招商问题,我们可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首先,对于城投公司来说,招商离不开三大要素:
一是市场订单。招商的本质,是帮助入园企业做生意,城投公司要善于利用自身“国家队”背书及影响力,在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订单增量;
二是成长资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加持,在企业从1到N的成长过程中,城投公司可以通过产业链,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帮扶;
三是开放场景。联合入园企业建设共享式展厅,集合“招商中心+运营中心+共享中心”于一体,做到每一次园区参观,都是在帮企业做宣传。除此之外,城投公司还应打造一整套数字化招商工具,围绕拓客、判客、跟客、定客招商全流程,更好承接和促进客户转化。
而对于地方管委会,则需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讲好园区故事,争面子。要善于借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讲好园区故事,凸现园区品牌形象,争取政府“站台背书”,获得更多资源。
以雄安新区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通过应用数字孪生CIM系统,项目的一切品牌、规划和产品展示的内容,都能利用清晰、多层级的脚本设计,和多终端的适配性应用,来达到整合呈现的效果,让人直观看到项目未来的落成模样。同时,借助动态动画、视角切换、画中画等视觉强化手段,复杂的业务布局、规划板块、交通网络、配套落位等关键事项,都能直观、简洁地展示和突出,从而不断加深客户认知。戳这里,打造园区黑科技,园区内外一盘棋管控
二是争取实惠,为企业做里子。通过为企业提供市场订单、成长资金和开放场景,让园区企业感受到园区的真心实意,增强企业对园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赚票子。顾名思义,通过增强园区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园区运营逻辑
脚踏实地,做到“善政、惠企、利民”
2023年园区运营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园区开发商向运营服务商、产业投资商转型的趋势加速。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园区企业存在“开发强、运营弱”的问题。如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成为许多产业园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产业园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toG、toB、toC:
to G层面,作为一个园区,特别是城投型园区,其核心任务在于帮助政府提升惠企政策执行力,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园区应把政策解读好、消化好掰碎,就像喂鸟一样,让面包变成颗粒状,把产业补贴等喂在企业身上、哺育它成长;
to B层面,园区应充分发挥平台“连接器”功能,筛选并聚合优质资源,形成各类服务,横向传导到企业身上,帮助企业省钱、省心、省时间;
toC层面,产业园区还应建立园区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有温度的园区环境,提升企业及其员工幸福感。
来自郑州某智联网产业园的副总,曾向老笑分享到,园区运营应以终为始,既要满足客户所需,也要兼顾运营价值,做到“为用、适用、好用、耐用”。自2021年园区投入运营以来,他们会根据产业性质、业态等不同,建立园区服务的“必备清单+选配清单”,来为入园企业提供精细化、“保姆式”的运营服务。
比如,通过政策申报策划、跟进辅导、主动走访、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帮助20多家企业成功融资到账,并且基本上都是纯信用贷款。这为企业大概节省了40万元的银行利息;又比如,1/3的运营人员,专职为企业提供32项政策申报服务,覆盖策划、辅助,申报,年审/年报的全流程,让各项政策更好落地,更好惠及企业发展。
总的来说,产业园区的运营,其本质就是脚踏实地做好各类服务工作。而不同园区、不同产业对应的运营需求各不相同,这要求产业园区的运营,要和周边环境相融合,和所在城市特点相匹配,以打造适配于园区的运营体系,构建区域独特的盈利模式。这是未来园区运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赋能产业园区数智化
锻造“三法器”:一块屏、一把刀、一支盾
过去,数智化对于园区而言仅仅是面子工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园区发现数智化成为了一个必选项,变成园区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园区的服务品质、促进园区招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产业园区的数智化,绝非单纯技术问题,而应是“业务设计+工具+客户成功”的实践,离不开“334”原则,即:30%在于顶层业务逻辑梳理和策划,30%在于工具的内容输出,40%在于将客户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客户成功。那具体该如何推进?总结下来,一共有三件事,分别是:一块屏、一把刀、一支盾。
一块屏,解决“讲园区故事”的问题。通过借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第四代展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全方位展示自身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线上VR楼书、线下数字展厅相结合,向上汇报要资源、向外招商展实力、向内管控盯目标;
一把刀,代表的是“数智招商+生态运营平台”的模式设计。数智招商,指的是园区应围绕拓客、判客、跟客、定客招商全流程,体系化打造一整套数字化招商工具,实现精准高效招商;而生态运营,则包括提供哪些政策服务、资金补贴,以及如何打造开放场景等内容;点我了解,园区多渠道拓客
一支盾,代表的通过“资产管理+租赁管理”平台设计,赋能园区从资产规划到招商、租赁一体成交全业务在线,借助一站式数智化工具,帮助园区盘点盘清盘活资产,实现园区资产经营的标准化、在线化、智能化。
结 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创新技术以及持续内卷的行业现状,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从比较“粗犷”的路径不断进化,步入到精耕细作、拼综合实力的阶段,并迈向3.0智慧生态运营服务时代。
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应找准自身定位,结合客户诉求和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构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地方政府培育产业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
未来,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而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体系进一步升级,我们唯有不断深入研究行业特性,加快数字前沿技术与企业创新探索步伐,才能在借时代东风之势,扶摇直上,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