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无有

     1.

  约伯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三十岁以后,尤其喜欢这样空虚的论调,看得太破,太不为。这自然是不好的状态,但是,好的状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也不知道。

  大多人,努力了半生,求索了一世,剩下来的还是凄凉,长命的,先看到人死,一个一个愿意不愿意,都走了,走到最后,余下这一个健康的,找个人喝酒也没有对象。寿则多辱,其实不是多辱,而是多灾,累积的光阴到最后都成了灾难,漫长的相思临了都化为毒药,烂了心肠。

  山野间,溪水的流淌是不自愿的,有雨则欢腾,干旱便呜咽,显露的是四季的规律,逝去的水,不再了,它们都去了哪里?拿物理来解释自然解释得明白,大海蒸汽是理性的,眼泪是感性的,液体在不同的形态下展示不同的情节。不需要情节,情节都是诱哄人的,落在约伯的口中都是无意义的。

  或者,无意义即是意义之一种,也有可能。

  2.

  清亮如水的夜里听到笛子声,想吹笛子的那一个人,甚至去想那个人身后的树、竹子、危危若坠的破屋、屋中行乞为生的父子、他们聚钱的礼帽……

  便是礼帽也有故事。

  3.

  来说一个礼帽的故事,时间给民国,地点给上海。那么想必要说说政治的黑暗,青帮红帮,说到黄浦江,投江的贞烈女子,好的歌喉,百乐门的洋车夫……

  说得再多,也还是关于礼帽,让它破几个洞,非关弹孔,为什么总得枪林弹雨,那洞非关传奇,不过是岁月的留痕,时间的暗疮。即是有了传奇又会怎样,谈资是必在谈过之后烟消云散的。

  礼帽的故事不说也罢。

  4.

  总得拿节奏来消磨逝水的年华。经书好,不容易读得懂,怎么总要懂呢,半辈子念叨阿弥驼佛的文盲太婆已算得有为高僧。

  一只鸟看到了晚霞,西山的也好,东湖的也罢,都是一般无二的,来自同一个太阳,升起或是沉落,有它自己的法则,鸟还是安心做鸟好了,能够看到晚霞,就算幸福,没有那幸福,也不必悲伤,因为看到了没有。有和没有,都是有乐处栖于其中的。

  鸟不念阿弥驼佛,照样可以得道,约伯给了它信,写得不长,依旧那样几句话,无非“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5.

  那么,来讲讲礼帽的孤独,一顶礼帽宁要说它孤独,固然太玄虚了,假。假的东西太多,无妨让礼帽也假一回,孤独一回。

  挂在服装店架子上的礼帽,无人问津,当然孤独。有人选购,也不至于一生戴着,脱掉了又挂到自己家的衣服架子上,礼帽依然孤独。

  孤独不好,因为有了不孤独才孤独,更不好。但是,礼帽能说什么?

  6.

  再引经:“爱是永不止息的,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人了,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再叹息。

  7.

  不叹息了,因念及一句朋友的话:三十以前做创意,三十以后做生意。去做好了,呼吸、饮食、排泄,得意失意,顺其自然。

posted on 2011-07-11 23:58  I am fine !  阅读(5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