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哲瀚

导航

事后诸葛亮

一、团队讨论照片

 

 

二、设想与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软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特殊期间学生上网课时,帮助考勤人员解决签到考勤的一系列问题,面向的用户就是上网课的学生,场景就是关于学生考勤的签到及补签和帮助负责考勤的人员进行缺勤考勤的记录。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原计划的功能大致完成,存在bug是缺勤列表未能正确显示出来,不方便登记缺勤的人数,估计的用户大致在200人左右的两个小班,由于服务器域名暂未通过,准确实测的用户数量暂定。

3.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

  质量提高不大,主要是完善了前端页面,后台代码由于域名备案迟迟未能进行部署。

4.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由于没有上线,所以用户量未能准确测量,但通过线下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对于功能的接受程度尚可。

5.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项目刚开始时大家积极性不足,讨论的时间较少,导致之后接口测试的时间较紧。若能再来一次,在了解了大致的流程,在各个项目模块中,我们都能及时,并且快速的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回到顶部

三、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这学期多门课程都需要实验和课设;做该项目有多个领域之前未涉及过,学习成本也高,但掉多几根头发,还是能勉强完成。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主要是微信群和腾讯会议讨论,有想法的都提出来,成员们投票选取更加令人满意的,大多情况下是少数服从多数。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缺勤列表,没有请假审批。其他科目课设也仍未完成,时间紧迫,且该功能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更好的实现,eg请假审批---微信私聊

4.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

  大体上按计划进行中

5.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留下缓冲区,每个功能模块在写完代码后便进行自我测试,因此整个流程下来基本上没有缓冲的时间。

6.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

  更多的时间放在测试版本阶段,以便更好的完善小程序。

7.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计划赶不上变化,将计划具体化,细分化,以便更好的完成。

回到顶部

四、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但缺少完成一个新项目完成所需的经验、界面设计知识。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我们将功能按工作量和难度进行构思实现想法的可行度来进行划分,但实际时间往往比估计的要长。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对测试缺乏经验,测试时间不太够,人力资源足够。对于美工设计所需的时间低估。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我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让阅历更丰富的成员写会更有效率。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项目初期资源和任务的时间估计、分配会更加详细。

回到顶部

五、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成员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确实,在出现功能变更后我们都会在群聊讨论。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对于主要任务(实现签到)我们是要必须实现的,一些可以视为扩展功能的推迟实现。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必须实现的功能没有bug,用户能正常体验。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在确定变更前我们都会进行讨论,并一起决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5. 成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任务请求?

  还行,小组成员积极讨论配合,但存在一些因为经验不足,不足以实现的。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功能分析不到位,导致后面有些功能改动较大,如果再来一遍,前期花在功能分析的时间会考虑多点。

六、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设计工作主要是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具体功能由大家讨论决定,队长提出大致方向,成员发表意见。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基本没有。若有,则团队讨论解决。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否。

4.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代码复审分为两个部分,前端两名成员互相复审,后端四名成员交替复审。有严格执行代码规范的。

回到顶部

七、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测试计划,在开发和接口对接过程中都会进行相关测试。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否。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有,主要为微信开发者工具。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我们将各个模块的测试进行分配,每个组员进行用例测试。最后的运行结果证明了测试工作还是有用的,发现了很多之前没发现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意外问题主要是小程序还没通过审核,等待时间久。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测试计划需要布置得更加有调序一些,每个人分配的测试任务要尽量均匀合理。

八、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项目开始阶段就根据成员兴趣和团队需求进行划分,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各成员都发挥好自己的知识,出现个人所需的功能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请求成员帮助,来做到人尽其才。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在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会在群里请教,成员们会帮助解决。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群里讨论,有问题及时提出,对应模块负责人进行相应对接并解决。

回到顶部

九、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二级。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萌芽,各成员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都有大量未学习到的知识,且合作能力还能提升,增强技能。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高学习能力、测试能力,讨论效率。

回到顶部

十、团队成员在Alpha阶段的角色和具体贡献:

 

 名字  角色 团队共享分   可验证的贡献
 梁天龙  前端开发&队长 18.5 撰写博客,ui设计,用户登陆页面前端开发
 张方俊  前端开发 20.5 学生课程页面、上课老师课程、签到结果页面、添加课程页面、修改个人信息页面
 赖佑铭 后端开发  21.5 寻找相关资源、整理教据库、测试相关接口、编写测试文档
温钦益 后端开发  21 分享页面、显示登陆人数、显示历史记录
吴哲瀚 后端开发   19.5 创建班级、完成页面与后端的数据交流
黄岳康 后端开发  19 添加课程、删除课程、定义个人课程、登录页面

posted on 2020-06-14 23:01  GM66  阅读(1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