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成本管理痛点,终于被消灭了
过去,有了规模就有了利润,房地产企业普遍持有“重开源(营销)、轻节流(成本)”的短视观念,成本管控模式总体比较粗放。现在,土地红利、金融红利、周转红利消失殆尽,行业利润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回归企业经营本质、向制造业靠拢已是行业共识,精益的成本管控对房企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全周期成本:数字化驱动全周期成本管控体系升级
图2 合同管理全周期
全过程协同:7大业务协同交圈,实现业务全覆盖、场景全协同成本管控不是成本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未来,成本管理一定要从企业内部成本条线的管控,转变为内外协同、业务互联。
全数据驱动:沉淀成本数据库、指导测算,数据洞察、管理纠偏
地产成本管理手段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不少管理痛点:第一,业务链条割裂,前置管控失效;第二,变更管理失控,暗藏成本黑洞;第三,资金供需矛盾,资金利用效率低;第四,动态数据滞后,难以支撑决策;第五,缺乏经验数据沉淀,成本合理性评估难;第六,管理视角局限,缺乏全成本意识。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成本管控当中存在的这些顽疾?结合行业实践和业务洞察,我们认为,房企成本管理亟需精益升级,需要做到三大核心转变:
一要搭建起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体系,强调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全场景的精细化覆盖;二要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交圈以及企业内外互联,并树立 “全员”成本意识,强调人人都要对成本负责;三要持续沉淀数据资产,以数据驱动决策,如图1所示。下面我们来展开说说。
图1 成本管理精益升级业务蓝图
全周期成本:数字化驱动全周期成本管控体系升级
从成本的全周期管控业务来看,首先要进行前端的目标成本测算,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后,就要将目标成本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提前分解成预计要签订的合同,即“合约规划”,以合约规划来指导业务的开展。
然后,基于合同条款、形象进度或工程量审定结果,编制付款计划,形成“月度资金计划”并有序付款。最后,通过动态成本进行预警与控制,实现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的动态过程控制。这个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
1、控目标成本:精准测算目标成本,做到成本前控、标准适配
过去,房企一般围绕“目标成本变动率”指标来考核一线,这种考核手段往往存在目标成本编制水分大、多版本目标成本偏差大等弊端,如今,精益成本管控模式下,对目标成本管控的发力点不同了,关键在于让目标成本制定得更加合理、并且控得住。戳我,实现成本精益化,管好成本不失控
这背后就需要企业的基准成本数据库,通过沉淀并提炼企业标准的成本库,支撑新项目成本的快速精准测算,基于精准测算,达到尽可能降低目标成本的目的,这个过程具体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最优成本,匹配产品级配、地域特点,搭建城市基准成本库。
由营销部、设计部、成本部等多部门协同,进行基础搭建和测算建模,以历史项目沉淀的最优成本为基础,参照行业外部对标数据,匹配产品级配、地域特点,建立各区域、各城市、多版本的基准成本数据库,沉淀不同产品线和业态的模拟规划指标、建造标准、含量指标、价格指标库和城市规费库。
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成本标准卡尺,优化成本测算模型和管控标准,实现自动化成本测算,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业务动作都能实现在线化操作和管理,大大提高了业务效率。
第二步,指导拿地目标成本测算和启动会版目标成本编制。
搭建完基准成本库后,就进入到实操阶段,应用到新项目的拿地、项目启动会等不同阶段的目标成本测算。目标成本测算不是成本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比如设计部门在前期也需参与进来,提供对应的规划设计指标,以及相应的限额指标,才能编制准确的目标成本。
以前,各部门都是线下协同,不仅效率低下,信息还全部断层。现在,有了数字化系统、在线应用就很简单了,只要明确项目定位、产品配置、成本限额要求,在已建立的成本适配体系的基础上,一键引入沉淀好的基准成本,便可做到一键适配、快速测算,快速生成项目成本测算数据。同时,还可将多版本的目标成本测算数据进行对比,支撑决策。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也需要反向对成本指标进行动态修正和微调,比如由于国家政策、制造工艺的变化,确实要改标准、调价格,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动态反向修正这个标尺。这个过程也涉及到部门协同,并且一系列动作都是在线化的,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线上完成协作,发生调整必须说明原由,为偏差负责,这里面也恰恰体现了责任成本的管理逻辑。
2、控合同:合约规划是连接成本与合同的纽带
合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可以细化为“合同规划-合同申请-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结算”五个环节,如图2所示。那么,每个环节当中具体存在哪些业务痛点?数字化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各环节业务的精益化升级的?
图2 合同管理全周期
以合同结算管理为例,过去线下合同结算管理缺少统筹,办理的进度不清晰,不仅影响动态成本的准确性、无法准确进行项目后评估指标的沉淀,还影响供应商合作关系,不利于后续合作的有序推进。现在,通过数字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结算计划自动生成,基于合同分类、建立标准工期,以合同竣工验收为起始点,自动生成结算计划,任务到具体人员,通过责任落位反向促进前端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结算计划监控台账,绘制结算办理过程“地铁图”,做到执行过程实时可视化监控。
再比如变更签证管理方面,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房企往往因为变更签证次数多、金额大,带来大量成本黑洞、无效成本。现在,通过数字化系统,这些痛点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在合同变更、签证执行过程中,系统可以动态准确地记录无效成本的发生原因及金额,并提供图形化的无效成本分析,从而为后续设计、施工改进提供充分支撑,赋能精准决策,真正实现降本提效。显然,在行业利润已经极其微薄的背景下,强化无效成本管理,减少无效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
3、控付款:月度资金计划是资金支付控制的关键,防范现金流风险
资金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低,是房企面临的一大痛点。因此,进行严格的付款管理、制定清晰的月度资金计划尤为重要,月度资金计划是成本实际支付的控制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房企需要明确四个核心问题:一是有多少钱可以给?蛋糕有多大?集团的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要多少给多少;二是有多少钱要给?针对业务部门的虚报现象,必须把水分挤掉,精准核实真实的资金需求;三是给谁最有必要?如何安排优先级?要合理有序地进行资金的优先级分配;四是集团管到什么颗粒度?如何分级授权?
以资金支付的优先级为例,结合行业标杆实践,房企通常会参考三类因素判定资金支付优先级:款项类别、款项性质、乙方单位。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有序进行优先级因子的管理,直观呈现应付账龄、关键节点影响、供应商评价等信息,高效判断款项支付优先级,并作出预警监控,比如结合系统中的供应商评估及履约数据,了解供应商欠款全貌,精准判断供方支付策略,如图3所示。
图3 资金支付优先级管理及预警
4、控动态成本:预警和强控,让动态成本真正动起来
制定了目标成本后,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进行实时监控并干预。在业务实操中,往往面临动态成本数据滞后、难以支持决策的痛点,企业通常会设定“预警指标”和“强控指标”,通过实时预警和强控,各项成本管控指标就有了一道“高压线”,谁碰线,谁就要接受集团的审查和整顿。戳我,实现成本精益化,管好成本不失控
预警和强控手段,都需要实时比对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手工线下操作显然行不通,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自动实时监控是必然之举。通过业务的在线化,可以实现:第一,基准成本有参考,当出现偏差,通过系统就能看到偏差多少,还可进一步穿透偏差背后的根因,基于基准标尺,对比来做决策。第二,有了数字化沉淀,复盘、对比分析的时候,就有了抓手,哪个环节成本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变化,都一目了然;还可以实现跨项目、跨数据源比对,实现成本全过程的闭环监控,“基准”、“目标”、“动态”三个单方数据相互咬合,基准单方指导目标单方、目标单方控制动态单方、动态单方反哺基准单方,最终实现成本的不断优化,保证目标成本的合理精准、动态成本的精准监控。
全过程协同:7大业务协同交圈,实现业务全覆盖、场景全协同成本管控不是成本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未来,成本管理一定要从企业内部成本条线的管控,转变为内外协同、业务互联。
结合行业标杆实践,围绕成本管理,我们梳理了成本与清单、业财、主数据、计划、招标、工程、材料7大业务协同交圈,推动业务全覆盖、场景全协同。通过业务交圈协同,解决协同断点多的痛点,破除部门壁垒,实现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全面打通。
这一切,没有数字化都是空谈。需要企业充分整合拉通各个业务子系统,比如将设计、采招、计划、营销、资金、费用等系统与成本系统全面打通,全面覆盖跨系统场景,真正实现业务交圈。同时,通过系统的拉通,可以自动出具多维度的分析报表,彻底解决“表哥、表姐”问题,减少大量手工报表,节约大量人力成本,全面提升业务执行效率。
以工程协同为例,合同履约过程中,通过合同、变更、产值、付款、结算全场景在线,实现成本、工程、财务、设计、施工方、监理单位多方互联、高效协同,如图4所示。
图4 数字化助力工程协同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打造全场景覆盖下的内外协同新模式,能够让动态成本更精准,让业务协同更高效。
面向决策层,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第一,集团与项目现场进行互通,内外互联,加强了过程监控,变更数量、金额随时可知,动态成本更及时、更准确,很好地解决了变更黑洞问题。第二,项目现场审批效率清晰可知,提升审批效率。第三,通过与工程系统的联动,了解项目真实产值情况,避免集团与项目脱节,及时了解项目真实的请款与付款情况,更合理地安排企业的资金计划。
面向业务层,价值同样显而易见:第一,供方在线发起变更签证,保证变更签证的及时性,有效避免了签证压单、漏单问题,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第二,乙方在线填报各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可追溯,甲方业务人员通过 APP 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审批流程,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第三,乙方在线申报,认质认价,审批过程透明,确保工程成本最优。第四,乙方线上申报、甲方审核,项目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值、付款、结算审批的项目现场端进度及节点,有效解决传统的流程黑箱问题,协作效率都能大幅提升。此外,结算全流程的线上化管理,推动了甲方、监理、第三方咨询、施工方的线上高效协同,大大提升了结算效率。
全数据驱动:沉淀成本数据库、指导测算,数据洞察、管理纠偏
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房企项目成本数据大量流失,每干一个项目几乎都要从零开始,新项目的目标成本测算往往还靠拍脑袋决策。数字化时代,房企亟需从过去的“经验决策”转向“数据决策”,把企业的“死数据”变成“活数据”,发挥数据价值,让数据真正变成企业的资产。
1、成本数据库在线化,赋能拿地决策、业务纠偏
企业做完一定数量的项目后,要及时总结项目经验,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对各项指标进行复盘,找出优等生,把做得好的地方沉淀下来。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还可以细分城市、业态、产品系列等,把做得好的地方分类固化沉淀下来,建立企业自身城市级的成本数据库。
通过数字化技术,房企可以搭建成本数据平台,建设更加弹性和适配的“在线化”成本数据库。首先彻底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模式,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动态沉淀,大幅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让员工投入更有价值的工作。其次,改变过去由成本单一部门完成数据库建设的方式,让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执行者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并定期维护和更新成本数据。再次,数字化的成本数据库还具备自动维护和更新数据的功能,成本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型,主动从线上抓取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比对结果自动刷新数据库,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这种动态的、在线化的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模式,可以使成本数据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数据库的弊病。
成本数据库的在线化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中小房企项目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暂时还达不到,可以渐进推进,比如现阶段关注100个指标,先把已经沉淀的20个指标做到线上化,做两三个项目之后,又识别到一些敏感性指标,可以继续沉淀到线上,逐步积累、迭代完善。
2、打造“成本作战指挥室”,以数据驱动决策
全面精准地沉淀成本相关指标数据后,还需要把数据清晰地呈现出来,赋能业务执行和高层决策。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构建起企业的“成本作战指挥中心”,通过大、中、小屏动态精准呈现成本数据。面向不同的角色,有几种典型呈现形式:
一是仪表盘大屏,构建企业数据驾驶舱,聚焦核心决策关注点,全面呈现高层关注的核心指标数据,比如目标成本、动态成本、合同变更率、按时结算完成率、资金计划达成率等,助力高层精准决策,如图5所示。
图7-17 成本仪表盘大屏示意图二是移动报表,实时动态呈现对应成本管控数据,成本关键数据实时可呈现、可穿透,实现把数据“装进口袋”,结合经营决策逻辑,随时随地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三是PC端,通过PC端工作台,分角色提供系统首页工作台及仪表盘,工作场景人性化,重点工作事项一触及达,通过PC端报表,统一业务报表入口,实现数据统计汇总自动化,企业运营状况全量数据输出,全方位进行数据审视,支撑经营决策。
结语
在地产微利时代,推动成本管控的精益升级已是箭在弦上。房企成本管控应向全周期成本、全过程协同、全数据驱动三大方向转变。全周期成本,强调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控目标成本、控合同、控付款、控动态成本;全过程协同,强调成本与计划、工程等部门的交圈协同、内外互联;全数据驱动,强调成本数据库的在线化,以数据驱动决策。每个转变的背后,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关键支撑。未来,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撑成本管理的精益升级,是房企在新周期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