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组-Beta冲刺-总结

组长博客链接:https://www.cnblogs.com/GuoHail/p/15616429.html

一、基本情况

组长博客链接:https://www.cnblogs.com/GuoHail/p/15616429.html

现场答辩总结:

  • 本次现场答辩总体比较圆满,完整的介绍了我们产品的功能和进行了实机展示。中途出现了ppt中视频格式演示电脑不支持的情况,经过实机演示和U盘拷贝展示的方式解决了意外。
  • 链接跳转不能在app内部展示,需要跳转到其他浏览器,需要继续完善。
  • 各部分功能基本完成,尤其是Beta冲刺预定的推送和日历功能也已经完成。
  • 经老师提醒,我们产品暂时只是在组内使用和调试,后期可让更多人使用和提出意见,以供继续完善。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建议进行产品的继续优化,尽最大可能完善产品。

全组讨论的照片:

评估团队中每个人对本次作业的贡献比例,描述为本次作业的工作流程、组员分工、组员工作量比例:

姓名 负责任务 贡献度
郭海龙 数据组:爬虫数据库 6.5%
李涵 宣传组:博客PPT 8%
詹珊 前端组:前端设计 11%
刘雨欢 前端组:前端设计 11%
伍浪 后端组:数据库 8%
汪炜剑 后端组 7.5%
谢文灏 后端组:服务器数据库 21%
宁乙浩 后端组 5%
叶绍文 前端组:前端设计 11%
谢之越 前端组:前端设计 11%

二、总结思考

2.2.1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 我们的软件主要是为了向考研学生及时提供院校的夏令营及调剂信息。定义的足够清楚,如针对夏令营信息,我们主要推送的是985和211的一些院校,而调剂信息则主要集中在一本及以下的一些院校。结合推送和特别关心功能给予用户更精确和及时的信息推送。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预定功能基本完成,如核心功能的夏令营调剂分别展示、特别关心界面、院校搜索、尤其是上次冲刺提到的日日功能,非核心功能如个人信息界面也完成了,让我们的产品更加的完善。还有一些如非核心功能如导师信息等功能根据情况及经过思考认为没必要后进行了删除。产品暂时还处于组内测试和使用阶段,后续会让其它同学使用和根据反馈继续优化。

3.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 用户量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暂时还是计划组内使用和测试),与上次冲刺结束相比,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好多了,还存在一些优化空间,离目标已经非常近了!下一步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节优化。

4.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此次冲刺我们进展较为顺利,针对这方面主要还是用户太少了,没有收到更多的反馈。如果再来一遍,我们会在第二轮冲刺阶段产品初步完成时候找更多人来使用和提出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
    功能完善和细节优化。

2.2.2 计划

1.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是!尤其这次冲刺,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规划,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组员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经过长期的开发和上次冲刺总结的展示,大家对下一步的计划多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结合各组员的意见以及Alpha冲刺总结展示中柯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规划,并统一了意见。

3.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核心和非核心功能都完成了,除了一些经讨论认为确实没必要的功能(如导师信息)。我们认为去除一些无效功能不仅节省时间,也能优化用户体验。

4.有没有发现做了一些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本次并没有,我们分工和人员分配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非常合理,大家各司其职,逐步推进,对功能也进行了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有,对每一部分功能都有清晰的定义、计划、和测试。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此次进展较为顺利、这次冲刺几乎每天大家都会一起冲刺和讨论。意外的话主要是推送中途实现出现了一点问题、最后经过相应组员的调试解决了问题。经过合理的计划、这次并无未故居的风险、也未出现上次最后出现问题的情况。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有留下缓冲区,作为最后的各项功能测试,和做好展示的最终准备。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下一阶段主要是根据需要进行细节的优化、如查询学校没有结果进行提示。完成链接内容在内置浏览器展示。

9.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会做什么改进?

  • 已经吸取了上次冲刺的教训,做好了充足的计划,将上次学到的东西进行了实践!如果再来一遍,会更加注重一下细节。

2.2.3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本阶段主要是推送功能和日历功能的相关资源学习和功能实现,皆完成。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根据具体难度、和其它部分关系进行了规划,其他资源的分配由需要者自行获取,大家一起寻找资源和互相学习,精度不错,大都可以满足任务需求。

3.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测试的相关资源足够、对于基本功能,在产品内部可以实现,推送功能也进行了模拟演示、完成较好。对于不需要编程的资源,界面开始确实有点不是特别好看,已经进行了优化。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有的,如一些重复性工作(难度不高的)可以给组内任务比较轻的组员完成,我们也进行了实践并效果不错(把划水的拖出来啦!),如数据的一些简单处理。

5.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会做什么改进?

  • 对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能力还要提前一些进行了解和学习,早一点开始具体项目,在完成过程中继续学习。虽然我们这次基本完成了计划,但时间确实有点赶,如果历史重来一遍,希望更早开始。

2.2.4 变更管理

1.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基本每日会议,可以知道。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没有延迟的说话了,根据需求,进行了取舍,如上面所说,除无必要功能(如导师信息等)基本定义为必须实现。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项目完成的出口条件我们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即达到了预期功能,存在bug可以先通过,后面再debug。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有,留有时间进行最后检查。平时有问题会在当天线下会议进行解决。

5.组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可以。虽然大家都没有软件工程的经验,但是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意外情况。

6.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会做什么改进?

  • 遇到困难不要着急,静下心来一起慢慢解决,如本次推送功能本来遇到困难,慢慢的还是解决了。历史重来,再肝一点!

2.2.5 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在初期讨论事情,有大家提供意见并讨论,组长综合考虑并确定。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有,如日历信息的展现方式,开始没有非常明确,虽然初步达成一致,当还是有点不尽人意。在短时间的后续具体实现和讨论中进行了清晰的二次定义。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 本次并未使用这些工具。

4.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有,添加了日历功能、院校选择功能,去除了导师信息功能。根据上阶段总结和听取意见,更新了uml文档。

5.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本次bug主要出现在日历和推送,日历由于是找的模板并进行修改和实现,出现了时间选择范围不够,不能返回时间等问题,主要还是对相应代码及实现的功能不是特别清楚所导致。发布后发现了推送的bug、计划中做好了准备,留有相关时间进行修改和测试。

6.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代码编写人员进行互相审核,并运用了一些相关工具,但未完全严格执行代码规范,会吸取教训,下次注意。

7.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在代码编写中进行代码书写规范,做好注释,便于对接。再来一次,写好注释,便于后端与前端、各代码书写人员的对接已经bug寻找与修复。

2.2.6 测试/发布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有测试计划,我们从前端小组,后端小组和数据库小组中各挑选了一名队员组建测试小组,打包后对产品进行了测试。

2.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 由于产品特性,并没有使用测试工具(一方面时间问题、一方面感觉没用必要),主要是人工测试。

3.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app打包后进行进行实机演示。在博客园发送信息,模拟爬取和推送。测试工作有效,发现了推送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

4.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 app打包后进行推送功能测试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

5.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会做什么改进?

  • 吸取上次教训,进行了测试,果然很重要。如果历史重来一次,会更加注重测试的重要性,并再留多一点时间进行修改完善。

2.2.7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 根据上阶段冲刺结果进行了相应的人员调整,结构更加合理。尤其是给任务较轻组员分配了一些必要的简单重复工作,并运用一些合理合法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为任务较重的同学减轻负担、使整个项目进度加快,也能让每个人都又参与感。

2.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 有相互帮助、各部分组内大击会一起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团队之间有谁需要帮助大家都会尽力去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3.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每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

  • 这个问题应该主要是出现在各部分的对接之中,如前后端的对接、爬虫与数据库的对接、数据库与后端的对接。出现问题时大家会一起在会议上讨论,在工作中大佬们对整体工作会对整体工作进行说明(即对接时所需要做什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总之,互帮互助,有事讨论,解决问题。队员进行互相交流来解决问题,在开会时就共同讨论来商讨方案,在宿舍时就通过线上沟通来解决。
  • <郭海龙>:我感谢<詹珊和伍浪>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很难想象:每天是被一大堆忙完了还会再来新的事,开完了还会再来新的会所叫醒的。这段时间,我就是这么一天一天走过来的,难顶的时候又能够锻炼自己抗压的能力。很感谢这两位队友,在我分身乏术之际能够分但团队内部的事务,协调团队内部的进展!!(当我写下这段话之后,我又要起身出门去处理下一件事了555)
  • <伍浪>:我感谢<全体人员>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第二阶段大家的共同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伍浪>:我感谢<宁乙浩>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由于学习进度等问题,会的不是太多,但这次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为团队做出了贡献,让我非常感动同时也鼓舞了我。
  • <汪炜剑>:我感谢<郭海龙>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组长,会推动大家一起努力;在爬虫学习过程中,他帮助了我很多,让我可以为团队做出一点贡献。
  • <刘雨欢>:我感谢<詹珊、谢之越、叶绍文>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前端小组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周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互相帮助,配合的很好
  • <叶绍文>:我感谢<宁乙浩>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的队友宁乙浩总是能给予我充分的鼓励,每当他用亲切的目光看向我,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对此我对他由衷的感谢。
  • <谢文灏>:我感谢<叶绍文>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在我没有思路的时候,跟叶绍文进行沟通交流后,我获得了许多灵感。
  • <宁乙浩>:我感谢<谢文灏>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我感谢谢文灏对我的帮助,因为他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激励我,给与我鼓励,他积极向上学习的态度与精神给我很大的激励。
  • <谢之越>:我感谢<郭海龙>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他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对队友的沟通和工作交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们小组每一次会议中组织规划好需要完成的任务,带着我们团队前行,对我的帮助很大。
  • <詹珊>:我感谢<全体成员>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我很感谢整个团队队员对我的帮助,以及对整个项目的付出。很感谢刘雨欢同学让我知道了插件的使用;很感谢谢文灏同学对于后端的完善。正是每一个队员的付出,才有了当前项目的完成!
  • <李涵>:我感谢<伍浪>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在我为选取哪个PPT模板而发愁时,伍浪同志为了我买下了一整个模板网站的终身会员,于是我再也没有模板缺少恐惧症了,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4.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会做什么改进?

  • 人和大于天时与地利,团队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大家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就能无往不胜。如果历史重来一遍,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很好,不需要回到过去。

2.2.8 总结

  • 郭海龙:
    快!非常快!日子就像高铁一样,咻的一下大作业接近了尾声!很累,也很快乐,每天都在ddl,每天也都在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不客气的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学会各种code能力(hahaha我太菜了,才会这样)。回想过去的日子,大家一起代码,一起吐槽,一起改需求,一起debug,真好~
  • 李涵:
    以前觉得做PPT很累,现在才发现这是真的。我希望我能真正掌握软件开发的任何一门技术,前端也好,后端也罢,这样才好加入到团队开发的过程中来,去体验开发的乐趣。
  • 伍浪:
    第二阶段除了第一阶段的感悟外,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合作,第二阶段大家交流都很多,进展也比较快,这段时光令人难忘。
  • 汪炜剑:
    这次冲刺每个人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分工,沟通也做得更好了,效率明显提升,大家也很努力,很好地实现了目标,相比之下我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去追赶他们。
  • 刘雨欢:
    beta冲刺我们大体上完成了上一阶段留下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大家配合的更好,没有一开始的茫然和我从下手的彷徨,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明确,各司其职,分配的任务都能完成。
  • 叶绍文:
    这两次的冲刺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虽然花费了挺多的时间,但是还是收获满满,期间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组员之间的沟通每日也都在进行,所以整体下来还是受益良多。
  • 谢文灏:
    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的新知识,也学会了使用各种各样的新工具,也领悟到了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 宁乙浩:
    队友们都非常的给力,而且能够认真的做好各自的任务。这段时间我由于比较薄弱的编程能力,就在学习python,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 谢之越:
    在本次团队作业中我学习了很多完成一个项目的的新知识,了解到了软工的各个过程的流程。其实软工理论中,并没有规定那么具体每个人要如何编程,这都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亲身尝试,这也再次印证了软件工程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最后,虽然开发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我真的很高兴能与团队做出一个项目,感谢我们小组内每个一起努力的队友。
  • 詹珊:
    在本次beta冲刺中,主要是日历、院校界面的实现以及界面的优化。经过了上次的alpha冲刺,此次的界面实现相对比较得心应手。通过这两次的冲刺,确实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作用。虽然在开发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很高兴能够和团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posted @ 2021-11-28 20:16  Mr-CaoMei  阅读(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