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求仁

第一次完整地读《论语》,抱着窥探一下古文经典的想法,粗略读了一遍。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思想上百花争鸣,也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比较杂乱,不知道跟当下的社会现状是否有几分相似。虽是粗读,但也有一些感悟,故以此文记之。

《论语》共二十篇,主要是孔子和其弟子的对话语录,重点讨论了求学、为政、得仁等几个方面。其中,“仁”的思想,贯穿始终,这是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以天下为己任,且张弛有度,进退得当。孔子对于“礼”的尊崇,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君主稳定统治吧,毕竟一直推销的是“帝王之术”;但其更进一步,或者说在客观上,是不是也有益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百姓生活安定是政治清明的前提;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孔子的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人平等”,还是有差别的,需要批判的看待。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孔子对实践是非常重视的,行胜于言,先行后言。后续打算进一步阅读华衫先生写的《华衫说透论语》,以期领悟更多哲人思想。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几个课题,包括问学、求仁、君子、问政、礼之用、为孝者几个方面。

一、问学

点击此处打开:问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世事皆学问,不必以学历自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学习后,更在于行动,实践。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5、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6、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9、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3、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24、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25、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6、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7、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2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1、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7、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40、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4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二、求仁

点击此处打开:求仁

1、巧言令色,鲜仁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不要自作聪明。

5、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注:选择住的地方,以仁为标准。

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以坦荡之心。

8、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以仁为志向。

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道——成仁之法。

1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7、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不要盲目。

2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2、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5、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8、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9、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0、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1、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2、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3、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34、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35、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36、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7、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38、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3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40、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41、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42、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4、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6、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8、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4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51、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52、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5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6、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5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8、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5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0、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6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62、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4、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6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6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6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68、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69、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70、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1、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73、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74、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75、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7、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78、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三、君子

点击此处打开:君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成为君子的方法,立本,而立本可以从孝、弟入手。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降低物质欲望,无欲则刚。积极地做事,谨慎地发言,先做事后说话。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不必锋芒毕露,有自己的底牌,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亮出来了之后,反而没有“威胁”了。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立,能立于道,尚不能也。

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观人之法,亦被人观之。

7、子曰:“君子不器。”
注:不要局限自己,博学而专精。

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君子之争,必光明正大,心胸坦荡。

12、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不求完人。

13、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木铃,君子有责任弘扬仁义。

1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增强自身实力为要。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9、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自我约束,自律。

2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2、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不必逞口舌之快。

2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24、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换位思考。

2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7、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3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值得深思。

3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7、子不语怪、力、乱、神。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40、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41、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4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3、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45、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4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7、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8、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4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1、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5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3、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54、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5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7、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5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9、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60、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6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2、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6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6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7、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6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70、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71、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7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3、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74、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7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77、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7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8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1、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8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8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8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8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88、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89、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9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91、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93、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94、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95、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96、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97、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9、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0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四、问政

点击此处打开:问政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大智若愚,审时度势。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5、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0、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4、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

15、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6、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9、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0、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1、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22、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2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5、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26、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7、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9、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0、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31、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2、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3、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3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3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36、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37、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五、礼之用

点击此处打开:礼之用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遵守礼法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礼不在奢。

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敬,出自于心。

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食不语,寝不言。

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12、席不正,不坐。

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4、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5、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6、寝不尸,居不客。

17、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18、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9、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0、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1、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六、为孝

点击此处打开:为孝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孝,不仅在于赡养,更在于敬,内心的敬意。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色难,不要摆脸色,从心底产生敬意,则相由心生也。待其他人,亦如是。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posted @ 2022-03-05 22:03  Pangolin2  阅读(76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