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起源---如何“为”

人有脚,就要走路;有胃,就要吃东西;有手,就要做事;有脑,就要思考。

1.儒家(人)----根本

春秋末年

无所为(wèi)而为

做事就是为了事情本身,不是通向另一个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那么人生将没有失败,做事情本身就是做事的价值。

比如学英文不是为了考托福,学习本身带来的英文的提升就是价值。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和董仲舒)

2.道家(天)----补充

春秋末年

无为而无不为

“伪”:做事一旦增添了人为的因素,就成了假;要去掉人为的因素。
道德经:虽然没告诉我们天道是什么,但是告诉了我们天道不是什么,侧面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近道。----如何做减法,去掉人为的因素。
顺应天道做事,会无往不利。-----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佛家

两汉交替之年引入,唐朝完成中国化---禅宗(人皆有佛性)。

无心而为

心别上去(只保留自然清净心--本心(宇宙),放下执著。),对结果不关心,不刻意。
因为你要做什么要遇到什么是你的业力,来之前已经定了,做事就是为了消业。(一旦用“心”做事极易旧业未消又添新业,无心而为的做事不会造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蕴皆空,自然生发清净心)

心学

孟子是开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宋:程、朱
明:陆、王

宋明:“儒、道、佛”交汇形成心学。

致良知(听良知,良知在天理昭明觉处---故良知即天理,天理在你心中。)

posted @ 2021-10-22 15:00  Parallax  阅读(23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