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TP协议获取网络时间戳(C/C++实现)

最近接手的一个客户端项目,需要获取网络时间戳进行超时判断,想到了使用NTP协议来实现。
在网上参看了不少博文,大多数人提供的C/C++代码过于杂乱,不宜在正式项目中使用(拒绝野代码)。
在此我重写了一遍,并在 Windows 与 Linux 两大平台上测试通过。

1. NTP 工作原理

NTP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Device A 相当于客户端,Device B 相当于 NTP 服务端)。Device A 和 Device B 通过网络相连,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系统时钟,需要通过NTP实现各自系统时钟的自动同步。为便于理解,作如下假设:

  • 在Device A和Device B的系统时钟同步之前,Device A的时钟设定为10:00:00am,Device B的时钟设定为11:00:00am。
  • Device B作为NTP时间服务器,即Device A将使自己的时钟与Device B的时钟同步。
  • NTP报文在Device A和Device B之间单向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为1秒。

图 NTP基本原理图

NTP基本原理图

获取网络时间戳的工作过程如下:

  1. Device A发送一个NTP报文给Device B,该报文带有它离开Device A时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10:00:00am(T1)。
  2. 当此NTP报文到达Device B时,Device B加上自己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11:00:01am(T2)。
  3. 当此NTP报文离开Device B时,Device B再加上自己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11:00:02am(T3)。
  4. 当Device A接收到该响应报文时,Device A的本地时间为10:00:03am(T4)。

至此,Device A已经拥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两个重要的参数:

  • NTP报文的往返时延 Delay =(T4 - T1) - (T3 - T2) = 2秒。
  • Device A 相对于 Device B 的时间差 Offset = ((T2 - T1) + (T3 - T4)) / 2 = 1小时。
  • Device A 同步到 Device B 的时间戳 T = T4 + ((T2 - T1) + (T3 - T4)) / 2 。

这样,Device A就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设定自己的时钟,使之与Device B的时钟同步。

以上内容只是对NTP工作原理的一个粗略描述,详细内容请参阅RFC 1305。

2. NTP 报文格式

NTP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报文,一种是时钟同步报文,另一种是控制报文。控制报文仅用于需要网络管理的场合,它对于时钟同步功能来说并不是必需的,这里不做介绍。时钟同步报文封装在UDP报文中,其格式如图所示。

图 时钟同步报文格式

时钟同步报文格式

主要字段的解释如下:

  • LI(Leap Indicator,闰秒提示):长度为2比特,值为“11”时表示告警状态,时钟未被同步。为其他值时NTP本身不做处理。
  • VN(Version Number,版本号):长度为3比特,表示NTP的版本号,目前的最新版本为4。
  • Mode:长度为3比特,表示NTP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值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0 未定义;
1 表示主动对等体模式;
2 表示被动对等体模式;
3 表示客户模式;
4 表示服务器模式;
5 表示广播模式或组播模式;
6 表示此报文为NTP控制报文;
7 预留给内部使用。

  • Stratum:系统时钟的层数,取值范围为1~16,它定义了时钟的准确度。层数为1的时钟准确度最高,准确度从1到16依次递减,层数为16的时钟处于未同步状态。
  • Poll:轮询时间,即两个连续NTP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
  • Precision:系统时钟的精度。
  • Root Delay:本地到主参考时钟源的往返时间。
  • Root Dispersion:系统时钟相对于主参考时钟的最大误差。
  • Reference Identifier:参考时钟源的标识。
  • Reference Timestamp:系统时钟最后一次被设定或更新的时间。
  • Originate Timestamp:NTP请求报文离开发送端时发送端的本地时间。
  • Receive Timestamp:NTP请求报文到达接收端时接收端的本地时间。
  • Transmit Timestamp:应答报文离开应答者时应答者的本地时间。
  • Authenticator:验证信息。

3. 一些常用的 NTP 服务器

ntp.tencent.com
ntp1.tencent.com
ntp2.tencent.com
ntp3.tencent.com
ntp4.tencent.com
ntp5.tencent.com
ntp.aliyun.com
ntp1.aliyun.com
ntp2.aliyun.com
ntp3.aliyun.com
ntp4.aliyun.com
ntp5.aliyun.com
ntp6.aliyun.com
ntp7.aliyun.com
time.edu.cn
s2c.time.edu.cn
s2f.time.edu.cn

4. C/C++代码实现的主要流程

4.1 NTP通信相关的数据结构体


/**
 * @struct xtime_stamp_t
 * @brief  NTP所使用的时间戳。
 */
typedef struct xtime_stamp_t
{
    x_uint32_t xut_seconds;  ///< 从 1900年至今所经过的秒数
    x_uint32_t xut_fraction; ///< 小数部份,其单位是 百纳秒数 的 (2^32 / 10^7) 倍
} xtime_stamp_t;

/**
 * @enum  xntp_mode_t
 * @brief NTP工作模式的相关枚举值。
 */
typedef enum xntp_mode_t
{
    ntp_mode_unknow     = 0,  ///< 未定义
    ntp_mode_initiative = 1,  ///< 主动对等体模式
    ntp_mode_passive    = 2,  ///< 被动对等体模式
    ntp_mode_client     = 3,  ///< 客户端模式
    ntp_mode_server     = 4,  ///< 服务器模式
    ntp_mode_broadcast  = 5,  ///< 广播模式或组播模式
    ntp_mode_control    = 6,  ///< 报文为 NTP 控制报文
    ntp_mode_reserved   = 7,  ///< 预留给内部使用
} xntp_mode_t;

/**
 * @struct xntp_pack_t
 * @brief  NTP 报文格式。
 */
typedef struct xntp_pack_t
{
    x_uchar_t     xct_lvmflag  ;  ///< 2 bits,飞跃指示器;3 bits,版本号;3 bits,NTP工作模式(参看 xntp_mode_t 相关枚举值)
    x_uchar_t     xct_stratum  ;  ///< 系统时钟的层数,取值范围为1~16,它定义了时钟的准确度。层数为1的时钟准确度最高,准确度从1到16依次递减,层数为16的时钟处于未同步状态,不能作为参考时钟
    x_uchar_t     xct_ppoll    ;  ///< 轮询时间,即两个连续NTP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
    x_char_t      xct_percision;  ///< 系统时钟的精度

    x_uint32_t    xut_rootdelay;  ///< 本地到主参考时钟源的往返时间
    x_uint32_t    xut_rootdisp ;  ///< 系统时钟相对于主参考时钟的最大误差
    x_uint32_t    xut_refid    ;  ///< 参考时钟源的标识

    /**
     * T1,客户端发送请求时的 本地系统时间戳;
     * T2,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的 本地系统时间戳;
     * T3,服务端发送应答数据包时的 本地系统时间戳;
     * T4,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应答数据包时的 本地系统时间戳。
     */
    xtime_stamp_t xtms_reference; ///< 系统时钟最后一次被设定或更新的时间
    xtime_stamp_t xtms_originate; ///< 服务端应答时,将客户端请求时的 T1 返送回去
    xtime_stamp_t xtms_receive  ; ///< 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的 本地系统时间戳 T2
    xtime_stamp_t xtms_transmit ; ///< 客户端请求时 发送 T1,服务端应答时 回复 T3
} xntp_pack_t;

/**
 * @struct xntp_client_t
 * @brief  NTP 客户端工作对象的结构体描述信息。
 */
typedef struct xntp_client_t
{
    x_sockfd_t    xfdt_sockfd;              ///< 网络通信使用的 套接字
    x_char_t      xszt_host[TEXT_LEN_256];  ///< 存储提供 NTP 服务的 服务端 地址
    x_uint16_t    xut_port;                 ///< 存储提供 NTP 服务的 服务端 端口号
    xtime_vnsec_t xtm_4time[4];             ///< 完成 NTP 请求后,所得到的 4 个相关时间戳
} xntp_client_t;

4.2 NTP请求的操作流程


/**********************************************************/
/**
 * @brief 向 NTP 服务器发送 NTP 请求,获取相关计算所需的时间戳(T1、T2、T3、T4如下所诉)。
 * <pre>
 *  1. 客户端 发送一个NTP报文给 服务端,该报文带有它离开 客户端 时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 T1。
 *  2. 当此NTP报文到达 服务端 时,服务端 加上自己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 T2。
 *  3. 当此NTP报文离开 服务端 时,服务端 再加上自己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为 T3。
 *  4. 当 客户端 接收到该应答报文时,客户端 的本地时间戳,该时间戳为 T4。
 * </pre>
 * 
 * @param [in ] xntp_this : NTP 客户端工作对象。
 * @param [in ] xszt_host : NTP 服务器的 IP(四段式 IP 地址)。
 * @param [in ] xut_tmout : 超时时间(单位 毫秒)。
 * 
 * @return x_int32_t : 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 错误码。
 */
static x_int32_t ntpcli_get_4T(
                    xntp_cliptr_t xntp_this,
                    x_cstring_t xszt_host,
                    x_uint32_t xut_tmout)
{
    x_int32_t xit_errno = EPERM;

    xntp_pack_t        xnpt_pack;
    x_int32_t          xit_alen;
    struct sockaddr_in xin_addr;
    fd_set             xfds_rset;
    struct timeval     xtm_value;

    do 
    {
        //======================================

        if ((X_NULL == xntp_this) || (X_NULL == xszt_host))
        {
            xit_errno = EINVAL;
            break;
        }

        xntp_this->xtm_4time[0] = XTIME_INVALID_VNSEC;
        xntp_this->xtm_4time[1] = XTIME_INVALID_VNSEC;
        xntp_this->xtm_4time[2] = XTIME_INVALID_VNSEC;
        xntp_this->xtm_4time[3] = XTIME_INVALID_VNSEC;

        //======================================

        // 服务端主机地址
        memset(&xin_addr, 0,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xin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xin_addr.sin_port   = htons(xntp_this->xut_port);
        inet_pton(AF_INET, xszt_host, &xin_addr.sin_addr.s_addr);

        //======================================

        // 初始化请求数据包
        ntp_init_req_packet(&xnpt_pack);

        // T1
        xntp_this->xtm_4time[0] = time_vnsec();

        // NTP请求报文离开发送端时发送端的本地时间
        XTIME_UTOS(xntp_this->xtm_4time[0], xnpt_pack.xtms_transmit);

        // 转成网络字节序
        ntp_hton_packet(&xnpt_pack);

        // 发送 NTP 请求
        xit_errno = sendto(
                        xntp_this->xfdt_sockfd,
                        (x_char_t *)&xnpt_pack,
                        sizeof(xntp_pack_t),
                        0,
                        (struct sockaddr *)&xin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 (xit_errno < 0)
        {
            xit_errno = sockfd_errno();
#if (defined(_WIN32) || defined(_WIN64))
            if (WSAEWOULDBLOCK != xit_errno)
#elif (defined(__linux__) || defined(__unix__))
            if ((EAGAIN != xit_errno) && (EWOULDBLOCK != xit_errno))
#else // UNKNOW
#endif // PLATFORM
            {
                break;
            }
        }

        //======================================
        // 使用 select() 检测套接字可读

        FD_ZERO(&xfds_rset);
        FD_SET(xntp_this->xfdt_sockfd, &xfds_rset);

        // 超时时间
        if (xut_tmout > 0)
        {
            xtm_value.tv_sec  = (xut_tmout / 1000);
            xtm_value.tv_usec = (xut_tmout % 1000) * 1000;
        }

        xit_errno = select(
                        (x_int32_t)(xntp_this->xfdt_sockfd + 1),
                        &xfds_rset,
                        X_NULL,
                        X_NULL,
                        (xut_tmout > 0) ? &xtm_value : X_NULL);
        if (xit_errno <= 0)
        {
            xit_errno = (0 == xit_errno) ? ETIMEDOUT : sockfd_errno();
            break;
        }

        if (!FD_ISSET(xntp_this->xfdt_sockfd, &xfds_rset))
        {
            xit_errno = EBADF;
            break;
        }

        //======================================

        memset(&xnpt_pack, 0, sizeof(xntp_pack_t));

        // 接收应答
        xit_a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xit_errno = recvfrom(
                        xntp_this->xfdt_sockfd,
                        (x_char_t *)&xnpt_pack,
                        sizeof(xntp_pack_t),
                        0,
                        (struct sockaddr *)&xin_addr,
                        (socklen_t *)&xit_alen);
        // T4
        xntp_this->xtm_4time[3] = time_vnsec();

        if (xit_errno < 0)
        {
            xit_errno = sockfd_errno();
            break;
        }

        // 判断数据包长度是否有效
        if (sizeof(xntp_pack_t) != xit_errno)
        {
            xit_errno = ENODATA;
            break;
        }

        // 转成主机字节序
        ntp_ntoh_packet(&xnpt_pack);

        XTIME_STOU(xnpt_pack.xtms_receive , xntp_this->xtm_4time[1]); // T2
        XTIME_STOU(xnpt_pack.xtms_transmit, xntp_this->xtm_4time[2]); // T3

        if (!XTMVNSEC_IS_VALID(xntp_this->xtm_4time[1]) ||
            !XTMVNSEC_IS_VALID(xntp_this->xtm_4time[2]))
        {
            xit_errno = ETIME;
            break;
        }

        //======================================
#ifdef XNTP_DBG_OUTPUT
        printf("========================================\n"
               "%s : %s\n", xntp_this->xszt_host, xszt_host);
        output_tm("\tNTP RT", &xnpt_pack.xtms_reference);
        output_tm("\tNTP T1", &xnpt_pack.xtms_originate);
        output_tm("\tNTP T2", &xnpt_pack.xtms_receive  );
        output_tm("\tNTP T3", &xnpt_pack.xtms_transmit );
        output_tu("\tSYS T1", xntp_this->xtm_4time[0]);
        output_tu("\tSYS T2", xntp_this->xtm_4time[1]);
        output_tu("\tSYS T3", xntp_this->xtm_4time[2]);
        output_tu("\tSYS T4", xntp_this->xtm_4time[3]);
        printf("\n");
#endif // XNTP_DBG_OUTPUT
        //======================================
        xit_errno = 0;
    } while (0);

    return xit_errno;
}

4.3 项目中实际使用到的接口

项目实际应用的场景,分两种情况:

  1. 只做单次调用,从服务端获得 NTP 时间戳之后,不再进行 NTP 的其它相关操作。此情况选择如下调用如下 ntpcli_get_time() 接口即可:

/**********************************************************/
/**
 * @brief 
 * 向 NTP 服务器发送 NTP 请求,获取服务器时间戳。
 * @note 
 * 该接口内部自动 创建/销毁 NTP 客户端对象,执行完整的 NTP 请求流程。
 * 这适用于只执行单次请求操作。
 *
 * @param [in ] xszt_host : NTP 服务器的 IP(四段式 IP 地址) 或 域名(如 3.cn.pool.ntp.org)。
 * @param [in ] xut_port  : NTP 服务器的 端口号(可取默认的端口号 NTP_PORT : 123)。
 * @param [in ] xut_tmout : 网络请求的超时时间(单位为毫秒)。
 *
 * @return xtime_vnsec_t : 
 * 返回 时间计量值,可用 XTMVNSEC_IS_VALID() 判断是否为有效值;
 * 若值无效,则可通过 errno 获知错误码。
 */
xtime_vnsec_t ntpcli_get_time(
                    x_cstring_t xszt_host,
                    x_uint16_t xut_port,
                    x_uint32_t xut_tmout);

其中,返回的时间戳值 xtime_vnsec_t 由计算公式 T = T4 + ((T2 - T1) + (T3 - T4)) / 2; 所得。若要将该时间戳值转换为其他易描述(或实际应用)的数据信息,可调用 xtime.h 头文件种所声明的接口 xtime_descr_t time_vtod(xtime_vnsec_t xtm_vnsec) 实现,xtime_descr_t 数据类型的详细说明,参考 xtime.h 中所列代码:

// xtime.h

/** 以 100纳秒 为单位,1970-01-01 00:00:00 至今的 时间计量值 类型 */
typedef x_uint64_t xtime_vnsec_t;

/**
 * @struct xtime_descr_t
 * @brief  时间描述信息的联合体类型(共计 64 位)。
 * @note   该结构体用于描述 1970-01-01 00:00:00 往后的时间。
 */
typedef union xtime_descr_t
{
    /** 对齐的 64位 整数值 */
    x_uint64_t ctx_value;

    /** 描述信息的上下文描述结构体 */
    struct
    {
    x_uint32_t ctx_year   : 16;  ///< 年(1970 ~ )
    x_uint32_t ctx_month  :  6;  ///< 月(1 ~ 12)
    x_uint32_t ctx_day    :  6;  ///< 日(1 ~ 31)
    x_uint32_t ctx_week   :  4;  ///< 周几(0 ~ 6)
    x_uint32_t ctx_hour   :  6;  ///< 时(0 ~ 23)
    x_uint32_t ctx_minute :  6;  ///< 分(0 ~ 59)
    x_uint32_t ctx_second :  6;  ///< 秒(0 ~ 59)
    x_uint32_t ctx_msec   : 14;  ///< 毫秒(0 ~ 999)
    };
} xtime_descr_t;

/**********************************************************/
/**
 * @brief 将 时间计量值 转换为 时间描述信息。
 * 
 * @param [in ] xtm_vnsec : 待转换的 时间计量值。
 * 
 * @return xtime_descr_t : 
 * 返回 时间描述信息,可用 XTMDESCR_IS_VALID() 判断其是否为有效。
 */
xtime_descr_t time_vtod(xtime_vnsec_t xtm_vnsec);

  1. 需要重复发送请求 NTP,借此不断获得 NTP 时间戳,则可创建 xntp_cliptr_t 工作对象去实现该应用需求,具体可参考 ntp_test.c 源码的操作流程,这里就不再赘述。

5. 源码下载

在我的 Gitee 上下载:https://gitee.com/Gaaagaa/ntp_client

6. 参看资料

posted @ 2020-01-01 22:19  Gaaagaa  阅读(33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