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焦虑少一点

慢一点

这名读者在叙述自身情况的时候,我能从语气里感受一股明显的焦虑感。这股焦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对现有工作环境的不满意,觉得提升空间太小,有对自身技术水平提升的渴求,觉得懂得知识太少,有对未来职场发展的担忧,觉得自己有可能跟不上行业的速度。

无论有多少感到焦虑的理由,都不应该感到焦虑,因为焦虑本身不会带来任何帮助。

焦虑的源头可以有千万个,但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让自己慢下来。

行业发展太快,技术框架更新太快,工作节奏也太快,快节奏的生活里,心态难免也会跟着加快。可有些事情是如何也快不了的,技艺的学习和提升就是其中之一。写代码这门手艺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发酵,3 个月速成的手艺,只能处理粗糙简陋的项目,而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让你自信应对任何新的技术。

可以尝试让自己慢下来,将对未来的计划放入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一年看完一本书,一年学会一门新语言,三年实现薪水的飞跃,五年成为行业的技术专家。时间跨度长一些,朝着目标慢条斯理的稳步前行,更能走到最后。如果在初期就投入过多的热情和期望,能量也越容易耗尽,也更容易放弃,转而去寻找新的目标,可放弃的越多,挫败感越强,自然越焦虑。

让工作和生活也都慢一点,加班赶完项目之后,不妨看一本闲书,去一趟电影院,或者出门和女朋友踏青逛街,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才能让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吸收和记忆更多的信息量。一两天不写代码,偶尔不去考虑前程,人生也不会走下坡路。

少一点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和大家讨论技术文章的阅读姿势,建议大家少读一些文章,多做精读,重质而非量。技术学习也不外如是,这是个信息量和知识量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每天更新的新知识都超越了个体大脑的接收量,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同时成为数个领域的专家,我们能深入学习的知识域是有限的。能够择一块璞玉,辅以长年累月的精雕细琢,最后成就独有的形态和色泽,就是难能可贵的成就了。

和我通话的这位朋友,觉得自己懂得太少,急于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什么都学,精力上过于分散,结果是好像什么都学了点,可也什么都不会,这些浅尝辄止如浮光掠影的知识,最终也没能在脑海里沉淀下来。

可以尝试让自己关注的领域窄一点,每天摄入的信息量少一点,在细分的领域做深入研究,能比大多数人都深入一些,就朝着技术专家的目标更近一些。

我建议那位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深入学习下,因为他知道如何使用 AFNetworking,却说不清 HTTP 的缓存机制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不能明白背后的理论知识,用过的 framework 再多,也只是重复的体力劳动。使用第三方 HTTP Framework 之前,不妨先完整的看一本相关方面的书籍,形成知识体系之后再动手不迟。学习期间,就不用过于关注其他领域的知识了,理论的东西,往往是一通万通,精于一而博于万。

死磕一点

慢一点,少一点,之后是死磕一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后,一定要死磕到底,不弄明白,不搞透彻绝不罢休。

那位朋友有个小习惯,遇到技术问题,就从 StackOverFlow 搜索答案,找到相关代码之后就拷贝修改,测试通过就算完成目标了。可是,对于拷贝过来的代码,每一行为什么这么写,却没有思考过背后的意义所在。技术学习最忌拿来主义,别人的代码是别人的知识,每一行都是知识体现,需要慢下来好好思考和体味,如果不明白,死磕一点,多想多查,直至明白原委细节才算结束。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有位朋友分享他的学习经验。说他并非由多么高明的技巧,无非是喜欢钻研,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很少去问别人,多是自己做深入探究,深入的细节越多,收获也越多,成长自然也越大。我十分认同这种类似死磕的优秀品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回想起来,我个人过往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积累,都是在感到疲惫沮丧时,多咬牙坚持了一会所获得的。

你呢?在遇到技术难题时,是喜欢求助于人,还是倾向于自己琢磨呢?

posted @ 2017-04-07 11:48  浩渺  阅读(2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