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umo中时间的计算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以及终端显示的 fps=32,可以确认仿真的 实际运行时间(墙钟时间) 并没有超过 2 小时。这是因为 SUMO 的运行速度被加速了,仿真时间与实际墙钟时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 仿真时间 vs. 墙钟时间

  • 仿真时间

    • 是 SUMO 内部的时间(step-length 决定了每个时间步对应的仿真秒数)。
    • 例如:如果每个时间步对应 1 秒仿真时间,那么运行 100000 个时间步的仿真时间就是 100000 秒(27.78 小时)。
  • 墙钟时间

    • 是实际程序运行的时间,由 SUMO 的运行速度(fps)决定。
    • 例如:fps=32 表示 SUMO 每秒可以模拟 32 个时间步,这显著加速了仿真的进程。

2. 计算实际墙钟时间

终端输出中,fps=32total_timesteps=100000。根据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实际运行的墙钟时间:

\( \text{墙钟时间} = \frac{\text{总时间步数}}{\text{fps}} \)

将数据代入:
\( \text{墙钟时间} = \frac{100000}{32} = 3125 \, \text{秒} \)
即:
\( \text{墙钟时间} = 3125 \, \text{秒} \approx 52.08 \, \text{分钟} \)

因此,即便仿真了 100000 时间步(对应仿真时间可能为 27.78 小时),程序实际运行时间仅为 52 分钟


3. 仿真时间的分解

dqn_conn0_ep1.csv 文件可以看到,第一个回合运行了 100000 时间步

  1. 仿真时间的计算

    • 如果 step-length=1.0,总仿真时间 = 100000 × 1 秒 = 100000 秒 = 27.78 小时
    • 如果 step-length=0.1,总仿真时间 = 100000 × 0.1 秒 = 10000 秒 = 2.78 小时
  2. 实际墙钟时间

    • 根据 fps=32,仿真被加速,实际墙钟时间仅为 52 分钟

4. 为什么仿真被加速?

SUMO 的 fps 表示 仿真帧率,即每秒处理的时间步数。加速仿真的可能原因如下:

  1. 使用无图形界面(headless 模式)

    • 如果 use_gui=False,SUMO 以无图形界面模式运行,可以显著加速仿真。
    • 若您设置了 use_gui=Truefps 通常会较低(接近真实时间)。
  2. 计算资源优化

    • SUMO 和强化学习模型运行在较高性能的硬件上,仿真时间步的计算速度被加快。
  3. 仿真步长的设置

    • step-length 决定每个时间步对应的仿真秒数,但 fps 决定了这些时间步在实际墙钟时间中如何被执行。
    • 例如,step-length=1.0 表示每个时间步模拟 1 秒仿真时间,但 fps=32 表示每秒执行 32 个时间步。

5. 如何验证运行时间?

  1. 通过终端输出验证墙钟时间

    • 您可以通过 time_elapsed 字段验证程序的实际运行时间:
      time/
        time_elapsed: 2435
      
      这表示程序运行了 2435 秒(约 40 分钟)。
  2. 通过计算公式验证墙钟时间

    • 如果总时间步数是 100000,fps=32
      \( \text{墙钟时间} = \frac{\text{100000}}{\text{32}} = 3125 \, \text{秒} \)
      实际墙钟时间约为 52 分钟。
  3. 使用 Python 代码打印运行时间
    在代码中添加时间记录,确认墙钟时间和仿真时间:

    import time
    
    start_time = time.time()  # 记录程序启动时间
    
    model.learn(total_timesteps=100000)  # 训练
    
    end_time = time.time()  # 记录程序结束时间
    print(f"Actual wall clock time: {end_time - start_time:.2f} seconds")
    

6. 总结

  • 仿真时间:
    • 仿真时间是由时间步数和 step-length 决定的。例如,100000 时间步对应 100000 秒(27.78 小时仿真时间)。
  • 实际运行时间(墙钟时间):
    • 墙钟时间是由 fps 决定的。例如,fps=32 时,总时间步数 100000 的仿真实际运行 约 52 分钟
  • 验证运行时间的方法:
    1. 通过终端输出的 fpstime_elapsed 字段查看。
    2. 使用 Python 代码记录实际墙钟时间。

episode 和 round的概念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episoderound 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强化学习训练中的角色。

Episode 与 Round 的区别

在强化学习中,episoderound 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不同层级,尽管它们都涉及状态重置和学习,但它们的作用和目的并不相同。

Episode 的作用

Episode 是强化学习中的最基本单位,它代表一个 从初始状态到结束状态的完整交互过程。在每个 episode 中,代理(agent)会从环境的初始状态开始,执行一系列动作,观察环境反馈,并根据所获得的奖励来更新其策略。

  • 每个 episode 结束时,环境会被 重置,代理的状态也会被重新初始化。这个过程确保了代理每次都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学习,并体验到新的状态-动作空间。
  • Episode 通常会设置一个 最大步数最大时间,以确保代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学习过程。例如,您在代码中使用了 num_seconds=80000 来限制每个 episode 的时间步数。
  • 每个 episode 都是强化学习中的学习循环,它允许代理根据反馈逐步改进其策略。

Round 的作用

Round(有时也叫 training runexperiment run)是指 由多个 episode 组成的一个训练单元。一个 round 的目的是 控制整体训练的周期性,确保代理在多个 episode 中不断更新和改进其策略。

  • Multiple episodes:一个 round 包含多个 episode,通过多个 episode,代理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奖励反馈中逐渐优化其策略。
  •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在一个 round 中,代理会逐渐减少探索(exploration),并开始更多地利用其当前学到的知识(exploitation)。通过多个 episode,代理的策略可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内得到优化。
  • 调整参数:一个 round 通常还涉及 训练参数的调整,比如 epsilon 的衰减(epsilon decay),或者其他学习率(alpha)等超参数的调整。通过多个 episode 来逐步调整这些参数,帮助代理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逐步收敛。

为什么需要 Round 而不仅仅是 Episode 重置状态?

虽然每个 episode 都会重新设置状态,确保代理从一个新环境开始学习,但 round 作为一个较大的训练周期,能够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1. 逐步调整策略:每个 episode 是一次学习过程,但如果仅依赖于单个 episode,代理的学习就会比较局限。通过多个 episode 组成的 round,代理可以在多个情境中进行反复学习和优化,不断改进其策略,并最终达到收敛。

  2. 探索与利用的平衡:在强化学习中,代理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 探索(尝试新动作),而在后期阶段需要更多的 利用(利用已经学到的策略)。在多个 episode 组成的 round 中,您可以通过逐步减小探索率(epsilon decay)来实现这一平衡。如果每次仅依赖于单个 episode 重置状态,那么探索与利用的平衡会受到限制,代理可能很难有效地探索空间。

  3. 长时间训练:通过多个 episode 组成的 round,您可以在每一轮训练中持续积累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个 episode 中的学习。这意味着,round 可以通过包含多个 episode 来提供更多的训练时间,帮助代理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学习和策略调整。

  4. 调整超参数:在实际应用中,您可能会希望对训练过程中的超参数(如学习率、探索率等)进行调整。一个 round 为您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来观察超参数调整对代理性能的影响。比如,您可能希望在第一个 round 中使用较高的学习率,而在后面的 rounds 中逐步减少学习率。这些调整通常会跨多个 episode,所以 round 的概念在这里非常有用。

  5. 模型评估和对比:在不同的 round 中,您可以测试不同的策略和超参数设置,查看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例如,您可以对比不同的 round 设置,看看在不同训练条件下代理的表现如何。通过对不同 round 进行统计和评估,您可以得出更稳定的结论,而不仅仅依赖单个 episode 的结果。

总结:Round 和 Episode 的不同作用

  • Episode

    • 每个 episode 都是一个独立的训练单元,代理从初始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状态更新,最终到达终止状态(或达到最大步数)。每个 episode 都会 重置环境,为代理提供新的学习机会。
    • Episode 允许代理在环境中多次尝试和更新策略,但其学习过程是局部的,每个 episode 都是独立的训练循环。
  • Round

    • Round 是由多个 episode 组成的训练周期,它帮助代理在多个环境情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
    • Round 提供了多个 episode 的整体训练过程,帮助代理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学习。通过多个 episode,代理的策略可以逐渐收敛,并且可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逐步调整探索和利用的平衡。
    • Round 还便于您对超参数(如 epsilon、学习率等)进行调整和评估训练的效果。

为什么还需要 Round?

  • 单个 episode 是有限的训练单位,它提供了代理学习的机会,但不足以帮助代理在广泛的情境下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收敛。多个 episode 组成的 round 让代理能够通过更长时间的训练,逐步积累经验,优化策略,并且调整探索与利用的平衡。

  • 通过多个 round,您可以更好地观察代理在不同训练阶段的表现,并有机会调整训练策略、学习率等超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希望这个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 episoderound 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强化学习中的作用!

loss 的更新在每个时间步中进行

在 Q-learning 这样的强化学习算法中,并不像在监督学习中那样直接使用传统的 loss function(例如 MSE,交叉熵损失等)。然而,可以从更新 Q-value 的过程来间接地理解损失的计算。

1. Q-learning 中的更新和损失的关系

在 Q-learning 中,更新的目标是通过 Bellman 方程 来估计每个状态-动作对的 Q-value,以尽量接近真实的回报。损失可以视作 Q-value 预测与实际回报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Q-learning 更新公式为:

\( Q(s_t, a_t) = Q(s_t, a_t) + \alpha \left[ r_t + \gamma \max_a Q(s_{t+1}, a) - Q(s_t, a_t) \right] \)

在这个公式中,r_t + \gamma \max_a Q(s_{t+1}, a)目标 Q 值,即通过当前奖励和未来奖励的折扣来估算的期望回报。而 Q(s_t, a_t) 是当前的估计 Q 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即目标 Q 值与当前 Q 值的差)就是 TD(时序差分)误差,这是 Q-learning 中的关键。

因此,Q-learning 中的 损失 通常被定义为 时序差分误差的平方

\( \text{Loss}(s_t, a_t) = \left( r_t + \gamma \max_a Q(s_{t+1}, a) - Q(s_t, a_t) \right)^2 \)

这就类似于一个 回归问题中的损失函数,它衡量的是当前 Q 值与目标 Q 值之间的差异。

2. 在每个 episode 中计算损失

在您的代码中,损失的计算通常是在每一个时间步(而不是每个 episode 完成后)进行的。每次代理选择一个动作并更新其 Q-value 后,都会根据实际的奖励和下一个状态的 Q 值来计算 时序差分误差,并更新 Q-table。

可以将损失的计算理解为以下过程:

  • 每一步的更新:在每个 time step,代理执行某个动作,获得奖励,并根据 Q-learning 更新公式 更新 Q-table。这个更新基于当前状态-动作对的 Q-value 与通过 Bellman 方程计算出的 目标 Q 值 之间的差异。
  • 累计损失:虽然 Q-learning 通常不会显式地记录每步的损失,但如果要查看损失,可以累加每一步的损失,得到每个 episode 或每个 round 的总损失。

3. 在代码中,损失如何体现在 Q-learning 更新中

在您的代码中,每个 agent(交通信号控制器)都会通过 ql_agents[ts].learn() 方法来学习,并更新它的 Q-values。具体来说,每当代理执行动作并获得奖励时,它会通过 learn() 方法来更新其 Q-table,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计算 时序差分误差,然后更新 Q-values。可以把每个 learn() 调用看作是对损失的一次更新。

ql_agents[agent_id].learn(next_state=env.encode(s[agent_id], agent_id), reward=r[agent_id])

这行代码调用了 QLAgentlearn 方法,通常在该方法内部实现了损失的计算。具体来说,时序差分误差(TD error)会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 \text{TD error} = \left( r_t + \gamma \max_a Q(s_{t+1}, a) - Q(s_t, a_t) \right) \)

然后这个误差被用于更新 Q-table。在很多 Q-learning 实现中,learn() 方法内部会使用这个误差来更新 Q 值,并且可以选择将这个误差的平方作为损失计算,尽管在 Q-learning 中通常不会显式地保存和计算每个时间步的损失值。

4. 每个 episode 完成时的损失

在 Q-learning 中,通常并不会在每个 episode 结束时显式地计算和报告总的损失。然而,如果您想追踪每个 episode 中的 损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在每个 time step 中计算当前的 时序差分误差
  2. 将所有 time step 的误差累积起来,得到每个 episode 的总损失。
  3. 在每个 episode 结束时,记录这个总损失值。

例如,您可以在 learn() 方法中添加一个累计损失的机制:

# 假设 learn 方法返回当前的 TD误差
def learn(self, next_state, reward):
    # 计算当前的 TD误差
    td_error = reward + self.gamma * np.max(self.q_table[next_state]) - self.q_table[self.state]
    
    # 累加损失
    self.loss += td_error ** 2
    
    # 更新 Q-table
    self.q_table[self.state, self.action] += self.alpha * td_error
    
    # 更新状态
    self.state = next_state

这样,每个 episode 结束时,self.loss 就代表了该 episode 的总损失,您可以将其记录或保存。

5. 强化学习与监督学习中的损失对比

监督学习 中,损失函数通常是在每个训练批次(epoch)完成后计算的,反映的是模型输出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而在 强化学习 中,损失并不是一个直接的目标函数,而是通过 Q-learning 更新公式 间接计算得到的。在 Q-learning 中,通过时序差分误差来更新 Q-values,最终让代理的策略逐步趋近最优。

总结

  • 损失计算时机:在 Q-learning 中,并不是每个 episode 结束时才计算损失,而是每个时间步(每个动作选择和 Q-value 更新)都会计算一次 时序差分误差,并基于这个误差更新 Q-table。
  • 损失定义:损失通常是 时序差分误差的平方,它衡量的是当前 Q 值与目标 Q 值之间的差异。
  • 每个 episode 的损失:您可以通过累积每个 time step 中的损失,得到每个 episode 的总损失。如果需要追踪损失,可以在每个 episode 结束时记录总损失。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您理解强化学习中 损失计算 的机制以及它是如何与 Q-learning 更新相对应的!

关于时间的计算 (ql_4x4grid举例)

根据您提供的代码和问题,您提到每个“round”大约需要 2.15 小时。我们来逐步分析时间配置,并确认在实际运行中,为什么每个 round 会需要这么长时间。

1. 参数分析

代码中有几个关键的时间配置参数:

  • runs = 30: 表示总共会进行 30 轮训练,每一轮训练会包含若干个 episodes。
  • episodes = 4: 每一轮(run)包含 4 个 episodes。
  • num_seconds = 80000: 这意味着每个 episode 内部模拟将进行 80,000 秒。每一秒代表一个 SUMO 仿真环境中的时间步骤。

结合这些参数的设置,分析一下每个 "round" 或 "episode" 的持续时间。

2. episodesnum_seconds 的时间计算

每个 episode 会执行 80,000 步仿真(num_seconds=80000),每一时间步长是 delta_time=5 秒。也就是说,在 SUMO 环境中,每个仿真步长代表 5 秒的时间。

每个 episode 执行的总时间(以秒为单位):

  • 每个 episode 的持续时间 = num_seconds(即仿真步数) * delta_time(每步的时间)
  • 每个 episode 总时间 = 80,000 步 × 5 秒 = 400,000 秒 = 111.11 小时

3. 计算训练时间

这意味着每个 episode 本身需要 111.11 小时来完成,这和您提到的 2.15 小时的时间有明显不符。所以,实际上每个 episode 的时间估计是过长的。

为了验证这个,我们可以重新检查 SUMO 仿真环境中的一些重要设置:

  • num_seconds=80000: 这表示每个 episode 会运行 80,000 秒,但是如果这些是秒级时间步骤,那么实际上每个 episode 会运行 80,000 步(按 delta_time=5 秒来计算)。
  • 然而,您的实际运行时间(每个 round 约 2.15 小时)表明可能并不是每秒都在运行,或许使用了某些优化技巧来加速仿真步骤。

4. use_gui=True 的影响

  • use_gui=True 表示仿真运行时会显示图形界面(GUI)。通常来说,开启 GUI 会显著增加仿真运行的时间,因为每个时间步都会渲染图形界面,这对性能有较大影响。如果您在性能优化上没有做更多调整,GUI 可能会显著拖慢仿真速度。
  • 如果不需要 GUI 来进行训练,建议您将 use_gui=False,以减少每个 episode 所需的时间。

5. Q-learning 算法的训练时间

  • 每个 Q-learning 代理在每个时间步都会学习和更新其 Q-table,因此每一轮的训练时间还受 Q-learning 算法本身的影响。对于每一个 agent 来说,它每一回合都会进行状态学习、奖励反馈和策略调整,这也增加了每个 episode 的时长。
  • 如果每个 episode 包含数千个时间步,且每个时间步都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如状态编码、动作选择、Q值更新),那么训练过程会显著增加总时间。

6. 总结

从您的代码配置来看,每个 episode 需要 80,000 步,每步执行时长为 5 秒,理论上总时长为 400,000 秒。但由于开启了 GUI 并且采用了 Q-learning 算法,实际的运行时间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您提到的每个 round 需要 2.15 小时,很可能是由于:

  • GUI 增加了计算负担,导致每个 episode 实际运行时间增加。
  • 代理的 Q-learning 更新和状态学习等过程导致每个 episode 的训练时间变长。

为了进一步优化时间,您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 禁用 GUI:将 use_gui=False,让仿真以更高的速度运行。
  2. 减少 num_secondsdelta_time:减少每个 episode 中的仿真步数,或者降低每步的时间跨度。
  3. 并行化训练:如果您的硬件支持,可以尝试并行化多个 agent 的训练,以加速整个过程。

希望这些分析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训练时间的配置!

posted @ 2024-12-25 15:46  GraphL  阅读(7)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