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Basic Procedure
本文翻译自http://www.sharetechnote.com/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基础概念
如图所示,在MIMO中,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同时传输,因此与SISO(单输入单输出)情况相比,它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吞吐量。然而,与SISO情况相比,在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误差较小)方面几乎没有优势。
还有一个概念经常与MIMO混淆。这就是分集。MIMO和分集有什么区别?
下图将展示分集的概念。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分集,称为接收器分集和发射器分集。
如图中所示,在这种分集配置中,一个比特流的一个副本正在被传输,并通过稍微不同的路径到达多个接收器天线,这意味着接收器可以具有相同数据的多个版本。在多个版本中,接收者可以选择最好的一个,或者以这样的方式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提高数据质量。通过这样做,可以提高通信可靠性(减少错误)。但在数据吞吐量方面没有优势。
下图是另一种分集。在这种分集配置中,一个(单个)比特流的多个副本通过多个Tx天线传输,并通过稍微不同的路径到达单个接收器天线,这意味着接收器可以具有相同数据的多个版本。在多个版本中,接收者可以选择最好的一个,或者以这样的方式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提高数据质量。通过这样做,可以提高通信可靠性(减少错误)。但在数据吞吐量方面没有优势。
然而,如果想知道MIMO/分集的细节,尤其是物理层发生的事情,如果不通过基础数学,几乎不可能理解MIMO/分集概念的细节。事实上,数学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但解释数学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实现是很困难的。参见工程数学矩阵。
Overall Configuration and Procedure
MIMO的数学模型
在2x2的情况下,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如下所示。红色箭头和两个天线之间的四个方框用于说明两个Tx和两个Rx天线之间可能的数据路径。
正如您在绿色箭头所示的过程中所看到的,要从接收到的数据中恢复传输的数据(原始数据),我们需要取信道信息矩阵的逆。不幸的是,这种方法有几个问题:
- 并非所有矩阵都是可逆的。有些矩阵不存在逆矩阵。(请参考这里,看看什么样的矩阵是不可逆的)。
- 计算逆矩阵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如果有某种方法来预处理数据,使得UE可以解码数据,而无需对信道矩阵进行逆矩阵计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将信道信息矩阵转化为三个矩阵。
在工程领域应用任何数学技术时,它应该在工程意义上是有意义的,并且应该是可实施的。SVD的含义和实现如下所示。
重要的是,通过实现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信道信息矩阵表示为一个简单的“对角矩阵”。该对角矩阵如下所示,并可如下所示。它看起来不是简单明了吗?-:)
发送端如何计算预编码矩阵?
在上一节中,大致解释了如何设计(实现)预编码器。简单地说,取信道矩阵,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然后取奇异值分解结果的酉矩阵。
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在上面提到。在上一节中,应该给出信道矩阵以找到预编码矩阵。下一个问题是,谁(发射机或接收机)可以算出信道矩阵。它是接收机,因为接收机(在这种情况下是UE)可以基于发射机(在这种情况下是eNB)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执行信道估计。然而,在发射机(eNB)处需要预编码矩阵。
那么,发射机如何知道预编码矩阵呢?从概念上讲,最简单的方法是,接收器(UE)将整个预编码矩阵通知eNB。这仅在概念上是简单的,但实现起来并不简单,因为发送整个预编码矩阵需要相当大的带宽,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开销。
为了解决这种开销问题,3GPP想出了一条捷径,如下所述。在这种方法中,他们根据标准化过程中对无线信道的广泛调查,预定义了一组矩阵。UE和eNB都知道这些预定义矩阵。
然后,UE基于其自身的信道估计选择特定的预编码器(预编码矩阵),并将其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通知eNB。因为这只是矩阵的索引(而不是矩阵本身),所以我们可以在不造成太多开销的情况下实现这种方法。
对于一些MIMO实现(例如,LTE中的TM4=闭环MIMO),估计信道并选择特定的预编码矩阵,然后将其发送回接收机,如下所示。
UE在特定时刻选择最适合该信道的码本的算法如下。
一旦如这里所示选择了特定的码本元素(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将用于变换输入比特,如预编码部分中所述。
实际中的考虑
让我们再看看下面的数学模型。
- 中心的三个矩阵至少对接收器来说是已知的,因为接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估计信道矩阵,并根据信道矩阵计算这些矩阵。
- 发射机知道矢量 \(x\) ,因为它是传输的数据。
- 因为矩阵 \(U\) 可以从 \(H\) 中导出,所以它可以是接收器已知的。
问题是如何计算矩阵 \(V\) 。关于这个矩阵,有两个主要问题:
- 这是发送端应该使用的,但发送端没有关于 \(H\) 的任何信息。因此无法在发送端直接计算。
- 在传输数据(矢量 \(x\) )之前,该矩阵在发送器端使用。发送器怎么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知道呢?
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接收机分析信道矩阵 \(H\) 并通知发射机最佳矩阵 \(V\) 。这被称为“闭环MIMO”,LTE TM4(传输模式4)属于这一类。
现在这种闭环方法可以解决上面列出的所有问题吗?不幸的是没有。
问题如下:
- 虽然UE可以计算出矩阵 \(V\) ,但它是根据刚刚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它将该信息发送给发射器,发射器将使用该信息进行下一次传输。如果当前传输和下一次传输之间的信道条件没有太大差异,那么来自接收器的这些信息将对发射机上的下一次传输有很大帮助。但是,如果信道条件变化如此之快,这些信息可能就没有用处了。
- 尽管UE计算出了正确的矩阵 \(V\) ,但将整个矩阵本身发送到发送器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和开销。在某些情况下,比如LTE,他们使用了一种变通方法。在解决方法中,我们只使用几个/几个预定义的V矩阵,接收器评估每个候选矩阵,选择最佳的一个,并将候选矩阵的索引而不是整个矩阵内容通知发送器。例如,在LTE TM4中,他们仅为2x2 MIMO定义了4个候选V矩阵(预编码矩阵),为4x4 MIMO定义了16个候选。在数学方面,被选中的候选人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在数学准确性和报告开销之间进行权衡时,它可能是最佳选择。
- 在LTE TM 8、9、10中,介绍了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发射机可以使用任何预编码矩阵 \(V\) 。在这种情况下,发射机正在使用称为UE特定(接收器特定)参考信号的特殊参考信号,以帮助在接收端更好地解码。
Rank Indicator
从更实际的角度讲,秩指示符是一种数字(指示符),表示MIMO通信的工作情况。例如,假设UE正在使用2x2 MIMO配置与eNB通信,并且UE报告RI(秩指示符)为“2”,这意味着2x2 MIMO正在以真正的MIMO方式执行。然而,如果UE报告RI为“1”,则意味着通信正在进行,就像使用单天线一样。这意味着2x2 MIMO没有以最佳效率运行。
用更正式的方式解释同一件事,可以这样说:
考虑奇异矩阵的定义:是一个对角矩阵。一旦得到一个信道的奇异矩阵,就可以从中提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从奇异矩阵中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秩指示符。秩指示符是指对角线元素的个数,它不是零。秩指示的物理含义是独立通信通道的数量。以2x2奇异矩阵(对于2x2 MIMO)为例,如果秩指示符为2。如下所示的两个对角线元素均为非零值,并建立了两个独立的通信管道。如果矩阵的秩指示符为1,则对角线元素(Lamda 1或Lamda 2)之一为零。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设置了两个天线,实际工作的数据流只有1,这意味着其中一个天线的信号完全丢失或被无法解码的噪声掩埋。
Example 1 > RI Report from a drive test on a High Way under 2x2 TM3
下面的图来自驾驶测试工具Azenqos驾驶测试工具(AZQ Android)捕获的数据。得到了工具捕获的日志,并将数据导出为csv文件,然后在Microsoft Excel上打印。底部显示测量路径的地图是AZQ reporting tool自动创建的地图。
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会看到大量RI=1的报告,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2x2 MIMO不能以完全的效率工作。
条件数
可能会有问题。秩指示符只关心奇异矩阵中非零值的数目。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数字的多少无关紧要?例如,(lamda1=1,lamda2=1)和(lamda1=2,lamda2=0.1)之间的实际通信性能没有任何差异吗?在这两种情况下,秩指示是相同的,但实际的通信性能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正确估计MIMO信道的实际性能,我们可能需要另一个指标,该指标是定义如下的条件数(根据参考文献[1]。强烈建议您阅读此参考文献)
如上所述,随着对角线数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MIMO信道工作得越理想。[1]中的下图显示了该属性。横轴以dB为单位表示条件数,纵轴以dB为单位表示信噪比。每一行显示了达到相同数据速率的情况。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为了在特定条件下达到特定性能(数据速率),需要多少信噪比?”?或者你可以把它解释为“当你被赋予一定的条件数和一定的信噪比时,你能获得多少性能(数据速率)”。
例如,看看标记为(B)的点。这一点告诉我们,“在这个特定的通信系统中,当条件数为10 dB,信噪比为20 dB时,我们可以实现最大12位/s/Hz的数据速率”。换句话说,“要在10 dB的条件下实现12位/秒/赫兹的数据速率,我们需要至少20 dB的信噪比”。
现在来看(A)点。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特定的通信系统中,当条件数为0dB,信噪比为16dB时,我们可以实现最大12位/s/Hz的数据速率”。换句话说,“要在0 dB的条件下实现12位/秒/赫兹的数据速率,我们需要至少16 dB的信噪比”。
如果比较(A)点和(B)点,在这两个点上,可以获得相同的性能(数据速率),但在点(A)上,我们可以实现数据速率,即使与点(B)相比,信噪比更低。换言之,当条件数接近0 dB时,我们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下实现数据速率。
现在,看一看通道矩阵的几个例子,看看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示例矩阵本身来自参考文献[1],我用来执行SVD的工具是参考文献[2](Wolfram Alpha)。
第一个例子如下。能从这个矩阵中看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物理设置吗?
因为它是2x2,所以会有两个发射器天线和两个接收器天线。它是2x2矩阵。除了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零。这意味着每个天线路径之间没有串扰。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都是“1”。这意味着来自发射器天线1的10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1而没有任何损失,来自发射器天线2的10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2而没有任何损失。当然,在真正的无线通信中,你永远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当你在实验室测试时,把两个无用的天线连接到测试设备上的两个通信端口,你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H=\left[\begin{array}{ll}1 & 0 \\ 0 & 1\end{array}\right]\)
现在用奇异值分解得到奇异矩阵。使用Wolfram Alpha,得到了以下结果。
现在从奇异矩阵中提取一些信息。
秩指示是2,因为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的数量是2。条件数是“1”,如下所示。这意味着这是空间多路复用的完美条件,应该可以从这个通道获得最大的性能。
第二个例子如下。能从这个矩阵中看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物理设置吗?
因为它是2x2,所以你会有两个发射器天线和两个接收器天线。它是2x2矩阵。所有元素,甚至非对角元素,都不是零。这意味着所有可能的方式都存在串扰。矩阵中的所有元素都是相同的值,即1/sqrt(2)。这意味着来自发射器天线1的5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1,来自发射器天线1的另5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2。这也意味着来自发射器天线2的5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1,来自发射器天线2的另5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2。
\(H=\left[\begin{array}{cc}\frac{1}{\sqrt{2}} & \frac{1}{\sqrt{2}} \\ \frac{1}{\sqrt{2}} & \frac{1}{\sqrt{2}}\end{array}\right]\)
现在用奇异值分解得到奇异矩阵。使用Wolfram Alpha,得到了以下结果。
现在从奇异矩阵中提取一些信息。
秩指示是1,因为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的数量只有1。
看看条件数。在纯粹的数学意义上,它无法计算,因为分母为零。但在实际意义上,你可以把“0”看作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条件编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意味着该信道是MIMO的最坏条件。
第三个例子如下。能从这个矩阵中看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物理设置吗?
因为它是2x2,所以会有两个发射器天线和两个接收器天线。它是2x2矩阵。所有元素,甚至非对角元素,都不是零。这意味着所有可能的方式都存在串扰,但对角线元素和非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值有90度相移。这意味着来自发射器天线1的50%能量被传送到接收器天线1,来自发射器天线1的另50%能量以90度相移传送到接收器天线2。这也意味着来自发射器天线2的50%能量以90度相移传送到接收器天线1,来自发射器天线2的另50%能量传送到接收器天线2。这意味着两个信号从两个发射天线发射,并进入一个接收天线完全不干扰。
\(H=\left[\begin{array}{cc}\frac{1}{\sqrt{2}} & j \frac{1}{\sqrt{2}} \\ j \frac{1}{\sqrt{2}} & \frac{1}{\sqrt{2}}\end{array}\right]\)
现在用奇异值分解得到奇异矩阵。使用Wolfram Alpha,得到了以下结果。
现在让我们从奇异矩阵中提取一些信息。
秩指示是2,因为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的数量是2。
条件数为1,这意味着MIMO的完美条件。正如在这里看到的,尽管两条通信路径之间存在串扰。根据串扰的特性,这可能是MIMO的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有没有办法实现这种信道条件?对有。如果交叉极化天线,你可以有这种信道条件。
下面是另一个更现实的例子。你能从这个矩阵中看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物理设置吗?
因为它是2x2,所以会有两个发射器天线和两个接收器天线。它是2x2矩阵。所有元素,甚至非对角元素,都不是零。这意味着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都存在串扰,但要直观地知道到底有多少能量流向哪个天线并不容易。当然,你可以通过计算所有这些复数的大小和角度来计算。。但想想直觉的意义。由于所有元件的大小和角度都不相同,因此通信路径之间的串扰不会达到100%的破坏性。
\(H=\left[\begin{array}{cc}0.9+j 0.1 & 0.2-j 0.3 \\ -0.3+j 0.5 & -0.7-j 0.1\end{array}\right]\)
在这种情况下,SVD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使用Wolfram Alpha得到如下结果。
现在让我们从奇异矩阵中提取一些信息。
秩指示是2,因为对角线上非零元素的数量是2。
条件数为1.6563,这不是MIMO的最佳情况,也不是最坏情况。以dB为单位小于3。如果你把这个数字插入到上面的图表中,这对MIMO来说是非常好的条件。
UE和网络如何计算彼此的MIMO能力?
在LTE部署的早期阶段,大多数UE只支持3类或4类。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网络和UE最多只能支持2x2 MIMO。
然而,最近(截至2017年7月),我们看到UE和网络支持2个以上的天线,并且以下所有MIMO配置正在成为一种常见能力。
- 2x2
- 4x2
- 4x4
- 8x2 (This is still not that common, but being adopted in some TDD network)
有了这些选项,网络需要知道天线配置的确切UE能力。从技术上讲,UE不需要知道网络能力,因为UE应该使用网络要求的任何东西,这取决于网络来确定UE能力,并将MIMO配置配置为不超过UE能力。然而,也有一种方法可以让UE了解网络(eNB)天线配置。
UE如何计算eNB的MIMO能力:UE可以通过检查PBCH-CRC掩码来计算eNB使用了多少天线。然而,UE只能计算出eNB正在使用的天线的数量,在达到RRC连接设置或RRC连接重新配置之前,它无法计算出网络是否可以在MIMO中使用所有这些天线,或者网络是否可以在分集中使用它们。
NW如何计算UE的MIMO能力:网络可以通过UE能力信息消息计算UE的MIMO能力。实际上,UE能力信息并不携带UE MIMO能力的任何明确信息。然而,网络可以从UE能力信息消息中报告的UE类别间接地计算出UE MIMO能力。在UE类别表中,您可以计算出可以支持的层数。根据这些信息,网络可以间接计算出UE MIMO能力。例如,如果UE类别表示UE类别支持第2层的数量,则意味着UE将支持2x2或4x2。如果UE类别表示UE类别支持第4层的数量,则意味着UE将支持4x4。
Reference
[1] Assessing a MIMO Channel - Rohde & Schwarz
[2] Wolfram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