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货币数量论解释物价水平如何决定以及为什么它一直在变化

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古典二分法

所有经济变量分为两类:

  • 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s):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 真实变量(real variables):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

货币中性在短期内不符合现实,但在长期符合
 
 

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经济中普通1美元在不同人手中流动的速度

\[V = (P \times Y) / M \]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
 
 

数量方程式(quantity equation),由上式整理得出

\[M \times V = P \times Y \]

货币数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产量

数量方程式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可以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了解均衡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所有因素:

  1.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 \times Y\))的同比例变动
  3.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 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 \times 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将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5. 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当政府通过印发货币筹集收入时,相当于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长期中正确,短期中不成立

\[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

\[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 \]

 
 

通货膨胀的成本

  • 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 经常去银行使你的鞋磨损得更快
    • 实际成本:为了使手头保留的钱少于没有通货膨胀时的数量而必须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 菜单成本(menu costs):改变价格的成本
    • 确定新价格的成本
    • 印刷新价格表和目录的成本
    • 把新价格表和目录送达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
    • 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
    • 应对顾客对价格变动的不满的成本
  •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 混乱与不方便: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不可靠,侵蚀了计价单位的真实价值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posted @ 2024-07-21 16:10  Numerz  阅读(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