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入url到浏览器显示页面的过程

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网络通信连接部分。二、页面渲染展示部分

细分详细过程:

  (网络通信)

  1、输入url。

  2、DNS解析域名。

  3、拿到IP地址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4、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5、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响应。

  (页面渲染)

  6、服务器返回相应文件,浏览器进行页面渲染。

 

详细描述之前,先拉个概念出来:

网络通信协议:

一、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连)

  1、应用层。文件传输,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2、表示层。代码转换,数据加密,没有协议

  3、会话层。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没有协议

  4、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5、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6、数据链路层。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ARP,RARP,MTU

  7、物理层。

注:没有协议指不具体包含在TCP/IP协议里。

二、TCP/IP协议(模型)

  1、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和 Gopher等(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2、传输层。tcp,udp

  3、网络互联层。ip,icmp(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图是借鉴的==

注:TCP/IP与OSI区别在于OSI是一个理论上的网络通信模型,而TCP/IP则是实际运行的网络协议。

 

好了,开始上大菜了!

1、输入url

  在你输入地址的时候,浏览器就已经开始智能匹配缓存中(比如历史记录、书签)的地址了,体验详见地址栏的补全功能。一般网络地址有域名和IP地址,域名方便记忆,但是为了让计算机这个高级物种理解我们还是要把域名转换成IP地址,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就是它的IP地址,所以就引出了下文。

2、DNS解析域名

  这个知识点比较厉害了。DNS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分布式数据库。说白了DNS就是充当域名和IP地址之间翻译官的角色,把域名(网址)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俗称域名解析。说说怎么解析:

  1> 首先客户端检查本地是否有对应的IP地址,查看本地磁盘的hosts文件,看是否有对应的IP地址,有那就直接使用文件给到的IP地址,如若没有,那就接着看。

  2> 浏览器会发送一个DNS请求到本地的DNS服务器(例如中国电信啊,移动啊,这些网络提供商提供的)本地的DNS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先查询它的缓存记录,缓存中有要找的记录,那么返回IP地址,如果没有要找的记录,那么本地DNS服务器会向根服务器进行查找(递归查询)。

  查询方式例如: .com -> baidu.com. -> www.baidu.com.

  3> 如果根域服务器没有查到域名和IP的对应结果。它会返回来告诉本地DNS服务器你可以去域服务器(例如.com.服务器)上接着找了,顺带给出你要找的域服务器的地址(迭代查询)。然后本地服务器再次向域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如果域服务器有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那么,域服务器才不会给你返回结果!它会告诉你你所需要域名解析的服务器的地址。

  4> 本地服务器再次向域名解析服务器发出请求,这时拿到对应的结果,它不仅会把IP地址返回给客户机,而且会把这一结果保存在缓存中,便于下次查找使用(这里有个大概念,DNS缓存,属于DNS优化范畴)。

 

 这个图也是借鉴的==

 

  dns解析域名对应关系图解

下来就抛出了三个概念:

1、递归查询。

 这个图也是借鉴的==

 

2、迭代查询。

 这个图也是借鉴的==

 

拓展:

这个图也是借鉴的==

3、负载均衡。

  这是一个大学问,现在北京时间凌晨2.26。不细总结了,这个就是说如果网站访问量大,为一个主机名配置多个IP地址,对应每个DNS查询分配不同的IP地址,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这个区分可以是地理位置啊,大的功能啊。

  先写到这,贼困,闲了继续码。

回来了,上朝!

3、拿到IP地址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这里就到了网络通信的应用层。在拿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后,浏览器会以一个随机端口(1024<端口<65535)向服务器的WEB程序80端口发起TCP的连接请求。这中间经历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路由器啊,网卡啊,设备等等...)最终到达了web程序,然后建立tcp的连接,并发起http请求。

这里扔出三个概念:

1、TCP(传输控制协议)

  属于传输层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2、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属于应用层协议,是请求与响应模式的、无状态的协议,常基于TCP的连接方式。

3、https

  http报文是包裹在tcp报文下发送过去的,服务器在收到tcp报文的时候,会把里面的http报文提取出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http报文是明文,如果传输不当中途被截取了那么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在http进入tcp的时候把http报文进行加密,加密使用到SSL技术(SSL具体还在研究中)顾名思义https=http+SSL。

  HTTPS介于http 和tcp之间,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和客户端与服务器双方进行一个握手(TLS/SSL),在握手过程中确立双方加密传输数据的密码信息。个人理解说白了就是http的加密。

附加:抛个网络协议的知识点传送门http://blog.csdn.net/ithomer/article/details/5662524

4、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发起的http请求这一行为发生在客户端,实质上就是把http请求报文通过tcp协议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端口。写到这里,会发现生成了两个大的知识点,第一:http请求报文都有什么内容。第二:通过tcp的传输过程经历了什么。

搞清楚逻辑嵌套,下来就好逐一分析了。

一、http请求报文有什么内容

  http请求包含请求行,请求头和请求主体。

  1、请求行:

    包含请求url版本,包含请求方法:GET和POST(这个知识点在之后的ajax相关博客中细说)

  2、请求头:

    常见的请求报头有: Accept, Accept-Charset, Accept-Encoding, Accept-Language,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Cookie, User-Agent等。包含可以申明浏览器所用语言,数据是否要缓存,和一些协议类信息。

  3、请求主体:

    包含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的数据。

GET/sample.jspHTTP/1.1 Accept:image/gif.image/jpeg,*/* Accept-Language:zh-cn 
Connection:Keep-Alive Host:localhost User-
Agent:Mozila/4.0(compatible;MSIE5.01;Window NT5.0)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name=jinqiao
&password=123

  注:请求头和请求体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换行,意味着请求头的结束请求体的开始。

二、通过tcp的传输过程经历了什么

  1、三次握手:tcp协议为了方便传输报文,会把发送的请求报文拆分成小的报文段进行管理,并把它们编号,为了服务器能准确具体的还原返回报文信息。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数据包给接收端,然后等待接收端回复。接收端收到数据包之后再给客户端返回一个带有SYN/ACK标志的数据包以示确认。客户端收到数据包后返回一个ACK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以表示握手成功,就是告诉双方,好了,我俩已经建立连接了,现在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中间在规定的延迟时间里双方没有收到数据包,那么重新发送。很好理解,贴出张图片:

注: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摘录)

图片还是借鉴的==

    

tcp三次握手

  传输方式知道了,下来就要开始确定每次传输数据包的具体传输人了,这里产生了两个概念IP协议和mac地址(物理地址)。传输过程中IP协议需要把tcp分割好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这时它需要得到接收端的mac地址(固定的,IP地址(可变)和MAC地址是对应关系,可以使用ARP协议将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才能准确的把数据包发送过去。当通信的双方不在同一个局域网时,需要多次中转才能把数据发送成功,在中转的过程中凭借下一个MAC地址来查找到下一个接收方,最后达到成功传输的目的。

  2、四次挥手:用来断开连接(这里就不做详细描述了)

5、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响应。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查找客户端所需要的资源,同样返回一个http响应。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报文里有三个内容:
话不多说,上栗子(还是借鉴的)
HTTP/1.1 200 OK
Date: Sat, 31 Dec 2005 23:59:59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2  <html> <head> <title>http</title>
</head>
<body> <!-- body goes here --> </body>
</html>
  1、状态行。
    包括协议版本 状态代码 状态描述 以空格分隔。
    状态码:
     1xx:信息类,表示服务器已接收了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可接着发送请求。

    2xx:成功,表示服务器已成功接收到请求并进行处理

    3xx:重定向,表示服务器要求客户端重定向。

      4xx:客户端错误,例404请求资源不存在。

    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未正常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而出现的错误。

  2、请求头
    服务端支持的请求方式,编码方式等等。
  3、请求体
    浏览器所要请求的css,js,img等文件资源就存放在请求体中。

拓展:

服务器的永久重定向响应:

  这个知识点介于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和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之间。(其实是已经到达服务器了)

举个栗子,输入两个网站http://sohu.com 和http://www.souhu.com,搜索引擎会以为它们是两个网站,这样会减少搜索率,使得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会降低,而搜索引擎得到301重定向后,会把这两个网站划分到一个网站下面,增加搜索排名。同时这样也会节约缓存资源。就是说服务器给浏览器响应一个301永久重定向响应浏览器就会直接访问http://www.souhu,com

重定向原因:(摘录)

(1)网站调整(如改变网页目录结构);
(2)网页被移到一个新地址;
(3)网页扩展名改变(如应用需要把.php改成.Html或.shtml)。

6、服务器返回相应文件,浏览器进行页面渲染。 

  从网站上黏贴过来:解析html以构建dom树 -> 构建render树 -> 布局render树 -> 绘制render树

  说说自己的理解,浏览器在未全部接收到HTML文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dom树(HTML结构)的渲染了,其中js,css,img文件和dom树的请求方式是异步的(就是说如果遇到外链的文件下载的时候浏览器会再次发送http请求重复上述步骤),两者并不会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先渲染html结构,然后浏览器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下载js,css图片等文件。

  浏览器先渲染了dom结构,在收到css文件的时候,会把css里的样式加入到dom结构里进行渲染,js文件会改变dom结构的排序,在加载js文件的时候,HTML的渲染就会暂停(排除有async属性的结束文件,当然此类文件也禁止使用document.write();),虽然说css的加载不会影响js的加载,但是也必须保证在js加载之前,css,HTML都要加载完毕,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开发网页要把js文件放在页面最下面(中间还有个知识点js阻塞)。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回流重绘,这两者非常消耗网站性能。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总结:

  在实习的第一家公司就学习整理过从url到页面的相关内容,这次把笔记翻出来,重新整理,文笔还有待改进,这篇博文写了三天。网络协议方面的内容好久不接触,忘了挺多,所以参考了好多网络协议的相关网站。页面渲染这部分知识点还有超多,但是精力有限,先写个理解性版本,后面再来查漏补缺。

  学习理解了从URL到页面的过程,知道明白了也就对web性能优化有了个大概的认知。说白了web性能优化也是基于以上内容不断改进和避免一些错误做法,来达到性能优化的目的。所以趁热打铁下一篇博文就计划写web性能优化。现在时间6.8号凌晨32,现在正是高考时期,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好了,退朝就寝!

 

此篇博文所参考的资源有:

http://blog.csdn.net/aishangyutian12/article/details/53133552

http://www.kuqin.com/shuoit/20170324/353413.html

http://www.cnblogs.com/kongxy/p/4615226.html

http://www.cnblogs.com/li0803/archive/2008/11/03/1324746.html

http://www.cnblogs.com/roverliang/p/5176456.html

http://blog.csdn.net/ithomer/article/details/5662524

感谢提供我借鉴图片的各位仁兄,如果有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请告知我修改。

 

posted @ 2017-06-07 02:38  Grace-zyy  阅读(15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