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P2022 游记
NOIP2022 游记
突然想起来两年前的一篇游记没写,现在好像也已经很难再回忆起什么了,但我的 OI 生涯中也就这两场比赛,总得留下点什么来让日后回味这段充满热血的时光。
Background
坐标 sc 弱校,文化课不顶尖,但在年级上还算比较强,停课之前大概能维持在年级前 \(25\) 的样子。
不是那种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 \(OI\) 的天才选手,仅仅因为兴趣在高一选择了参加 \(OI\),断断续续地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学习,后在高二上学期停课 \(3\) 个月准备 NOIP。
目标并非进省队,一开始想的是获得一个对得起自己的成绩就行,但是想了想又觉得这不太具体可感,于是就改成了拿个省一。
(注:本人所在的高中前四十对标 \(HIT\) ,前二十对标华五,清北裸分偶尔能有一两人,如果想读 \(cs\) 等热门专业的话另当别论 )
Day -?
暂时记不清楚赛前的时间线了,只记得那一年的 NOIP 因为疫情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取消,还好 SC 幸免于难。
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就抵达了绵阳,好像整个四川的考生都只能去那里考试了(22年来说的话)
安顿后就开始了模板练习,当然还模拟考了 CSP2020,儒略日真的给我整吐了。
现在想想,大部分练的板子和题目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发现自己还过了古代猪文和很多网络流的题目,一百多行的树链剖分加上线段树都是信手拈来(那时候和现在的我水平简直是天壤之别,虽然都不是很高就是了)。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这是什么,移球游戏?今年绝对不会再考构造题了,不补了!”
“这是什么,双连通分量?这几年的NOIP什么时候考过 \(tarjan\) 了,不补了!”
下面就准备伏笔回收了。
Day 1
很早就到了绵阳东辰,在校的学生看我们跟看猴子一样,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这时候属于脱产停课的状态。
开题,发现 \(T1\) 暂时没什么思路,过去二十分钟后决定先把暴力打满,然后开了 \(T2\) (?),太笨了,没有想出来任何可以得分的算法。
好在 \(T3\) 和 \(T4\) 都还比较好拿部分分,一开 \(T3\) 发现完了,这 \(TM\) 不是边双加树形 \(dp\) 我吃。强联通的板子背的是滚瓜烂熟,边双那可是摸不着头脑。于是打了个链的特殊性质跑路了(这 \(10pts\) 还挺好拿的)。
\(T4\) 一眼很像靠前做过的一道区间计数题,很明显的都是数据结构,是我的逆天弱项。但当时通过聪明才智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分左右统计的算法拿了 \(40\) 的部分分,很是高兴,不过发现那道题好像正解是个带修莫队。
但是这个 \(T4\) 不一样,有两个序列需要统计,愣了一段时间后打了个 \(O(n^2q)\) 暴力骗了 \(8pts\) 跑路。
这时候在想,自己是不是连个三等奖都混不到了,一百个慌张。
重新回去做 \(T1\) ,发现 \(C\) 和 \(F\) 仅从图形形状而言具有包含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前缀和的方式结合 \(dp\) 解决,做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过了样例,但“大样例”错了,搞了一会发现是少考虑了一种情况,顺便加了个 \(memset\) 然后就能过了。算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有个保底二等了,现在想想 \(T2\) 怎么拿点分,根据今年的难度来说,应该一等还是可以冲的,然而,一直到比赛结束,也没有乱搞出来什么名堂,自己成了一等线边缘人。
说实话,我还是太菜了,相比于同机房同起点的省一大佬来说。
但是得说句题外话,出题人给个\(114\quad 514\) 的“大样例”确实能让选手们在赛场上会心一笑,但这真的有大样例该有的作用吗??
你乐呵乐呵就过了,但是这完全可以说是对选手的不负责。然而这不是全部,听说造出来的测试数据也是放过了一堆假做法,同机房有个 \(O(n^3\log n)\) 在民间数据拿不到 \(40\) 以上的分,在你 \(CCF\) 的数据下跑满了?用脚想都知道造个全是 \(1\) 的图也能卡掉假做法,果然是官方数据的传统艺能。
Day 2
挺六神无主的,也是坐着车灰溜溜地回到了成都,感觉一等无望了。
但说来也好笑,练习时长本来加起来一年不到,按正常的学习节奏来说应该去参加普及组的考试才对,在提高混也就只能算是草台班子,
后来看小图灵竟然能排在两位数名次,但是因为今年参赛人数少,加上 \(SC\) 这边挺卷的,也没能估上一个一等。
坦白来说,感觉自己倒也是把能力发挥得差不多了,没有挂分,也没有什么超常发挥,相比同机房部分实力强劲却因为今年糟糕的区分度而泯然众人的选手算是幸运的了。
出成绩以后,应了我的猜想,的确是省二,但是造化弄人的是,是省二的第一名。
人麻了,没想到最后悲剧竟然是以喜剧结尾。
Day inf
回到文化课的战场上,每天就像是在流水线上作业一样,补习之前落下的内容,然后又努力跟上班上进度学新课,的确是比较难熬的一段时间了。当然这也不能怪我的母校管理模式有什么问题,相反我觉得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更别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至今是十分感恩的。
年级排名对于一个普通高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件比较压抑的事情,得花上很大一部分额外的精力才能弥补缺漏的东西。
应试教育体制决定了一名普通高中学生唯一实现自己作为学生的价值的时间点就是在六月七日。
很可惜的是,笔者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考了 \(644/750\) 分,估计年排在 \(120\) 左右,几乎是生涯最差了。不能说是差强人意,只能说是完全不满意吧,以分数和成败来论付出未免显得有些许鲁莽,但事实是别人不会问你在背后付出了什么,只有做出了成绩的人才有机会矫情。
最后没有选择去复读。
在一系列末 \(9\) 的 \(cs\) 和 软工专业中选择,因为怀着对竞赛的一腔热忱,最后去了北京某 \(211\) ,不直接说名字了,总而言之计算机学科实力还是挺强的,算是 \(ACM\) 比较强的学校吧(虽然也要意识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选手强,因为有NOI Ag,LGM,ZJ1=这种阵容)。同机房的同学有去 \(BUAA\) 信息类的,也有去 \(UESTC\) 的,还有 \(HIT\) 的,其中有一部分还在军训就已经找到了队友,当然也有一些不清楚去处的同学,无论如何,希望他们未来一片坦途,感谢他们在 \(309\) 机房带给我的美好回忆,这会成为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后记
回顾自己的 OI 生涯,满是感慨,由于其寿命太过于短暂,甚至 AFO 的时候都不痛不痒,现在只觉得追忆当年了。
同机房的大佬能做到高一零基础一年达到 \(7\) 级钩,能做到 \(CSP/NOIP\) 双省一,还可以在复课后随随便便考个年级前十,也有平常成绩不那么起眼的同学在高考的时候厚积薄发,考了 \(660+\) 去了北邮最好的班。我羡慕他们,但也清楚人与人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
而我仿佛天生就是沉默的命,既不会做吊车尾也没有能力当领头羊,在人群中显得渺小。CSP、NOIP双省二退役,NOIP差两分六级钩,回班上后第一次月考掉出年级前一百,发奋后逐渐回到前五十,前三十,到零诊、一诊、二诊稳定年级前三十名,终于在高三的一次考试中又挤进了前十。看似一切终于回到正轨,成绩又在三诊时断崖式下跌,甚至考出了生涯最低排名,一直到高考也没能力挽狂澜。
在树德中学这样人人努力的环境中,我下意识地将失败归结于自己贪玩,但好像又意识到自己高二到高三的确是已经尽全力去学习了。高考之后我才明白,成大事的人,努力、天赋、时运缺一不可,当绝对实力足够强劲,可能第三者不会占那么大的权重。
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前二者都算不上顶尖的人来说,只能默默羡慕那些熠熠生辉的人。但是客观来讲,路又还很长,新的环境还等着我去适应,人的生命是动态规划的,也许它并不会因为高考这一个小小的坎就一蹶不振。
OI 和 Whk 的关系是竞赛圈外圈内为人津津乐道的问题,不少人说我不搞 OI 也许就能平平淡淡地考上个好点的 \(985\) ,也算是能给高中生活一个善终,但也许我就不会再选择学习 \(cs\) 这个专业了,也许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 \(ACM\) 了。我不知道该怎么直截了当地回答,但我觉得未来这个东西是谁也说不准的,也许我人生数千万条世界线就收束于高考失利这一个点,也许在其中的一个平行世界我考上了清北,但我所能看到的是既定的,也是有限的,“贪心”地来讲,后悔和焦虑都不会比活在当下更优。我并不后悔学习 OI,无论他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或好或坏的什么客观结果,因为他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引用语文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在树德中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假的,只有十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天道酬勤”想来是母校带给我的最大财富了,成功和当小丑看似是一个积分的过程,其实只是态度上的一念之差而已。
希望每个人都能事事顺遂。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Hanggoash,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Hanggoash/p/1840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